□路玉萍 □路 明 □杜克勤(三門峽市槐扒黃河供水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某大型提水工程設計提水流量7m3/s,提水總揚程359m,隧洞軸線從某煤田穿過,隧洞圍巖主要為ⅠⅠⅠ~ⅠV類。輸水隧洞進出口樁號分別為3+564.03、11+032.41,全長7468.34 m,坡降1/1000,隧洞為城門洞型,C20素混凝土襯砌,凈寬2.8 m,凈高2.9m,其中直墻段高2.0m,隧洞上部覆蓋層厚度100m。
2008年夏,因某大型企業(yè)在隧洞底板下300m處回采隧洞預留保護煤柱,采煤厚度2~3m,寬度100m,形成采空區(qū),造成整個山體沉陷變形。從而導致隧洞洞身沉降變形,長度達882m(9+344~10+226),最大沉降量達130cm。設計坡度為1/1000的隧洞混凝土底板,現(xiàn)已變得松散、破碎、凹陷不平。為此,管理單位在2008年下半年對隧洞進行臨時支護(鋼拱架),但因不負嚴重的山體變形壓力,洞身混凝土已嚴重破裂,局部已經掉塊,隧洞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一旦隧洞坍塌,將導致供水中斷,危及當?shù)鼐用裆詈凸I(yè)企業(yè)生產用水。
隧洞在2008年秋冬即基礎采空的第一年變形較快,最大沉降量達800mm,2009年最大沉降量達300mm,2010年最大沉降量達200 mm,2011年最大沉降量達100 mm,2012年最大沉降量達20mm,經過近5年的連續(xù)沉降,變形發(fā)展趨于相對穩(wěn)定態(tài)勢。
結合隧洞沉降變化規(guī)律,輸水隧洞初擬3種處理方案,分別是原隧洞加固、隧洞重建、原隧洞加固與原線重建相結合。
在現(xiàn)狀9+566.75~10+414隧洞內架立間距為1.5 m格柵,防止襯砌混凝土及圍巖的塌落。對局部開裂嚴重的襯砌粘貼碳纖維布,抗裂防滲。對局部剝落、塌落的襯砌混凝土,提高整體強度。對該區(qū)間圍巖進行固結灌漿,形成承載圈。頂拱和側壁布設系統(tǒng)錨桿,提高圍巖的穩(wěn)定性。
由于該區(qū)間隧洞襯砌破損嚴重,已嚴重影響到襯砌整體結構性能,局部修補不能保證襯砌的長期穩(wěn)定。同時樁號9+826.6~10+206.4隧洞出現(xiàn)較大的沉降,采用加固措施不能恢復隧洞原設計過流能力。經計算,如僅采用以上加固措施,加固后隧洞的過流能力為1.71m3/s。
重建可采用改線和原線兩種重建方案,改線重建是廢棄部分現(xiàn)有隧洞,開挖新的隧洞繞開采空區(qū)。由于隧洞周邊均為煤礦采空區(qū),無處可繞,暫不考慮。
原線重建是將該洞段按先管棚支護,然后拆除原混凝土襯砌并擴挖,再通過錨噴和架立格柵形成支護,最后澆筑鋼筋混凝土襯砌及對周圍圍巖灌漿加固,使該段恢復原有設計輸水能力。
經比選,采用原線重建方案,既可保證原設計輸水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圍巖及襯砌結構的穩(wěn)定性,確保輸水隧洞長期安全運行。
參考類似工程處理經驗,設計采取兩方面措施,一是隧洞采空區(qū)地基灌漿處理,解決隧洞基礎整體沉降問題;二是對沉降破壞的隧洞襯砌結構進行拆除,重新襯砌,過水斷面保持原設計不變,以維持工程設計規(guī)模。
采空區(qū)地基處理方案有井下和地面兩種充填措施。
3.1.1 井下充填措施
主要有水砂充填、風力充填、矸石自溜充填和帶狀充填。水砂充填是井下利用充填設備將水砂充填至采空區(qū),河砂、山砂、卵石、碎石、井下矸石、粉煤灰等均可用作充填料。風力充填是指將地面充填材料通過垂直管道溜入井下儲料倉,然后由運輸機輸送到風力充填機,風力充填機利用風壓通過充填管道將充填材料送入采空區(qū)充填,風力充填效果不如設施充填,但對材料、設備要求較低。矸石自溜充填是指矸石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煤層底板自溜充填采空區(qū),這種方法減小地表變形效果不大。帶狀充填是指沿工作面方向每隔一定距離壘一個矸石帶來支撐頂板,構造面向前推進,矸石帶也隨之延長,此種方法應保證矸石帶有足夠的強度支撐上部覆巖。
3.1.2 地面充填方法
從地面對已沉陷的采空區(qū)冒落帶及斷裂帶進行大口徑灌漿并輔以骨料充填的處理方法。
結合礦區(qū)的實際情況,設計采用注漿法對黃李隧洞采空區(qū)地基進行加固處理。
注漿孔采用梅花狀布孔均勻布設,根據(jù)同類工程的施工參數(shù),設計排距20m,孔距15m,注漿順序為首先對邊界實施隔斷性帷幕注漿,以減少和阻止注入漿液的流失和浪費,然后對中間孔進行深層注漿施工。
根據(jù)采空區(qū)冒落帶、斷裂帶和彎曲帶的特性,從隧洞洞壁外20m按巖層移動角向下擴散至采空區(qū)底部,以此確定洞底采空區(qū)灌漿范圍。土層移動角采用45°、巖層移動角采用75°。經布置,采空區(qū)處理范圍為:處理長度1000m,處理寬度253.4m。鉆孔從地面開始鉆,鉆至采空區(qū)冒落帶煤層底板下1.5m以內終孔。
注漿材料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按水:固=1:1,其中水泥:粉煤灰 =0.15:0.85,另為改善漿液流動性,提高注漿加固效果,在漿液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入平流劑等外加劑。
隧洞結構擬拆除重襯,按先管棚支護,拆除原襯砌混凝土,再噴錨支護,最后襯砌鋼筋混凝土的順序施工。本次隧洞處理長度1000m。
3.2.1 支護設計
原混凝土襯砌拆除前,在隧洞拱部及兩側墻采用φ75 mm@500 mm大管棚超前支護,管長10 m,每9 m一環(huán),環(huán)間搭接0.5m。拆除原襯砌混凝土,局部下沉塌陷部位按設計斷面擴挖。頂拱和側壁采用φ25系統(tǒng)錨桿支護,單根錨桿長3.0m,間距1.5m,梅花形布置,φ8@120mm×120mm鋼筋網全斷面封閉。架鋼支撐,每榀鋼支撐采用4根φ25鋼筋,中間采用φ12 mm箍筋焊接,寬150 mm。鋼支撐間距l(xiāng).0 m,每榀鋼支撐間設φ28 mm聯(lián)系筋,噴C25混凝土厚150 mm。全斷面掛第二層φ8@120mm×120mm鋼筋網,再噴C25混凝土厚50mm。
3.2.2 襯砌結構設計
R2=2R1標準馬蹄形斷面設計,凈高與凈寬2.9m,為便于施工,側墻外緣采用垂直直線形。隧洞襯砌采用C25鋼筋混凝土,抗?jié)B等級W4,厚度400mm。鋼筋采用HRB335級,雙層鋼筋,保護層厚度50mm,襯砌混凝土水灰比不宜>0.5。
對10+002~10+186采空中心區(qū)、沉降量較大地段,隧洞混凝土襯砌分段長度為6m,施工縫縫寬為30 mm,以適應持續(xù)沉降變形;其余兩端采空影響帶,隧洞混凝土襯砌分段長度為9m,施工縫縫寬為20mm。為保證隧洞沉降后,過水斷面不減小,還在10+002~10+186采空中心區(qū)預留了沉降高度——對隧洞凈空高增加了150mm。
3.2.3 伸縮縫處理
橫向伸縮縫填充聚乙烯閉孔泡沫板,埋設E4652型橡膠止水,迎水面用聚硫密封膠封閉。反拱底板縱向伸縮縫埋設紫銅片止水(厚1mm)。止水內側(背水面)填充單層油毛氈,止水外側(迎水面)填充L-600低發(fā)泡塑料板。
3.2.4 混凝土與巖面之間的灌漿處理
為增強巖體的整體性和充填混凝土與圍巖之間縫隙,在支護、襯砌完成后,對洞身進行固結灌漿和回填灌漿。預埋灌漿管為50鋼管,壁厚3mm,灌漿孔直徑≥φ38。
回填灌漿范圍為頂拱120°以內,孔距和排距均為3.0 m,灌漿孔深入圍巖100mm。回填灌漿待混凝土強度達到70%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灌漿壓力為0.2~0.3MPa。
固結灌漿范圍為隧洞采空區(qū)段全斷面,分兩序進行,灌漿孔沿洞身全斷面呈梅花狀布設,灌漿孔深入巖層3.0m,孔距1.5m,排距3.0m。固結灌漿待回填灌漿結束7-14d后進行,灌漿壓力為 0.2~0.3MPa。
回填灌漿和固結灌漿均從低向高進行,灌漿壓力和開灌水灰比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具體采用值。
3.2.5 排水孔
在頂拱設排水孔,左中右3排??着啪?m,左右排水孔比拱腳高150mm。排水管采用預埋φ50PVC管,在地下水豐富的破碎、斷層、裂隙處排水孔適當加密。
依據(jù)河南省豫水建[2006]52號文《河南省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定額及設計概(估)算編制規(guī)定》、《建筑工程概算定額》、《施工機械臺時費定額》及2010年第三季度信息價格,經計算本工程修復靜態(tài)總投資為11885.94萬元。其中采空區(qū)巖體加固工程投資(含材料價差)7110.01萬元,隧洞修復工程投資(含材料價差)2350.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