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榮
(甘肅省渭源縣龍亭中學,甘肅 定西 748200)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力求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為實際交際打下基礎;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提高教學質量,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分層教學法。
(一)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不是由一個工廠、同一臺機器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他們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一模一樣。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區(qū)域,有著不同的先天因素、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和成長過程,這就注定了他們在生理和心理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由于差異大存在,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和尊重學生的這些差異,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地、全面地得到發(fā)展。
(二)分層教學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符合素質教育的總要求。因材施教是各個學科進行教學必須遵守的共同原則之一,其根本目的就是使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學生能學有所得。根據(jù)“張法”理論,在出現(xiàn)了群體差異時,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甚至是同堂復式教學,以保證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發(fā)展和提高其英語素質。
不按位置分小組,而按成績水平把學生分成A,B,C組(分組不告訴學生)
Reread: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并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齊聲朗讀,也可邊聽錄影帶邊朗讀,之后是分組“接龍”朗讀。
要求:屬于A組的學生朗讀時語言流利,語音語調正確。屬于B組的學生朗讀時語言基本流利,語音語調基本正確。屬于C組的學生能大致朗讀課文內容,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完成課文的朗讀。
Repeat:要求學生能復述課文中以及老師所給的詞組和句子。
要求:屬于A組的學生能正確流利復述老師所給的詞組和句型,無錯漏,無語音語調錯誤。屬于B組的學生能復述老師所給的詞組和句型。屬于C組的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整的復述所給句型。
Recreate:要求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能用所學的單詞或詞組或句型口頭或筆頭造句。
要求:屬于A組的學生能正確地造句,無語法錯誤。屬于B組的學生能完整地造句。屬于C組的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整地造出句子。
Translate: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中英互譯。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要求:屬于A組的學生能正確地翻譯,無語法錯誤。屬于B組的學生能基本正確地翻譯。屬于C組的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大致地翻譯。
以上步驟中都有一定的評分,依據(jù)是各個成績水平組的學生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好的其位置小組的分數(shù)高。
(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部學習動力。通過分層教學,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不同水平的學生評價標準不同: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得到了表揚;基礎好的學生有好強的心理,嚴格要求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學有所得。調動了學生內部的積極性。
(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分層教學,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英語的學習和運用中去。通過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適合他們的能力的活動,學生便樂于參與。這就好比摘葡萄,跳一跳,他能摘得到,他便會努力去嘗試,如果葡萄太高了,無論他怎么努力也摘不到,他難道還會去嘗試嗎?而我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的都是動態(tài)調整,促使學生盡全力去參與教學活動、參與競爭,只有在競爭中不斷取勝,才有可能進級否則,永遠都在C組。要在積極參與和努力競爭取勝,學生就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比如在提問的時候,A組的學生回答不上來,可以讓B、C組的學生嘗試,即使不正確他們也不會灰心,因為基礎好的學生也回答不上,要是答案正確。那他們對問題的印象會更加深刻而且會有更大的成就感。
(三)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心。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畏懼情緒:單詞難背、語法條例難記、句型難以掌握、近義詞難以區(qū)分、信息量大、知識點分散等等。但是通過分層教學,以及在分層中的動態(tài)調整,使得學生有機會逐步獲得成功。而每一次的成功,都給他們?yōu)楂@取更多的成功、更高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增強了他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在備課中,針對各個水平的學生準備課堂提問,簡單的問題留給水平一般的學生,讓其得到成就感。難的、偏的問題留給基礎好的學生讓他們對課堂產(chǎn)生興趣。
依據(jù)以上所得,對學生分層次教學是具有可行性的。在班級當中分層要求能充分滿足不同水平線上的需要,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向往課堂。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基本能力進行測評。通過結果可以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的分層,不能一次定死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適當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和作業(yè)。盡量使學生能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