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生,劉國英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由于損傷、退行性變致使頸椎后關節(jié)紊亂,椎間盤變性突出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癥候群。輕者頭頸肩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體軟弱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病變累及椎動脈及交感神經時則出現頭暈、心悸等相應的臨床表現[1]。該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此病以中老人多見。目前,對本病的治療多采用非手術療法,而在各種非手術法中,又以推拿手法治療效果較為滿意。現將我院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牽引治療的98 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8 例頸椎病患者中,男42 例,女56例;年齡<35 歲者2 例,36 ~45 歲者34 例,46 ~55 歲者40例,56 ~65 歲者18 例,65 歲以上者4 例。有外傷史者6 例,有長期伏案史者30 例,受涼引起者8 例,無明顯誘因者54例。病變在C2~4者32 例,病變在C4~6者66 例。神經根型36例,脊髓型3 例,椎動脈型20 例,交感型8 例,混合型31例。全部病例經影像學檢查且臨床表現符合頸椎病診斷,就診時間2d ~5 年,大多為1 ~3 個月。
1.2 治療方法
1.2.1 頸椎布兜牽引法 患者端坐位,自然放松,用布兜頸部牽引,牽引重量為2 ~4kg,持續(xù)牽引20min,以患者能耐受為限。
1.2.2 推拿按摩松解法 牽引達到目的后,操作者在患者肩背部沿著脊柱兩側向外施予平推、分理、滾揉、點按等多種手法,尤其在風府、鳳池、肩井等穴位進行,以達到松解和解除頸項部肌肉、肌腱、筋膜的緊張、痙攣和攣縮,本過程需10~20min。
1.2.3 對抗牽拉扳撥法 在行此手法前,頸部肌肉群必須達到全部放松?;颊叨俗?,頸前屈到某一需要的角度。操作者在其背后用一肘部托住其下頦部,手則扶住其枕部(向右扳則用右手,向左扳則用左手)。另一手扶住患者肩部,拇指尖頂住患部頸椎棘突,托扶其頸部的手用力,先作頸部向上牽引,同時把患者頭部作被動向患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后,突發(fā)勢力,點到即止,聽到“咯咯”響聲為佳,無“咯咯”響聲,也不必強求,拇指尖感覺到患椎棘突滑動即可,此手法2 ~5min。
1.2.4 調解整復法 提拿兩側肩井穴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復3次,然后兩手指自然松開,用指端輕輕拍打頸背,肩背部反復數次,再用兩手掌以虛掌拍擊肩背部反復數次,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最后囑患者作頸前屈、后仰、左右旋轉各1 次,無不適整復完畢,此手法10 ~15min。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經治療2 個月后癥狀完全消失,能恢復原工作,觀察較長時間未再復發(fā)者;顯效:經治療近2個月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但時有不適,能恢復原工作者;有效:治療后癥狀有改善但仍需治療者;無效:經治療后癥狀無明顯變化者??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痊愈72 例,顯效18 例,有效6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7.9%。
頸椎承托頭顱可作多方向的靈活運動,下連胸椎比較固定,因此,在此兩段活動度截然不同的頸胸段交界處容易發(fā)生損傷,頸椎間盤和頸椎關節(jié)的輕微損傷引起瘢痕組織增生,骨質增生,頸椎關節(jié)的磨動運動障礙,因而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而引起各種征候群[2],即所謂的頸椎病。
頸椎牽引可以增大椎間孔,矯正排列不整,緩解局部肌緊張、痙攣。推拿按摩松解法可以刺激脊柱交感神經鏈傳導到交感神經中樞反射,使交感神經緊張度降低、血管擴張,改善椎動脈血供,改善頸肩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使神經元和周圍組織充血水腫消退,消除頸肩背肌肉的緊張和痙攣[3],對抗牽引扳撥法可瞬間見底頸椎間盤的壓力,擴大椎間容量,促使腦脊液循環(huán),促使突出的椎間盤回納,剝離硬脊膜的粘連,椎間關節(jié)得到相應幅度的調整[4]。調解整復法可調整并加大軟組織的適應能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有利于炎癥和水腫的消退吸收,調整椎間小關節(jié)。
牽引按摩療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有效的方法,是一個調整椎體內外平衡的過程,可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增寬椎間隙,有利于外突組織的恢復,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同時可松解神經根與關節(jié)囊的粘連,緩解神經根所受刺激壓迫,并改善或恢復鉤椎關節(jié)與神經根以及椎體關節(jié)等的解剖位置而達到治療的目的[5-6]。
頸椎病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及借助影響學檢查診斷不難。治療中手術療法不易被人接受,其手術帶來的醫(yī)源性損害也屢見不鮮,遠期療效不盡如人意,因此臨床多采用保守治療。此病病程長,見效慢,故推拿療法易被患者接受,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法治療頸椎病必須融會貫通,手法沉浮適中,輕重適度,柔而不浮,剛而不暴,決不可粗暴猛烈。臨床上不適當手法治療而引起的醫(yī)源性殘疾雖然不多,但也偶有發(fā)生,因此必須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
1 梁立建. 外科學[M].5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25-526.
2 張家口醫(yī)學??茖W校. 外科學[M] .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3:583 -584.
3 劉戎. 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配合推拿療法治療頸性眩暈60 例[J]. 湖北中醫(yī)雜志,2010 (11):47.
4 牟偉忠,應有榮. 推拿配合足部按摩治療頸性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8 (9):157.
5 吳毅文. 脊髓型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J]. 頸腰痛雜志,2004,25 (2):97.
6 楊杰. 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20 例臨床觀察[J]. 國醫(yī)論壇,2008,23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