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厚毓
(通聯:四川省富順縣童寺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643200)
富順縣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一個典型的丘陵農業(yè)大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侯。該縣現有耕地面積4.28萬hm2,其中旱地1.15萬hm2,土壤多為紫色土,常年平均溫度17.9℃,年平均日照時數1174.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28.8mm,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4%。全縣玉米播種面0.81hm2,總產4.8萬噸,占糧食總產的12%,由于在玉米生產季節(jié)常伴有大風、冰雹、洪澇、高溫、低溫連陰雨等氣象災害,以及人為種植不當,從而導致玉米易大面積倒伏,總產水平較低。目前,富順縣委、縣政府大舉發(fā)展生豬主導產業(yè),市場對玉米需求量不斷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此,筆者通過對全縣26個鄉(xiāng)鎮(zhèn)玉米倒伏情況的調查,分析了近幾年富順縣玉米倒伏原因,并探討了具體防止補救措施。
1.品種選擇不當 富順縣玉米生產品種大約50余個,其中大部份是農民所喜好的高稈大穗型品種,這部份品種由于根系不發(fā)達、植株高大、莖稈韌性不足,造成植株“頭重腳輕”,易發(fā)生倒伏。
2.耕作方式不合理 因富順縣大部份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造成農業(yè)生產勞動力嚴重不足,而該縣又無法實行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生產,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農機具作業(yè)。由于小型農機具作業(yè)幅窄,反復碾壓,耕層變淺,深耕不到位,造成土壤嚴重板結,致使土壤保肥能力下降;同時玉米根系難以穿透堅硬的犁底層,根系分布較淺,對營養(yǎng)吸收范圍減小,易引起倒伏。
3.肥水管理不科學 一方面,由于缺少勞動力,許多農戶將肥料在苗期一次性施入,導致玉米苗期旺長,株高增加,容易倒伏;另一方面,玉米苗期及拔節(jié)期大水大肥、重氮輕磷,少施或不施鉀肥,造成鉀肥尤其缺乏,使基部2~3節(jié)間過度伸長,植株株高和穗位增高,給后期倒伏造成潛在威脅;再一方面,盲目澆水也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富順縣6~7月份雨水偏多,若澆后遇雨也極易發(fā)生倒伏。
4.農藝措施不到位 一是由于缺少勞動力,有些傳統(tǒng)的農藝措施如查苗、補苗、間苗、定苗、中耕等措施被省略,造成出苗不齊、密度不均、整齊度下降,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降低,致使倒伏率上升;二是病蟲害防治不及時,造成玉米螟和棉鈴蟲為害根莖稈,遇風雨極易倒伏。
1.選擇抗倒伏的品種 首先,加強富順縣種子市場管理,杜絕“多、亂、雜”及假冒偽劣現象,在一些有代表性的鄉(xiāng)鎮(zhèn)進行全縣玉米品種對比試驗,篩選出株型半緊湊、株高穗位高適中、支持根發(fā)達、穗下節(jié)間粗壯、植株粗壯、柔韌性好的品種,如成單30、川單13等品種。
2.加強田間管理 加大土壤深松整地力度,使耕層深度保持在22~25cm,這樣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加耕層的活水量,使根系更加發(fā)達,對肥水利用起到一定的作用;要堅持查苗補苗、間苗定苗、中耕等農藝措施,做到二鏟二趟,第一遍淺趟,第二遍深松上土,使玉米產生大量的支持根。
3.噴施調節(jié)劑促莖稈粗壯 針對那些莖稈脆弱、容易倒折的品種,可采取藥物處理辦法,如噴施玉米健壯素或金得樂,于拔節(jié)期對玉米莖稈進行化控處量,可使玉米株高下降20~30cm,穗位高下降10~15cm,氣生根增加,從而起到抗倒伏作用。
4.科學調控肥水及病蟲害防治 施足基肥和種肥,將氮肥重點放在大喇叭口期用,在保證播種質量的基礎上,苗期適當蹲苗,增施磷鉀肥,控制澆水,控制基部莖節(jié)過分伸長,促進莖粗。要密切注意玉米螟、黏蟲的防治,一旦發(fā)生蟲害,可用1.5%辛硫酸磷顆粒劑按1∶15拌細沙灌心。
5.及時補救倒伏植株 大雨過后,應及時疏通田塊內排水溝,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對于倒伏較輕的植株,不用扶,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它們自然會直立起來,而且莖葉空間分布也將趨于合理;對于倒伏較嚴重的植株,可等雨后地面稍干時,采用人工的方法輕輕扶直,由于玉米莖基部第一、二節(jié)間比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損,所以扶直時要防止折斷和增加傷根,最好兩人一起操作,其中一人拿住植株較上部位輕輕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