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修美
山藥,又名懷山藥。學名薯蕷,為薯蕷科藤本植物。其塊莖和珠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淀粉和糖。既是味美可口的食用佳品,又是功能獨特的珍貴藥材。國外和香港地區(qū)居民常將山藥塊莖煮3天3夜,然后蘸上白糖或蜂蜜食用,綿甜可口,別具特色。國內筵席上常見的美味佳肴——拔絲山藥和蜜棧山藥,就是以其為主要原料精調細烹而成。柔中帶脆,甘冽香美,風味別致,堪稱一絕,故外國人稱其為“中國人參”。山藥的藥用價更高,塊莖和珠芽均可入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固精、補肺、益腎之功能。主治肺虛泄瀉、虛癆咳嗽、久痢不愈、遺精尿頻、婦女帶下等癥,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山藥原產我國,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河南省沁陽縣所產最為馳名,這里舊屬懷慶府,故名為懷山藥。這種藥食兼優(yōu)的作物有個很大的特點是:適應強,產量高,收益大,見效快。據(jù)試驗,栽培一畝山藥,可年產鮮山藥3 0 0 0 k g,加工干貨6 0 0 k g,每公斤售價2~3元,可收入1 2 0 0~1 8 0 0元,相當于一般作物收入的4~5倍。加工成品出口可給國家換取大量外匯。目前國內外市場都較緊俏,因此,積極發(fā)展山藥生產,也是一項利國利民、前景廣闊的好致富門路。
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藤本作物,地下具圓柱形塊莖,葉片形狀多變化,通常為三角狀卵形或耳狀三裂形。葉腋間生有珠芽(亦稱余零子),呈扁圓形,用于繁殖,亦可食用。山藥夏季開花,花單性,乳白色,花序穗狀、下垂,雌雄異株,花果期為7~9月份。地下莖直立,長約2~3 m,肉質肥厚,呈棒形。其對氣候要求不嚴,適應能力很強。由于系深根性植物,土壤以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砂質土為最好。
山藥以珠芽和蘆頭(即山藥地下莖的芽頭)作繁殖材料。珠芽通常用來育苗,供來年栽培。蘆頭則用于栽培生產山藥。蘆頭于每年1 0月下旬,當山藥莖葉萎黃開始采挖時,選莖較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無蟲咬傷的山藥芽頭作種栽。蘆頭長約1 2~2 0 c m,掰下后晾4~5天,待傷口愈合后可用沙掩埋貯存。一般在室內先鋪一層1 5 c m厚的沙,上面平鋪一層蘆頭,再鋪蓋一層沙,平鋪一層蘆頭,可如此鋪貯6 0~1 0 0 c m高,上蓋一層麥秸或稻草。但室溫不能低于0℃,以防凍壞芽頭,影響來年栽培和增產。
由于山藥扎根很深,栽培山藥的地每年秋后必須深翻1次,深度一般要達到7 0 c m。翌年春季解凍后,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不少于農家肥1 0 0擔。再翻3 0 c m左右,澆水增墑,耙細整平,根據(jù)地形刮成平畦或高壟。4月上旬前后,當?shù)販仄骄_到1 3℃時,可將蘆頭從沙中取出,日曬催芽,待全部萌動后即可栽種。種前要開溝,行距3 0 c m左右,溝深1 0~1 5 c m,株距1 6~2 0 c m。蘆頭按同一方向擺在溝底,覆土3~5 c m,最好在表土上再蓋一層廄肥,然后澆水。每畝約需種5 5 0 0株。
栽培后的管理要緊跟上,一般應抓好如下三個環(huán)節(jié):①中耕鋤草:苗出土后可淺鋤一次,上架前要深鋤1次。苗上架后鋤草不方便,可用手經(jīng)常拔除雜草。②追肥澆水:春、夏季山藥莖蔓生長旺盛,要增施人糞尿,施肥方法可結合澆水進行。兩季來臨后要及時排水,此時正是山藥根莖生長旺盛時期,土壤過濕會影響根莖發(fā)育,嚴重時還會造成腐爛減產,因此,雨季要特別注意排水防澇。③塔架促長:小苗長到3 0 c m左右時,可在行間用竹桿或樹枝搭架,架高兩米,要將相鄰的四根支柱頂部捆聯(lián)在一起,以防跌倒。然后將山藥莖蔓纏繞在架上,可通風采光,防伏防病,促進增產。
為害山藥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白銹病。炭疽病多在雨季為害莖葉,受害葉上出現(xiàn)褐色下陷斑,上生黑小點。防治辦法是每年秋季將病葉殘枝集中燒掉。發(fā)病期間用6 5%代森鋅或5 0%退菌特8 0 0~10 0 0倍液噴灑。7天1次,連續(xù)2~3次即可;白銹病多發(fā)生在7~8月間,葉面土出現(xiàn)許多米粒大白點,致使莖葉枯萎而死。防治方法是:不要使土壤過濕,要注意排水。并使用1∶1∶1 4 0倍波爾多液防治;山藥的主要蟲害是蠐螬,常咬食地下塊莖,可用生物制劑殺滅。
1 0月上旬,當山藥地上莖枯黃時,即可收刨了??上炔墒罩檠?俗稱山藥豆),再拆掉支架,割去地上莖蔓,挖出地下塊莖。挖塊莖時要細心耐心,動作要輕,不要弄斷和碰傷塊莖。挖出后先割下根芽作蘆頭貯藏。再將根部泥土去凈,用刀刮掉莖皮及毛根,放在坑內用硫磺熏,用硫磺5 0 g/1 0 0 k g山藥。待水份外出,山藥發(fā)軟時,即可拿出日曬或用火烤。這樣反復熏,曬3~4次,直到山藥全部干燥為止。一般每百公斤鮮山藥刮皮后可得加工山藥8 0 k g,干燥后可出成品2 6 k g。曬干的山藥要裝進木箱內,置于干燥通風的室內貯存。亦可隨時上市銷售。如有蟲蛀可用硫磺熏殺,能長期安全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