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如興
應該說,自己已經是紀檢戰(zhàn)線的一名老兵了,但我到綦江工作的時間并不長。兩年前剛調到綦江擔任紀委書記的時候,自己幾乎是兩眼一抹黑,對當地的情況知之甚少。閱讀過往的紀檢工作材料是肯定的,但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告訴自己,光看紙面材料是不夠的,必須深入基層,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調研,致力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區(qū)情實際,摸底子、探狀況、謀思路。
下基層考察調研是一門學問,如果只是走馬觀花跑一趟,只在干部堆里打轉轉,你不會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獲。記得那次去某鎮(zhèn)調研,鎮(zhèn)里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想得也很周全,不僅把機關干部召集到一起,還把各村的負責人都召集到鎮(zhèn)上,鄭重其事地組織大家匯報、座談,氣氛很是熱烈。
毫無疑問,像這樣的匯報、座談,通常不會有什么結果。果然,我聽了半天,硬是沒聽出有什么問題,甚至連那么點不足的地方都沒有,從鎮(zhèn)干部到村干部個個清正廉潔、作風正派、務實進取,而且黨務、政務都公開透明,老百姓十分滿意。聽到后來我有些聽不下去了,便借故暫時走開。
我這一走便溜到了街上。當天正逢趕集日,街上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我拐進一家茶館,剛坐下就聽到旁邊的幾個人在說:“聽說今天區(qū)里新上任的紀委書記到鎮(zhèn)里調研來了,當官的都去匯報、座談去了?!薄笆裁凑{研?不過是跑下來走過場。那些當官的能給他匯報什么?某某村的村務都一年多沒有公開了,村務管理混亂得很,好多款項都去向不明,上面下發(fā)的各種惠農補助款也總是縮水打折扣,那些村干部會主動匯報?”“我就搞不明白了,從上面下來調研,不到我們老百姓中間調研,跑去向干部們調研,能‘調’出個什么名堂?”……如果不是混跡于這些普通老百姓中間,我是不可能聽到這些話的。
就在當天,我點名要到某某村去看看。結果真如先前聽到的那樣,村里的公務欄幾乎是一片空白,村務管理也十分混亂。有村民在旁邊悄悄嘀咕:“村里的干部平時只顧吃喝拿錢,把村里的事搞得一塌糊涂。他們那么會算計,怎么就沒算到今天上面會有人跑到村里來查看?要不然他們會提前把公務欄貼得滿滿蕩蕩,還會熬更守夜做幾本賬出來應付檢查。這回安逸了,看來要吃不了兜著走啰!”
事實證明,該村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涉農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村級賬務不健全,村務不透明,群眾對村務社務的參與權、知情權、監(jiān)督權等民主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落實,而且個別村干部存在貪污、截流、挪用等行為。后來通過全盤清查,處理了兩名村干部,并要求當地切實采取措施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而且真正做到村務公開、透明,實實在在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
事實同樣證明,如果我們沒有深入到最基層,沒有深入到村社群眾中間,就不可能聽到真實的聲音,也不可能了解基層群眾在想什么、怨什么,更不可能發(fā)現一些村社干部存在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坑農害農、侵占挪用、貪污受賄、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等行為。
說實話,基層就像一口鍋的鍋底,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鏟鍋底,因為擔心出現“不鏟不知道,一鏟嚇一跳”的事情發(fā)生。的確,我們在揭開鍋蓋的時候,往往看到的都是表面的沸騰與光鮮,卻沒有意識到鍋底弄不好已經結了一層“糊鍋巴”。如果世界真的都是一片光鮮亮麗,還要我們紀檢監(jiān)察機關干什么?所以,我們做紀檢監(jiān)察工作就得抄起“鍋鏟”鏟鍋底,看看下面有沒有“糊鍋巴”。
毫不夸張地講,腐敗是老百姓最痛恨的事情。反腐倡廉工作要深入推進,就必須經常問問老百姓現在最反對什么、最不滿意的是什么,要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才是真正的執(zhí)政為民、求真務實。為此,我們必須經常走進基層群眾中間,認真聽取基層群眾最真實的心聲。
俗話說:“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蔽覀兿禄鶎诱{研考察就不能走過場,不能只深入到基層干部這一級,而應切實做到“身到基層”、“力到基層”、“心到基層”,真正到群眾中去聽民聲,且不能把調查研究終結于寫一篇調研文章或作一次調研匯報,置群眾的呼聲、怨聲于不顧,而是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癥下藥”制定措施,盡最大力量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我們抓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多問問老百姓,真正做到“問計于民”,要“沉下心、撲下身”到群眾中,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善于從群眾中發(fā)現問題和線索;要善于“望聞問切”,傾聽群眾訴求,把我們的工作與群眾的需求相結合,問政于民、問需于民,提高工作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