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英
(吉林省榆樹市醫(yī)院急診科護理 吉林 榆樹 130400)
SAP是一種起病急、病情發(fā)展快、病死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的高危急腹癥。合并急性腎衰竭時除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變、控制水的攝人量和糾正電解質紊亂外,還應考慮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近年來我院急診科收治SAP患者均采用腹腔置管灌洗治療,同時加強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護理總結如下。
選擇2009年3月-2012年10月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采用腹腔置管灌洗治療SAP患者16例病歷資料,男11例,女5例,年齡32-56歲,患者體征:發(fā)熱、上腹疼痛、嘔吐、腹部壓痛及反跳痛;經血尿淀粉酶檢測,CT檢查確診。
患者急診入院后,首先采取禁食、禁水,給予胃腸減壓、制酸抑酶、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監(jiān)護生命體征等臨床基礎處理。在此基礎上行腹腔置管灌洗術。具體操作如下:取患者臍與左或右側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為穿刺點,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置兩雙套管,一根置入患者盆腔,另一根置入患者上腹部,固定導管;根據(jù)引流液顏色、性質、黏稠度、腹腔液的蛋白及淀粉酶的測定行腹腔灌洗,每次灌洗量為1 000mL-1 500 mL,在20min-25min灌入腹腔,保留40min-60min,灌洗3d-5d。灌出液清亮時,可考慮拔管。
急性胰腺炎病人因起病急、病情重,給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部分病人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甚至出現(xiàn)悲觀、消沉情緒。責任護士應向病人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耐心講解腹部置管灌洗的目的、意義、操作過程和配合要點,減輕病人的焦慮不安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由于本病病程長,治療費用高,加上身體的各種不適以及疾病的反復與波動,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部分患者甚至發(fā)展為悲觀、消沉,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密切接觸,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在尊重患者個性和人格的基礎上,耐心傾聽患者訴說,深入其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并挖掘患者身上的長處和性格中的積極因素,進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支持,幫助其樹立信心,使其擺脫心理上的困難,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護理,以期早日康復。醫(yī)護人員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引流通暢,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袋,防止折疊、扭曲、受壓或被壞死組織堵塞等現(xiàn)象,防止大量液體積存在腹腔,發(fā)生腹腔逆行感染。護士嚴密觀察灌入量、流出量、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黏稠度及灌洗液滴注情況,如病人感到心悸、呼吸加快,應放慢灌洗速度,配合醫(yī)生及時處理。由于滲液浸漬、刺激或胰酶的消化作用,各管道周圍的皮膚很容易被腐蝕而潰爛,可涂氧化鋅或凡士林紗條環(huán)繞,防止引流口皮膚潰瘍的發(fā)生。護士應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血尿淀粉酶、血鉀、血鈣、尿量的變化,準確記錄24h的出入量,盡早發(fā)現(xiàn)水電解質紊亂、胰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肌損害、腎衰竭,及早治療。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病人禁食、禁水可引起口干和口腔炎,應保持口腔清潔,每天口腔護理2次或3次。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協(xié)助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本病為消耗性疾病,長期臥床容易引起壓瘡,應2h翻身按摩1次,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壓瘡的發(fā)生。重癥胰腺炎禁食時間長,能量消耗大。因此必須加強腸外營養(yǎng),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從靜脈供給葡萄糖、脂肪乳、白蛋白;病情許可后給予早期腸內營養(yǎng),有利于加強支持治療及調節(jié)腸道正常菌群水平。定期復查電解質、血常規(guī)、血糖、血脂、血清白蛋白、總膽紅素及腎功能,以評價機體代謝情況,調整腸內營養(yǎng)的劑量。
重癥胰腺炎的護理與治療相一致,在20世紀70-80年代,重癥胰腺炎的治療主張早期手術治療,使得本病護理工作集中在手術后的護理。由于術中在患者腹部放置多根引流管,所以護理工作相當復雜困難。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重癥胰腺炎發(fā)病增多,臨床表現(xiàn)各異,特別是有關發(fā)病及治療研究的進展,治療觀念的改變,由過去的強調早期手術轉向非手術治療,使得本病的護理工作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目前對重癥胰腺炎的最佳治療方案在探索階段,對每一位患者而言,由于病情不斷發(fā)展,均有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的可能性,因此,病情觀察十分重要。本病的病情變化可用“快、多、怪”來形容:快是指病情變化之快,短時間內病情可急轉直下,甚至惡化:多是指涉及的臟器多,常表現(xiàn)多臟器功能受損的先兆:怪是指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有時較困難。要求一線的護理工作者不但要熟練掌握疾病的知識,而且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對病情做出恰當及時的判斷;現(xiàn)在提倡將重癥患者早期安置在ICU病房,目的在于通過系統(tǒng)性的監(jiān)測及高水平、高技術護理人員的觀察,對病情做出早期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