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忠 李雙根
十八大報告關于黨的建設理論是對此前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相關論述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與十七大報告相比,十八大報告關于黨的建設理論部分的文本結構由“六點”變?yōu)椤鞍它c”,即將十七大報告的“黨的隊伍建設和人才建設”拆開成兩點來講,將“民主建設”部分中的“組織紀律”單列為第八點。除結構調整外,還有70多處在措辭和表述上有著明顯的變化。本文在回顧和梳理十八報告中黨的建設理論部分的主要觀點的基礎上,從八個方面將十八大與十七大報告兩個文本中黨的建設理論部分進行對比研究,試圖揭示十八大報告文本在黨的建設理論表述、提法、措施等方面的新變化,并歸納總結十八大報告在黨的建設理論闡述方面的新特點。這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都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黨的建設以提高科學化水平為主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依托;以兩個提高(提高領導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抵御風險能力)為目標;以兩個建設(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從四個考驗(執(zhí)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四種風險(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等方面指出了黨面臨的形勢;從兩個堅持(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三個特點(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四種能力(自我凈化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革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幾點要求。
黨的理想信念方面:在內容上表現(xiàn)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在價值上表現(xiàn)為政治之靈魂,精神之支柱;在方式上表現(xiàn)為“三抓”,即抓思想理論建設(根本)、抓黨性教育(核心)、抓道德建設(基礎)。
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方面:“為人民服務”既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黨執(zhí)政理念的靈魂。“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既是檢驗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也是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重要內容。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為此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一個克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在措施上做到: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善黨員干部聯(lián)系群眾制度,充分發(fā)揮人民團體的紐帶作用等。
黨內民主建設方面: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要求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將健全制度體系作為黨內民主建設的努力方向;實現(xiàn)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目的。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jiān)督作用、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等則是黨內民主建設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徑。
隊伍建設方面:以“建設高素質執(zhí)政骨干隊伍”為目的;以“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為標準;以“黨管干部”為原則;以“三個堅持”(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為基本要求;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為主要途徑;以“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為指針;以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健全干部管理體制、優(yōu)化領導班子配備和干部隊伍結構、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優(yōu)秀年輕干部培養(yǎng)選拔力度、重視培養(yǎng)選拔女干部和少數(shù)民族干部等為應對措施。
人才建設方面:以“黨管人才”為原則;以“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作為保證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舉措;以“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為努力方向;以“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為基本理念;以“重大人才、創(chuàng)新人才、實用人才、國際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政策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基層黨建方面:將黨的基層組織定位為“戰(zhàn)斗堡壘”;其范圍為農村和城市社區(qū);基本功能是推動發(fā)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其主要任務是服務好群眾和做好群眾工作。主要措施有: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建立穩(wěn)定經費保障制度,加強和改進黨員隊伍教育管理,改進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服務,嚴格黨內組織生活,提高發(fā)展黨員質量,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優(yōu)化黨員組織結構等。
反對腐敗方面:一是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二是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必須警鐘長鳴;三是反腐倡廉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四是確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反腐倡廉目標體系;五是從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嚴格執(zhí)行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嚴格規(guī)范權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嚴格執(zhí)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紀檢監(jiān)察體制、堅決查處大案要案等方面明確反腐倡廉建設的主要對策措施。
紀律和集中統(tǒng)一方面:明確指出黨的集中統(tǒng)一是黨的力量所在,是實現(xiàn)經濟社會發(fā)展、民族團結進步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要求做到:自覺遵守黨章、自覺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辦事,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監(jiān)督檢查,嚴肅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真正做到“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zhí)行紀律沒有例外”。①
黨的建設的重心:從“改革創(chuàng)新”到強調“科學化”?!疤岣唿h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的,十八大報告將之作為這部分標題,是對十七大以來“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的新提升。“如果說,毛澤東建黨思想的鮮明特點是‘思想建黨’、鄧小平執(zhí)政黨建設思想的鮮明特點是‘制度建黨’、江澤民執(zhí)政黨建設思想的鮮明特點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黨的建設’的話,那么,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和胡錦濤同志關于黨的建設論述所表現(xiàn)出來的鮮明特點就是‘科學建黨’?!雹谠诟母镩_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我們黨正面臨著一個向科學建黨的歷史性大跨越,十八大將之確認為一個嶄新而明確的理論命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大理論價值。
黨面臨形勢的新表述:從“兩新”、“三情”到“四個考驗”、“四個危險”,由此強調“兩個提高”,加入“純潔性”建設。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指出的黨面臨“兩新”(新課題、新考驗)、“三情”(世情、國情和黨情)的基礎上,提出“四個考驗”和“四個危險”。報告接著提出“兩個提高”(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十八大報告中首提“純潔性建設”,反映出新形勢下黨對極少數(shù)黨員的“信仰危機”等自身機體的健康問題有著非常清醒的體認。
關于執(zhí)政黨的新概括:“三型”和“四個自我能力”。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問題上,“從毛澤東提出建設‘革命黨’,到鄧小平提出‘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堅強核心’;從江澤民提出黨要成為‘兩個先鋒隊’、‘三個代表’,到十七大提出建設‘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③,十八大提出了“三型”(學習型政黨、服務型政黨、創(chuàng)新型政黨)目標,并強調“四個自我能力”(自我凈化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革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三型”分開以前都提過,但集中講屬首次,這不僅與建設學習型社會、服務型政府、創(chuàng)新型國家相適應,而且對我們正確認識黨的執(zhí)政地位、把握執(zhí)政黨的特點、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都有重要指導意義。
思想建設的要求:從“貫徹理論”到強調“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將“理想信念”單列,要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正是因為考慮到“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一旦“‘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雹苁舜髨蟾娑啻翁岬健靶叛觥眴栴},比十七大(只有1次)更頻繁。可見,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只有這樣,才能站穩(wěn)立場,明辨是非,戰(zhàn)勝困難,經受考驗。
思想建設內容的新概括:“三個抓好”。十八大突出“三個抓好”即抓好根本(思想理論建設)、抓好核心(黨性教育)、抓好基礎(道德建設),這種表述明確了“黨性”和“德性”的關系,很有理論新意:與修齊治平的中國德治傳統(tǒng)相一致,對于將黨建植入民族土壤很有益處?!叭齻€抓好”還可挖掘政黨倫理、黨員道德底線等理論問題?!叭齻€抓好”對“堅定理性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對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有著積極的意義。
黨員干部要求的新規(guī)定:新增“三觀”,從“四者”到“三者”,突出“公平正義”。十八大報告根據(jù)形勢的需要,新增“三觀”(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與“四個考驗和風險”相呼應。報告還將十七大關于黨員作用的“四者”(信仰者、執(zhí)行者、實踐者、促進者)表述為“三者”(示范者、引領者、維護者)。其中“維護者”旨在突出“公平正義”。報告在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提出“公正”,將之作為黨員要求具有理論新意,這與報告后面的“公信力建設”有邏輯統(tǒng)一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實踐中把黨的宗旨堅持好、發(fā)展好、維護好。
關于執(zhí)政能力內涵的新表述:“群眾工作的能力”,強調“執(zhí)政為民”。十七大強調“執(zhí)政能力建設”,但執(zhí)政能力內涵豐富,十八大報告扼其要領,突出“群眾工作的能力”,強調“執(zhí)政為民”,僅在這一部分的“人民”一詞就前后出現(xiàn)了20多次?!叭罕姽ぷ鞯哪芰Α碧岱ň哂歇毺赜靡猓好鎸Ω母镏械睦婷?,面對突發(fā)事件,服務群眾不僅要有愿望,而且還要有智慧。因為“想辦事是愿望、肯辦事是熱情、敢辦事是勇氣、會辦事是本領”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工作能力是一項最基礎、最核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
黨的作風建設:提煉出“三個堅持、一個克服”。十八大報告將十七大報告的第六點調整到第二點,并提出了作風建設的新思路,具體為“三個堅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敢于開拓,勇于擔當;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和“一個克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八大報告關于黨的作風建設的論述,涵蓋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學風等方方面面,中共中央最近提出的“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等都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有關精神的重要舉措。
黨內民主的地位:從“重要保證”到“黨的生命”。十七大報告將民主與集中放在一起講,十八大報告則分開單獨表述。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提出黨內民主是“重要保證”基礎上,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進一步凸顯了黨內民主的極端重要性,即對社會主義民主的牽一發(fā)動全身作用。中國民主不能照搬西方式的民主,必須從黨內民主尋找突破口,這是從實現(xiàn)民權的社會成本和中國實際考慮的。十八大報告對黨內民主的論述,是在總結建黨90多年來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基礎上得出的正確結論,這對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xiàn)和保障也指明了路徑。
黨內民主的方向:從“團結統(tǒng)一”到“創(chuàng)造活力”。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提出“團結統(tǒng)一”的基礎上強調還要有“創(chuàng)造活力”,并把黨內民主放在突出的地位,反映了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既堅持了原有觀念,又說明了當前政治生態(tài)對黨內民主和創(chuàng)造力的呼吁。“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雹蘅梢?,增強創(chuàng)造力對一個政黨的發(fā)展是何等重要。
黨內民主的內容:提煉“三民主”,新加“四權”。十七大對黨內民主的論述主要側重于“民主環(huán)境”,十八大報告則在此基礎上提煉出“三民主”(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環(huán)境)。將這三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兼顧到“人”與“法”、“寬”與“嚴”,本身就是對黨的建設理論一大貢獻。此外,十八大還加入“四權”(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jiān)督權),這對于發(fā)揮黨員的主體作用無疑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黨內民主措施:提出多項具體制度。黨內民主制度在十七大報告中就已得到重視,十八大報告為了實現(xiàn)“制度體系”目標,又提出了諸如“提高比例”(工人農民代表)、“年會制”(鄉(xiāng)鎮(zhèn)黨代會)、“提案制”(黨代會代表)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在十七大“提名制”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差額提名”,并規(guī)定“評議、旁聽、列席”等多種基層民主針對性很強的做法,如“從任期制到提案制只有通過這樣一種路徑才能夠使黨內的民主政治發(fā)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渠道”⑦。民權的實現(xiàn)是馬克思主義孜孜不倦的追求,民權的回歸是中國近現(xiàn)代以來政治運動的目標。我們相信,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上述措施一定會讓我們更加貼近這些理想和目標。
隊伍建設重點:從“干部隊伍”到“執(zhí)政骨干隊伍”。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提出“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基礎上提出了“執(zhí)政骨干隊伍”,并從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等四個方面指出了“執(zhí)政骨干隊伍”的標準和要求。不僅“第一次把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進一步聚焦到執(zhí)政骨干隊伍上”,而且上述標準“與我黨提煉的領導者核心能力標準相吻合。”⑧這表明我黨在繼續(xù)探索如何增強領導者核心能力方面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黨管干部要求:增加“三個堅持”、兩個“不讓”。兩個報告均提出了“黨管干部”的原則和“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的方針,十八大報告增加了“三個堅持”(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提出“兩個不讓”(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這都很有針對性,如“以德為先”就是針對當前一些干部出問題出在“德”上,抓住了關鍵。再如“兩個不讓”是針對當前時弊,寫入報告很有意義。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真正做到各盡其能、才盡其用。
干部選拔任用:十八大報告提出,不僅要加強正職和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培養(yǎng)和選拔,而且要注重從基層一線培養(yǎng)選拔干部。實踐證明,干部“委以重任”須平時長期培養(yǎng)鍛煉。十八大報告繼續(xù)沿用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關于優(yōu)秀干部應在基層成長培養(yǎng)發(fā)展的觀點?!爸袊念I導權掌握在共產黨手中,但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理念與方式在過去30年中已經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轉變?yōu)槲{民眾自下而上參與的執(zhí)政黨?!雹岽送猓舜髨蟾媸∪ナ叽髨蟾骊P于“提名制度”、“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差額選舉”、“全過程”等提法,而將之涵蓋在“公信度”的表述中。這對于結合當前實際,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十分必要。
人才建設目標:強調“人才強國”,新增“國際人才”。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推動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基礎上,強調“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增加了“開發(fā)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的提法。“人才強國”是針對我國目前人才開發(fā)的質量、結構和效能提出的,有利于縮小我國與發(fā)達國家人才資源之間的差距?!皣H人才”是針對中國面臨的全球化、國際人才競爭態(tài)勢以及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不斷積累而提出的命題。對“國際人才”的重視,將更有利于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人才建設方式:加入“兩廣”、從“兩高”到“三類”人才,從“工作體制”到“發(fā)展機制”。十八大報告在人才建設方式上有變化,寓意深刻。主要是在“四尊重”前加入“兩廣”(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將“兩高”(高層次高技能)變?yōu)椤叭悺保ㄖ卮笕瞬?、?chuàng)新人才、實用人才),將“工作體制”變?yōu)椤鞍l(fā)展機制”。十八大報告對人才的培養(yǎng)布局是考慮到“高端人才不夠用,低端人才不適用,年輕人才不敢用,特殊人才不會用”等現(xiàn)實問題,將“兩高”變?yōu)椤叭悺?,以緩解當前技術類人才急需的狀況。針對人才發(fā)展后勁問題,報告從動態(tài)角度前瞻性地提出“發(fā)展機制”,而不是靜態(tài)的“工作體制”。
基層黨建內容:增加“基層帶頭人隊伍”;從“體制機制”到“組織體系”,從“黨員意識”到“黨性”。基層社會民主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最大亮點。十八大報告增加的“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凸顯了“抓書記”在基層黨建的位置。將十七大報告的基層“體制機制”變?yōu)椤敖M織體系”,將“黨員意識”變?yōu)椤包h性”(“黨性”在這一部分出現(xiàn)了5次,而十七大報告只出現(xiàn)了2次)。這明顯是針對“一些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不強,有的甚至軟弱渙散;一些領域黨組織覆蓋面不廣,黨的力量薄弱”⑩而提出來的,這就為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找準了著力點。
基層黨建制度:充實多項新措施。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提出不少基層黨建措施的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充實:將“定期分析”變?yōu)椤岸ㄆ诜治?、民主評議”;將對流動黨員的“管理”變?yōu)椤敖逃?、管理、服務”;將“處理不合格黨員”變?yōu)椤敖∪苓M能出機制”;從“經費保障問題”到“穩(wěn)定的經費保障制度”。這些措施對癥下藥,有些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有些是新問題的凸顯所需,有些是新形勢的發(fā)展使然。
反腐倡廉:在十八大報告中被擺到更加重要的地位。胡錦濤在2012年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將“反腐倡廉”提至“制度建設”之前。十八大報告不僅首次將反腐倡廉單列,而且在十七大報告基礎上推陳出新,提出了“建設廉潔政治”的戰(zhàn)略目標,這是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建設廉潔政治的要求。
反腐態(tài)度:諸多新表述說明認識清醒、態(tài)度堅決。十八大報告在反腐倡廉問題的措辭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厲:由十七大報告的“著力加強”變?yōu)椤皥远ú灰啤?,由“黨必須抓好”變?yōu)椤包h一貫堅持、人民關注”,由“人心向背”、“生死存亡”改為“致命傷害”、“亡黨亡國”,省去“三性”(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意在強調“緊迫性”;加入“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十八大報告關于反腐的態(tài)度是黨中央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必須嚴明黨紀國法,體現(xiàn)公正正義。
反腐思路:提出“中國特色反腐”,強調“執(zhí)政為民”。反腐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的“一個堅持”上又加入了一個“堅持”(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符合形勢發(fā)展的新論述。中紀委在2002年總結反腐經驗時指出,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的黨“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現(xiàn)階段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路子”[11]。2007年又進一步指出,我們的黨“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12],但真正將之寫入黨代會報告是十八大。確立這個戰(zhàn)略目標,明確方向,有利于我們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氣魄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反腐舉措:新增多項有效措施。十八大報告在反腐方面的筆墨之多前所未有,僅新增加的應對措施就有“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要求”、“加強領導干部監(jiān)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健全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風險”、“防止利益沖突”、“反腐敗國際合作”等。綜合分析這些措施,除了加大反腐力度這一信號外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強調反腐的法治化。因為只有法治反腐才是真正科學有效并且可持續(xù)的反腐策略。
文本語氣措辭也有微妙變化,用意深刻。主要表現(xiàn)為從十七大報告的“廉潔自律”到十八大報告強調“高壓態(tài)勢”、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到“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從“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到“查處大案要案”,重申“無論權力和職務大小”。這充分說明,十八大關于黨反腐敗的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得力。
一是此部分單獨被列出,具體內容得到擴充。十八大報告將紀律建設單列(十七大只在第一部分論述民主后用一句話強調),這是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新要求的一種回應。因為近年來“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13]。從“執(zhí)行黨的政治紀律,自覺維護中央權威”[14]這個角度來講,報告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說是有的放矢。二是用否定句式加強語氣。十八大報告將十七大中同樣內容的陳述句,變?yōu)榛蚣尤敕穸ň?。如“不能凌駕”、“兩個決不”等,語氣更強,要求更嚴。這充分說明,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就越要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從而不斷保持和增強黨紀黨規(guī)的統(tǒng)一性、權威性和穩(wěn)定性。
“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保?5]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政黨的發(fā)展存亡都包含著客觀規(guī)律。十八大報告中黨建理論的科學意識體現(xiàn)在:將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體現(xiàn)“科學建黨”理念。所謂科學建黨,就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準確把握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guī)律,在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十八大報告強調“三個規(guī)律”即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在具體工作方面也有體現(xiàn),如“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論斷,這些不僅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基層黨建的規(guī)律所在。最重要的是,科學建黨思想為我們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可大大減少人為盲目因素,對黨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6]。古往今來,不尊重本國具體國情而導致亡黨亡國的例子并不鮮見。十八大報告中黨建思想的國情意識十分明顯,如對民主的認識、對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確定和“培養(yǎng)選拔”等。在民主問題上,報告提出了抓好“兩個民主”即“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的思想,而不是西方式的直接民主。這兩個“民主”一個從上帶動、一個從下生長,穩(wěn)妥推進,切忌盲目,這已從中國政權交接和基層選舉等方面得到證明。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一個深刻命題,需從中國文化心理、制度特點、政治生態(tài)等方面找到有效思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眴栴}意識的核心是憂患意識??v觀中國歷代王朝更迭及國外政黨存亡教訓,無不敲響警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最大的憂患是沒有憂患意識,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問題缺乏警覺?!保?7]“過去所有滅亡了的革命政黨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它們“怕說出自己的弱點。”[18]十八大報告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對黨面臨的問題講得透徹,一針見血。如對黨面臨的形勢用“四個考驗”、“四個風險”來概括,對腐敗用“致命傷害”、“亡黨亡國”來形容,對黨內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絲毫不遮掩,不回避。從整體上看,報告貫徹著解決問題的思路,而非單純的邏輯排列。
實效就是解決問題。十八大報告中黨的建設理論更注重現(xiàn)實性,把虛的東西寫實,所提措施更具體、更注重落實、針對性更強。在具體工作部署中提出了很多要求,落地有聲,有目共睹,無需贅述。
總之,通過兩個報告比較,可看出十八大報告中的黨建理論有不少新的提法、新的要求和新的舉措,這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需要解決的新課題:如黨的科學化水平的標準與保障機制是什么、黨性教育和德性教育的關系如何、中國反腐倡廉道路的內涵還有哪些、黨的創(chuàng)造活力如何實現(xiàn)等。這可以說是留給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注釋
①本節(jié)所有引文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5-51頁。②③吳杰明:《黨的建設之“新意”》(議題十:關于黨的建設),《人民論壇》2012年第33期。④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黨建研究》2012年第12期。⑤[17]李瑞環(huán):《學哲學用哲學》(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66、266頁。⑥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1年7月2日。⑦汪玉凱:《黨代會代表提案制將促進黨內民主走向制度化》,《紅旗文稿》2012年第22期。⑧周新民:《如何提高“執(zhí)政骨干隊伍核心能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2/c148980-19875613.html.⑨[美]約翰·奈斯比特、[德]多麗絲·奈斯比特:《中國大趨勢》,魏平譯,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09年,第41頁。⑩郭聲琨:《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zhí)政的組織基礎》,《黨建研究》2012年第12期。[11]吳官正:《在中央紀檢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3/26/content_800948.htm.[12]《中紀委向黨的十七大的工作報告》,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6/content_6953648.htm.[13]習近平:《扎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求是》2012年第6期。[14]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求是》2012年第23期。[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9頁。[16]《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頁。[18]《列寧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