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反諷認知研究三十年:回顧與反思

        2013-08-15 00:53:52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語義話語語境

        趙 虹

        (山東財經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250014)

        一、引言

        隨著認知科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反諷研究出現了新視角和新方法。人們從認知角度全方位審視這一獨特的語言現象,逐步認識到:反諷是極其復雜的認知過程。探討這一過程,有助于揭示語言的認知機制,為建立語言的通用假說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研究反諷認知過程有助于揭示比喻性語言的理解機制;揭示反諷認知的語用環(huán)境、語用動機與語用效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反諷的使用規(guī)律,促進交際的有效進行。三十年來,反諷認知研究空前活躍,理論假設日新月異。

        本文在回顧和總結國內外反諷認知研究三十年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礎上,簡要勾勒反諷認知研究發(fā)展的軌跡和主要特點,反思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今后努力的方向進行展望。

        二、國外反諷認知研究回顧

        反諷本身的復雜性導致國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反諷認知進行研究,從而產生對反諷的本質認知的差異。下面,我們從反諷的心理動機、處理假說和在線建構三個專題簡要概述這些理論方法的核心觀點,并指出它們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 一) 反諷生成的心理動機

        現代認知語言學家認為:反諷是人們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和情感的重要修辭方式之一。對反諷的應用和感知是通過人們反諷式思維這一事實所激活的。20 世紀80 年代,Sperber 和Wilson,Clark 和Gerrig 一反傳統(tǒng)提出較為徹底的反諷提述論[1](Mention Theory of Irony,后發(fā)展為回聲解釋論[2]237-243)和反諷偽裝論[3](Pretense Theory of Irony,后發(fā)展為共同偽裝論[4])。它們都是關于反諷生成的心理動機的認知語用理論。

        Sperber 和Wilson 的回聲論[5-7]強調百科知識在產生和理解反諷中的作用,并且創(chuàng)建性地引進“回聲”(echo)概念,認為反諷是對先前某種意義的回聲式解釋,傳遞一種對回聲意義的貶抑態(tài)度。反諷含義的理解與生成取決于以下三個因素:(a)識別出話語是回聲的;(b)確定回聲觀點的來源;(c)識別出說話人對回聲觀點的態(tài)度[2]240。讓我們虛構這樣一個對話:

        (1)(一個疑心很重的丈夫在跟蹤妻子的途中被識破,他馬上拿出車里的傘說:)“我是來給你送傘的?!?/p>

        (其妻抬頭看晴朗的天空,說:)“哦,你是來給我送傘的,多謝?!?/p>

        這里,妻子通過回聲丈夫的話,表明她認為丈夫給她送傘的說法、跟蹤她的做法以及對她不信任的想法是多么荒謬、愚蠢、可笑和冒犯,從而誘發(fā)反諷??梢姡R別反諷的關鍵在于找到話語的回聲性和說話人對話語所持的貶抑態(tài)度。

        Clark 和Gerrig 的偽裝論視反諷的語義基礎是偽裝,說反諷的人實際上偽裝成另一角色(包括語氣、神態(tài)等),偽裝成無知的樣子,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真實語氣隱藏起來,但真正的聽話人H(即反諷受話對象)能識別偽裝并推導出意欲表達的反諷意圖,從而看到說話人S 對偽裝對象S'、虛擬聽眾H'以及S'所說話語的態(tài)度[3]121-126。如例(2)中,母親偽裝成一個溺愛的母親,不責備孩子,而是夸大自己行為的可笑,當聽話人明白了母親的偽裝以后,就能理解說話人以反諷表示責備的意圖:

        (2)(A mother asked her son to clean up his messy room,but he was lost in a comic book.After a while she discovered that his room was still messy,and said to her son):This room is totally clean!

        與反諷的傳統(tǒng)語義理論和邏輯修正理論相比,回聲論更有效地闡釋了反諷生成的心理動機是什么的問題,即當說話人能夠直截了當地說明自己的交際意圖時,為何要順話反說地間接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的問題。其問題是未能充分說明反諷的本質、生成與理解過程以及反諷的區(qū)分機制。例如,該理論沒有充分解釋識別話語回聲性和貶抑態(tài)度的過程中激活了哪些機制[8];對話雙方識別反諷所需的互知程度需要使用什么標準;處理反諷含義是否一定比處理話語的字面意義用的時間長?這些都是回聲論不能回避的問題。

        偽裝論的主要貢獻是彌補了回聲論的一些不足,如沒有明確回聲的反諷,像Swift 的諷刺散文“A Modest Proposal”,表面上沒有責備意義的反諷等,偽裝論解釋起來游刃有余。另外,偽裝論除了能用來解釋言語反諷外,還可以解釋戲劇反諷和情景反諷,認為這些反諷的共同語義特征是偽裝,而回聲論恰恰概括不了反諷的共同特征。

        然而,回聲論和偽裝論都存在嚴重的理論缺陷——回聲和偽裝既不是判別反諷話語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以回聲論為例:一方面,回聲用法有用于反諷目的也有用于非反諷目的。如下列話語盡管是回聲用法,但在既定語境中不具有反諷色彩。

        (3)(A 問B 如何處理某事,B 回答:)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9]416

        另一方面,反諷并非一定是回聲式話語。它“可以是新鮮的,對情景的首次描述”[10]。比如,對一個做賊心虛的人可能諷刺性地說上這么一句話:“別那么緊張嘛!”這屬于通過克制陳述表達的反諷,從中看不出任何回聲的跡象。Sperber 和Wilson 認為回聲式話語或多或少具有反諷的特征,從而認定反諷一概都是回聲式話語。這一論斷有循環(huán)論證之嫌。

        造成回聲論和偽裝論理論缺陷的根源在于,它們將“反諷的認知標準與生成語用策略混同”[11]前言12。反諷作為人們的一種態(tài)度可以通過多種語言形式表現,回聲和偽裝只不過是產生反諷效果的語用策略,并不能體現或影響反諷的本質和認知反諷的標準,因而不能把它們視為反諷認知的根源?;芈曊摪迅兄芈曇蛩?,偽裝論把感知偽裝因素視為理解反諷的必要條件。前者只看到反諷的語用語言方面的因素,忽視了語用心理方面的因素;后者則相反。筆者更贊同曾衍桃教授(2006)的觀點:反諷的本質應是一成不變的,不會也不應因語用策略的改變而改變;反諷的認知標準應與一般語用原則、外在語用特征及語用策略區(qū)分開來;反諷的認知語用特征應從語用語言和語用心理兩方面作全面分析,通過認知這些特征來透視其本質[11]前言12。

        ( 二) 反諷認知的處理假說

        認知心理學家從實證的角度檢驗、修正和發(fā)展有關反諷認知的處理假說,其中包括兩個主流研究方向:直接通達假說(Direct Access Hypothesis)和分級突顯假說(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Gibbs(1994)的直接通達假說堪稱單階段反諷觀的代表,認為理解字面和非字面語言需要相同的處理過程[12],因此其理論又被稱為等級加工假說(Processing-Equivalence Hypothesis)。該假說的支持者強調語境的作用,認為只要語境充足,反諷義可被直接提取,不必檢索字面義[13-16]。Gibbs 實證研究[17]中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背景,簡述如下:

        (4)(Gus 因看到一則宣傳海軍是一段冒險的廣告而參加了海軍。但在船上卻總是被安排做雜活。一天當他正在削土豆時,他對他的同伴說:)“這的確是令人興奮的生活?!?/p>

        Gibbs 認為人們處理反諷話語“這的確是令人興奮的生活”之所以像處理一個字面語境(例如:當說話人真實地講述他令人興奮的生活時)呈現該話語一樣容易,那是因為語境本身通過Gus 在參加海軍時的美好期待與乏味現實之間的對比構建起一個反諷情景,使得人們可以理解反諷評論。這表明:在人們處理反諷話語外顯和隱含意義的方式(和處理時間)方面并無實質性的差別[18]。

        然而,正如Giora 所評論的,有時反諷話語在具體語境中是高度適切的[19]250。即使Gibbs 證明處理言語反諷的確與處理字面話語需要相同的努力,他也無法解釋反諷有時會更容易理解這一情況。另外,該理論無法解釋“花園小徑”反諷現象。因為這種“錯了再來”是二步模式,而非要么成功要么失敗的一步模式。也就是說,該理論不允許在反諷認知中存在誤解和歧解,而實際的語言交際并非如此。

        Giora 等人[19-23]對反諷理解過程提出了一個雙階段理論——分級突顯假說。她從反諷意義的特征出發(fā),認為反諷是不使用明確否定標記的否定形式。Giora 的理論圍繞著“間接否定”(indirect negation)和“分級突顯”(graded salience)這兩個概念構建起來。首先,間接否定觀的基本理念是:言語反諷既包括字面意義也包括隱含意義,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間接的(即,非顯現的)否定。“明示的和暗含的信息都被保留下來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差別,獲得對反諷的理解。”[19]240其次,Giora 以突顯意義優(yōu)選論取代了字面意義優(yōu)選論。突顯是詞義規(guī)約性、熟悉度和使用頻率的函數。在反諷認知中,反諷的突顯意義應首先被激活和加工,非顯性的反諷義應首先作字面義加工,再作反諷義加工,因此,處理反諷陳述會比處理字面陳述花費更多時間。

        分級突顯假說雖然在描寫和解釋反諷理解過程方面比以往理論都前進了一步,更加清楚地闡明了反諷的內在語義特征。但是,如劉正光所言,以“間接否定”作為反諷的本質和區(qū)分機制,存在以下問題:作為定義,概念模糊,回避了反諷到底是什么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有可能導致定義的泛化;作為區(qū)分機制,不具有可操作性[24]19。

        ( 三) 反諷意義的在線建構——概念整合理論

        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簡稱CIT)是建立在心理空間理論[25]的基礎之上,對實時語篇意義加以動態(tài)建構的認知語義理論。根據CIT,反諷意義根植于由語言表達觸發(fā)的虛擬空間的義素和現實空間的義素之間的投射沖突。此時,有必要構建一個新的心理空間(即合成空間)為這一沖突找到合理解釋。認知主體選擇性地將兩個輸入空間中的語義項投射到合成空間中,并在支配原則的限制下通過組合、完善和擴展各種概念結構形成合成空間獨有的層創(chuàng)結構。根據層創(chuàng)結構判斷出說話人真正要表達的反諷意圖。反諷的整合包括心理空間的建構、跨空間映射、合成空間的選擇性投射、合成空間中的認知預測和層創(chuàng)結構的形成等。

        我們通過下面這個例子來闡釋反諷的整合過程:

        (5)Green is very knowledgeable,because he even knows Shakespeare.

        在這句話中有兩個輸入空間。輸入空間1 包括信息“Green 非常博學”,輸入空間2 包括信息“他甚至知道莎士比亞”,連詞“because”是空間橋梁,形成兩個輸入空間之間的因果關系。一般說來,“Green”是個男性的名字,與輸入空間2 中的“he”形成跨空間映射和對應。眾所周知,“knowledgeable”用來描述對某一(些)學科擁有大量知識的人。但在輸入空間2 中除了“Shakespeare”外沒有這樣的對應成分。文化背景信息告訴我們,英國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家喻戶曉,所以,一個人知道莎士比亞算不上博學。兩個輸入空間之間的沖突促使人們建立合成空間來理解話語所傳遞的意義和情感。兩個輸入空間中的語義項被選擇性地投射到該合成空間。通過組合認知過程形成建構“Green is probably not knowledgeable”,進而與長期儲存在人們大腦中的“knowledgeable”的典型特征相匹配。最后,通過擴展認知過程形成一個新的層創(chuàng)結構,表達與字面相反的意義“Green 根本不博學”,說話人想以一種得體的方式譏笑Green 知識貧乏。

        可見,概念整合理論對反諷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闡明反諷動態(tài)意義的建構,有利于描寫和解釋反諷的理解過程。但該理論對反諷識別的認知機制、反諷理解的認知標準、使用反諷的心理動機以及反諷與非反諷的區(qū)分機制卻鮮有論及。因此,該理論還有待完善和發(fā)展。

        三、國內反諷認知研究回顧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國內反諷認知研究發(fā)展十分迅速,成果引人注目。下面,我們對國內反諷認知研究的主要成果作簡要述評。

        劉正光[24,26-27]在引進、吸收、綜述現代語言學反諷理論的基礎上,澄清反諷研究中語境的作用和直義的處理與否以及處理的時間等關鍵性問題的認知:語境對反諷意義的確定作用和直義在處理過程中的作用均是程度問題,其作用力的大小構成連續(xù)體。直接處理的時間和數量隨其作用的大小而發(fā)生變化。劉正光特別強調將受試者的背景知識、反應能力、對實驗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以增強實驗結果的說服力。

        文旭[28-30]主要以關聯理論為核心框架研究反諷話語的理解。在該框架中,反諷有兩個定義特征:第一,它允許在命題內容的相似性基礎上進行回聲性解釋;第二,說話人通過嘲笑或輕蔑表達對回聲觀點的不贊成態(tài)度。反諷話語與其他類型的“非比喻性話語”并無本質區(qū)別,其理解同樣受到關聯原則的支配。在此基礎上,文旭探討了反諷話語的語篇功能和文體效果,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英漢語中言語反諷的內部結構和系統(tǒng)。他還將幫助聽話人識別反諷意圖的語境暗示具體化:反事實語境暗示、夸張語境暗示、附加問句語境暗示、直接暗示、體態(tài)暗示和韻律暗示、語法化暗示,進而指出言語反諷是一種受到語境和人際限制的語用現象,其中最常見的是非對稱限制和共同背景限制。

        涂靖[31-34]從語用角度對反諷進行深入分析,在專著《文學語用學綱要》[34]134-184中以“反諷的多維研究”為章節(jié)題目進行系統(tǒng)論述。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反諷的語用特征與限制條件、反諷的本質屬性、反諷與語境、反諷的言語行為研究、反諷的認知研究。其中,涂靖從認知層面對反諷本質屬性的探討獨樹一幟。對立性是反諷的內在屬性,存在于反諷的各個層面,具有類典型性。反諷的本質存在于命題所涉及的范疇與語境范疇之間的語義沖突(semantic clash)或張力(tension)。從認知角度透視反諷現象,反諷是一種逆向思維方式,其實質就是“對比聯想”在起作用。作為一種意義表達變體,反諷是對客觀現實世界的異化表達,是語言的概念功能的特殊體現形式。涂靖進而運用心理空間理論剖析反諷意義建構過程,認為反諷是把同一指稱的對立性信息置入同一話語而營造出不同的心理空間。聽話人以邏輯空間為參照,在概念映射細節(jié)和語用層面上按可及性原則(Access Principle)去尋找表達式的知識單元可能映射、觸發(fā)的,與前一信仰空間相矛盾而與事實空間存在合理化連接的另一心理空間而合成一個新空間。

        對反諷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另一位國內學者是曾衍桃[35-36,9,37-38,11],他以認知語用理論為框架,探討反諷理解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標準,對反諷認知過程作全景透視:反諷理解是一個多維互動性的推理衍生過程;互通性或共知是反諷理解的認知先決條件;三點機制(“逆期待性”“不匹配性”“評議性—評價性”)是構成反諷的必要因素,也是反諷理解的認知標準,兼顧了反諷理解的語用語言方面和語用心理方面。關聯性是支配反諷理解過程的認知總原則,貫穿反諷理解加工過程的始終。近期,曾教授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假設,視反諷為認知轉喻(cognitive metonymy)[11]前言14。該特性為反諷理解提供了比較的基礎,反諷理解是一個雙向交叉多維度的推理過程,涉及到兩個方面多個維度:理解者內在話語結構和外在刺激(外部話語結構)、內在話語環(huán)境和外在話語環(huán)境、內在話語語義和外在話語語義的比較。該理念也符合Chomsky 關于語言能力和語言表現的兩分假設。上述內在話語結構(及其語境和意義)屬于語言能力范疇,外在話語(及其語境和意義)則屬于語言表現范疇。就本質而言,該理論假設與曾教授先前有關反諷的思考一脈相承,是對以往研究的深化和發(fā)展。

        筆者[39-43]以《傲慢與偏見》的反諷話語為語篇分析對象,對回聲論做認知語境觀方面的補釋。反諷意圖的識別依賴于聽者對話語所表達的命題和理解時同時激活的語境信息之間的不相容性的探察。恰恰是這種不相容性引導聽者努力從非字面義的方向尋求話語與語境間的關聯并加以推理,從而使話語產生最佳語境效果,達到理解的目的。在對與反諷有關的語境信源進行認知分類[40]64的基礎上,筆者為反諷理解構建語境激活闡釋框架:多源語境信息的激活會加速反諷意圖的識別。所激活的語境假設越多,付出的認知努力也就越多。因此,聽者有權期待在交際中得到更多的回報,其結果是交際雙方的關系更加親密,言語反諷的詩學效果應運而生。該闡釋框架,不僅解釋了聽者識別貶抑態(tài)度的具體過程,還解釋了為什么會出現反諷意圖難以識別甚至無法識別的情況,從而拓展了關聯理論反諷觀的研究范圍。

        以上對國內反諷認知研究綜述表明,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反諷研究從主要介紹、引進國外的反諷理論,逐步走向發(fā)展創(chuàng)新、結合英漢語言實際開展反諷認知研究。期間涌現了一大批學有專長、卓有建樹的研究者和專家,產生了許多對反諷認知研究有積極影響的研究成果。這樣的研究對推動國內外反諷認知研究的發(fā)展,拓展研究視野,夯實研究思路和實施步驟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國內外反諷認知研究反思

        對反諷認知研究的回顧表明,國內外學者從認知角度全方位研究反諷,涉及認知語用、認知心理、認知語義多個角度,內容涵蓋以下方面:第一,反諷認知的影響因素,旨在弄清反諷的限制條件和誘發(fā)機制;第二,反諷的心理動機,旨在揭示反諷的語用價值;第三,反諷的認知加工機制,旨在以實證方法驗證反諷理解假說;第四,反諷的理解過程,旨在解構反諷意義的動態(tài)加工過程。盡管這些研究的出發(fā)點不同,但都是為了找出反諷產生或理解的認知規(guī)律。討論的問題至少有幾個方面是共性的:反諷的深層結構隱含某種否定或矛盾;反諷暗示著批評;對它的產出與認知都要借助共享背景知識;說話人意義和句子意義有差異或矛盾;反諷的產出有某些標記,對反諷的認知有賴于這些語言、副語言或超語言因素[11]前言16??梢?,這些理論都認為反諷語義生成依賴于某些替代機制。

        盡管反諷認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國外研究較多,國內研究較少。在反諷的定性研究方面,近年來,國外學者從認知語用、認知語義、認知心理等不同角度,對英語反諷認知進行了廣泛研究。國內學者也開展了一些漢語反諷認知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大多從修辭學和語用學角度進行,成果數量相對較少。在定量研究方面,國外學者關注反諷認知機制與加工過程,取得了一系列實證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探討反諷認知的加工機制,驗證反諷認知假說;探討反諷認知的影響因素,如考察了有關前序話語或事件的提醒因素、情境語境、語調等因素對反諷認知的影響;初步探討反諷認知的神經心理機制,如考察了腦損傷者和神經發(fā)展異常者的反諷認知狀況,初步揭示了異常人反諷認知困難的原因[44]11-12。國內研究者緊跟反諷實證研究新動向。例如:邵娜[45]采用問卷法研究反諷在漢語網絡話語中的應用;張萌[44]率先同時采用講話者態(tài)度、話語含義判斷和語言現象解釋三個常用測量指標開展了一系列兒童漢語反諷認知的心理學研究。雖然國內實證研究成果數量不多,但對反諷認知研究是有益補充。

        (2)對反諷的語用語言特征、語用策略研究較多,對反諷理解的認知語境制約、認知語用機制研究較少。以往的反諷認知研究將反諷的認知標準與外在的語用語言特征(如話語的回聲性)、生成語用策略(如偽裝、提述)混同,因此研究多集中在反諷的語言特征、表現形式或語言結構,尤其缺乏對反諷理解的認知語境制約、認知語用機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昂鲆晫Ψ粗S本質的探討或對其本質認識不夠深入,其本質關系到反諷和其他類似性質話語的區(qū)別問題?!保?1]前言12

        (3)日常反諷交際研究較多,文學反諷交際研究較少。先前的反諷認知研究是根據信息處理的通用認知理論去解釋反諷理解,主要研究的是面對面的日常交際,很少論及文學交際過程。即使是在那些相關論述中也只是強調文學交際與日常交際的共性,將其納入到信息處理的一般交際模式中,對其特殊性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闡釋,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學語用學理論體系。

        另外,具體到國內反諷認知研究,盡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從認知語義、認知語用角度開展的研究較多,從認知心理角度開展的研究較少;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較少;反諷語用動機的研究較多,反諷語用情境和反諷語用效果的研究較少。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國從事言語反諷研究的人數在不斷增長,研究的范圍、內容等也在不斷擴大,研究的水平在不斷提高,漢語界和外語界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國外學者對中國反諷研究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反諷認知研究大有可為,任重而道遠。

        五、結束語

        以上我們對三十年來國內外反諷認知研究主要領域、重要理論和成果進行了回顧與反思。每一種反諷理論都有優(yōu)點和不足,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單獨對反諷現象作出全面完美的解釋。各種理論之間的互補性構成它們的存在價值。我們在充分肯定目前反諷認知研究價值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應有清楚的認識。未來的研究應解決以下問題:書面反諷話語的使用情況;對反諷使用動機更全面的理論解釋;反諷使用策略的激活與認知機制;反諷使用與理解的實證研究等?!皵[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應當是怎樣合理地吸收各種理論的精華部分,將它們有效地整合在一個盡可能綜合的理論框架下,力求實現理論解釋的最大化和最簡化?!保?4]20

        [1]Sperber D,Wilson D.Irony and the use-mention distinction[C]//Cole P.Radical Pragmatic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295-318.

        [2]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3]Clark H H,Gerrig J R.On the pretense theory of iron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4,113(1).

        [4]Clark H H.Using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5]Sperber D.Verbal irony:Pretense or echoic men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4,113(1):130-136.

        [6]Wilson D,Sperber D.On verbal irony[J].Lingua,1992,87(1-2):53-76.

        [7]Sperber D,Wilson D.Irony and relevance:A reply to Seto,Hamamoto and Yamanashi[C]//Carston R,Uchida S.Relevance Theory: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8:283-294.

        [8]Mariscal Chicano J M.Quién finge la ironía pertinente?[J]Pragmalingüística,1994,2:333.

        [9]曾衍桃.反語提述論——關聯理論論反語述評[C]//何自然,冉永平.語用與認知——關聯理論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10]Hymes D.A theory of verbal irony and a Chinookan pattern of verbal exchange[C]//Verschueren J,Bertuccelli-Papi M.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985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Amsterdam:Benjamins,1987:293.

        [11]曾衍桃.反諷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2]Gibbs R.The Poetics of Mi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13]Gibbs R.Contextual effects in understanding indirect requests[J].Discourse Processes,1979,2:1-10.

        [14]Gibbs R.Do people always process the literal meanings of indirect reques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83,9:524-533.

        [15]Gibbs R.On the psycholinguistics of sarcasm[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6,115:3-15.

        [16]Gibbs R,O’Brien J.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rony understanding[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1,16(6):523-530.

        [17]Gibbs R.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for nonliteral utterances:The problem of sarcastic indirect requests[J].Acta Psychologica,1986,53:41-57.

        [18]Barbe K.Irony in Context[M].Amsterdam:Benjamins,1995:52.

        [19]Giora R.On irony and negation[J].Discourse Processes,1995,19.

        [20]Giora R.Discourse coherence and theory of relevance:Stumbling blocks in search of a unified theory[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7,27:17-34.

        [21]Giora R.Discourse coherence is an independent notion:A reply to Deidre Wils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29:75-86.

        [22]Giora R,Fein O.Irony:Context and salience[J].Metaphor and Symbol,1999,14:241-257.

        [23]Giora R,Fein O,Schwartz T.Irony:Graded salience and indirect negation[J].Metaphor and Symbol,1998,13:83-100.

        [24]劉正光.反語理論綜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25]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5.

        [26]劉正光.分級顯性意義假說——語義處理新理論[J].現代外語,2002(2):101-110.

        [27]劉正光,崔剛.反語理解三假說[J].外國語,2003(2):32-38.

        [28]文旭.反諷話語的關聯理論闡釋[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1(1).

        [29]文旭.反諷話語的語境暗示與限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6):52-55.

        [30]文旭.反諷話語的認知語用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1]涂靖.Irony 言語行為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4):50-53.

        [32]涂靖.反諷的語用特征和限制條件[J].外語學刊,2002(1):77-81.

        [33]涂靖.反諷的認知研究[J].外語學刊,2004(2):7-9.

        [34]涂靖.文學語用學綱要[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5]Zeng Y T.Irony Understanding in Verbal Communication:A Pragma-cognitive Approach[D].Guangzhou: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1998.

        [36]曾衍桃.關聯理論與反諷理解[C]//張紹杰,楊忠.語用·認知·交際.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7]曾衍桃.國外反諷研究綜觀[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3-7.

        [38]曾衍桃.40 年反諷研究[J].學術研究,2005(10):139-142.

        [39]趙虹.言語反諷的關聯理論研究——《傲慢與偏見》個案分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40]趙虹.反諷話語回聲解釋論補釋——以《傲慢與偏見》影視對話為語篇分析對象[J].外語電化教學,2009(1).

        [41]趙虹.論Yus 對反諷的認知語用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9(1):22-27.

        [42]趙虹.析《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話語的諷刺幽默詩學效果[J].外語教學,2009(2):79-82.

        [43]Zhao H.A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verbal irony:A case study of ironic utteranc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43(1):175-182.

        [44]張萌.反語認知的心理學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45]邵娜.漢語網絡會話中的反語研究[D].哈爾濱:東北師范大學,2007.

        猜你喜歡
        語義話語語境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語言與語義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現代語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蹤導練(三)2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欧美成人久久久|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妓女|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日韩| av网站免费在线浏览|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制服无码在线第一页|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91|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久久久黄色一级av|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gif|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国产|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无码久久丝袜美腿| 国产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 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男人的天堂|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成人午夜毛片| 美女被插到高潮嗷嗷叫|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九九99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流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99久久精品|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 国产又色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91|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