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紅 萬亞娜
人類與犬的友好淵源可以追溯到1.5 萬年前,漫長的歲月中,從原始人最早用犬狩獵到現在的警用犬、導盲犬、陪護犬處處處都有犬的身影,犬早已成為我們人類的忠實伙伴。但人們對犬的行為理解還不夠多。就人與犬比較而言,無論形體感覺和生活方式都不同。人用二只腳站立,用手使用工具,而犬則用四條腿奔跑,以牙齒為武器;人由于大腦發(fā)達和語言交流積累經驗而改變生活方式,而犬的生活方式與原始時期沒大的區(qū)別。犬和人類如此不同,而人類卻往往以自己的感覺方式和思考方法來看待犬,即一心想讓犬也有同樣感覺和考慮問題,這是一種錯誤。在此,我想就我日常所觀察到的犬的行為,以少許的例子談一下犬的感知。
犬的嗅覺敏銳度若由鼻子遲鈍的人類來看完全象魔法一樣,簡直無法想像。犬辨別氣味的能力相當強,可在諸多的氣味當中嗅出特定的味道。經過專門訓練識別戊酸氣味的犬,可以在十分相近的丙酸、醋酸、羊脂酮酸等混合氣味中分辨出有戊酸的存在。特別是警犬能辨別10 萬種以上不同的氣味。 犬的嗅覺在其生活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犬主要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鑒定同類的性別、發(fā)情狀態(tài)、母仔識別、辨別路途、方位、獵物與食物等。犬在認識和辨別事物時,首先表現為嗅的行為,如我們扔給犬某種食物時,犬總是要反復地嗅幾遍之后才決定是否吃掉。遇到陌生人,犬總要圍著生人嗅其氣味,有時未免使人感到毛骨悚然。犬根據留在街角的味道信息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時候,誰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有人說犬的生活完全依賴鼻子,雖然有些絕對化,但以此來強調嗅覺對犬的重要性也不為過。有關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嗅覺細胞只有500 萬個,覆蓋著鼻腔上部黏膜的一小部分,面積僅有5 平方厘米左右;而犬的嗅覺細胞大約為12500 ~20000 萬個,有的品種數量還要多,例如一種牧羊犬的嗅覺細胞竟達22000 萬個,這些嗅覺細胞在鼻腔上占的面積達150 平方厘米左右。狼狗的嗅覺靈敏度比人高出40 倍以上,而且其鼻孔長而大,適合于分析空氣中的微細氣味,有的嗅覺極為靈敏的品種,其嗅覺甚至比人靈敏100 萬倍以上。
繼嗅覺之后,犬的敏銳感覺是聽覺。狗的聽覺很發(fā)達,前蘇聯的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從1902年以來,一直從事條件反射的研究,用犬研究的結果證明了犬的聽覺敏銳度,犬能聽到的音頻范圍要遠比人的寬得多,如人類只能聽到16 ~20000 赫茲的振動音,而狗卻能聽到高達一百萬赫茲的振動音。據測試,犬的聽覺是人的4 倍。它可以區(qū)別出節(jié)拍器每分鐘振動96 次、100 次、133 次和144 次之間的微小差別。這對人而言,是難以想像的。犬不僅可分辨極為細小的高頻率的聲音,而且對聲源的判別能力也很強,可以辨別出遠方傳來的各種聲音。晚上,它即使在睡覺也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性,對半徑1 千米以內的各種聲音都能分辨清楚。而且據英奇曼的實驗證明,如果是同大小的聲音,犬從人的4 倍遠處即可聽見,而且犬對聲音源的識別也是人的4 倍。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直徑為5 米的圓圈周圍放上60個厚紙板,犬坐在中央,讓犬坐選擇響鈴時的厚紙板,無前方和后方的區(qū)別,而且又無食物獎勵,但犬對任何方向發(fā)出的聲音均作出了正確的反應。犬根據聲音傳到左右耳朵間距差判斷這一聲音發(fā)出的方向,而犬根據它兩耳的間距和兩耳與厚紙板的距離計算的結果沒超過十萬分之一秒的時間,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人勉強連十六個地方的音源都不能判斷出來。
通常人們都認為犬的視覺和它的鼻子、耳朵一樣非常敏銳,但事實上正好相反,犬的眼晴比人的眼晴要遲鈍得多。
首先,犬是近視。就德國的動物學者巴斯蒂恩的說法,犬的眼晴只能看一百米遠,一超過一百米,就不能分辨物體的形態(tài),而且一超過八百米,甚至連移動著的人的姿勢都不能辨認,因為它四肢著地個子矮,可見區(qū)狹窄。
不僅如此,犬還是色盲。瑞士的史密斯在1913年曾說:“犬只能區(qū)別綠色和暗灰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犬的習性是夜間活動,所以只要清楚地看到物體的形狀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分辨顏色?!痹诮馄蕦W方面對此也有證據,犬的視網膜細胞多數是區(qū)別明暗的桿狀體,缺少辨別顏色的錐狀體集中部分。但是,犬對活動的物體特別敏感。
實際上犬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氣味世界中。它的視力比人類差而且是色盲,所以犬以它敏銳的嗅覺彌補了這一缺點。可以說犬的生活是依賴它的鼻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犬在它經過拐彎處或樹桿處用鼻子聞,實際上它是在用嗅覺了解情況,通過認真地“聞”來了解何人何時經過此地,而且通過氣味還可以知道對方的性別及他(它)的位置。犬即使能用眼晴看清楚的東西,它也要用鼻子嗅一下,如果不確認其本來面目就好象過意不去。例如,扔餅干給犬,即使扔到犬的眼前,它還是要嗅后再吃。飼養(yǎng)犬的主人站在玻璃窗外,在室內的犬很容易看清主人的形態(tài),而犬還是在玻璃縫擠著鼻子嗅,甚至于主人在門外喚犬,在門內的犬通過聲音即可判斷出是誰,但它仍從門縫嗅,這或許可以說是犬的一種習慣,但對我們人類來說未免感到很滑稽。
犬除了用它們的嗅覺和聽覺去分析探索我們的人類和它周圍所發(fā)生的事情之外,它還能把時間和場地聯系在一起進行思維。
我們與犬生活在一起,為了使它們協(xié)調于我們的生活,就有必要適當地規(guī)定限制其本能和習性,表揚其好的行為。在哪種場合,什么時間對犬進行表揚和批評,這影響到犬的理解。下面舉例子說明一下:
我們每次吃飯的時候,家里的犬來我身邊,只要餐桌上的碗盤一發(fā)出叮當聲時,它就會急忙縮回脖子,顯得很恐懼。按理說,這種程度的聲響怎么會讓它恐懼呢?仔細一想,就釋然了。以前,它朝餐具上伸頭碰到了茶碗,“叮當”一聲,茶碗碎了。我當即訓斥了它。從那以后,我的那條犬即使自己沒有錯,但一聽到餐具叮當聲響時馬上就會驚恐不安。也就是說,向餐桌上探頭碰碎了茶碗這一行為,犬不予以考慮,它只是把響聲和我訓斥的事聯系起來,而且,這一反應幾乎終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