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銘清,蘇曉毅
(西南林業(yè)大學 園林學院,云南 昆明650224)
火車站是城市的門戶之一,它既是旅客來到城市的第一站,也是旅客臨時??康母蹫场;疖囌菊厩皬V場在城市中承擔著交通樞紐功能、城市廣場功能和城市節(jié)點功能,不合理的設計不僅給旅客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也給旅客的出行造成不變。隨著現(xiàn)今國家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客流量不斷增加,站前廣場的設計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火車站站前廣場在平面布局上應注重空間功能劃分??梢詫V場分為“動”、“靜”兩個部分;“核心區(qū)域”、“休閑區(qū)域”、“交通區(qū)域”等多個層次,并對地面形態(tài)進行設計。地形指廣場或街道在豎向上的變化,產(chǎn)生于現(xiàn)有的自然因素,也可以有目的地設置,對空間的品質同樣有著積極的影響[1]。
昆明站位于昆明市官渡區(qū),每日旅客集結量達到了70000人次。北面對接人流量巨大的北京路,東面相鄰汽車客運站,使得站前廣場承擔集散人流的作用。廣場面積約14000m2。平面布局呈端正的矩形,廣場中部的硬質鋪裝呈現(xiàn)規(guī)則的“中”字,地形微微抬高,是廣場核心區(qū)域。核心區(qū)域外圍栽植大面積綠化植物,是相對安靜的區(qū)域。廣場的停車場設在地下,外圍是由公交專用道和立體的交通組成的交通區(qū)域。廣場主道路直通火車站候車室入口,形成一道主軸線。
站前廣場的交通組織是廣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效的交通組織使旅客達到“零距離換乘”,使旅客直接進出火車站,是交通組織的關鍵之處。在廣場的外圍可以組織公交車入站、高架橋等方式,大城市可以通過地鐵實現(xiàn)地下?lián)Q乘。
昆明站交通組織上實現(xiàn)了高架交通,在二層的高架上計程車和自駕車可以直接將旅客送至二樓候車室。一層的公交車專用道在廣場外圍形成環(huán)形,乘坐公交車的旅客可以直達一樓候車室。廣場的負一層為停車場,旅客可以在此換乘計程車出行,使旅客真正體驗到“零距離換乘”的方便與快捷。
植物作為軟質景觀是變化最豐富和最具生命力的設計元素?;疖囌菊厩皬V場的植物配置是向游客展示地域特色的最佳窗口。在植物綠化中應遵循生態(tài)性原則,在此基礎上采用無毒、無刺、無污染的植物,考慮植物群落的豎向設計、形狀與季相的變化,做到疏密有度、簡單而不單調(diào)、變化而不凌亂[2]。
昆明站站前廣場植物選擇以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為主,搭配高大的常綠喬木和色葉灌木,灌木多修剪成模型與喬木組合栽植,既烘托了廣場的規(guī)則形態(tài)也沒有對視線造成阻礙。
硬質鋪裝是站前廣場中使用率最高的區(qū)域。地面不僅為人們提供活動的場所,而且對空間的構成有很多作用,它可以有助于限定空間、標志空間、增強識別性,可以通過地面給人以尺度感,通過圖案將地面上的人、樹、設施與建筑聯(lián)系起來,以構成整體的美感,也可以通過地面的處理來使室內(nèi)外空間與實體相互滲透[3]。站前廣場與其他類型廣場不同之處在于,每年春運時站前廣場要承擔人流的疏通和引導的工作,為了達到疏導人流的功能,硬質鋪裝需要達到一定的面積。
昆明站站前廣場硬質鋪裝集中在廣場中央呈“中”字型,從北面站前路直接火車站候車室入口,有強烈的引導功效。鋪裝圖案為網(wǎng)格式圖案重復使用,這種手法簡單有效、造價低廉,但不適合大面積的鋪裝。
園林小品被定義為:供休息、裝飾、照明、展示和為園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設施,是站前廣場設計中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在廣場設計中園林小品指的是經(jīng)過設計的坐凳、垃圾箱、雕塑、標識系統(tǒng),等等。園林小品的設計把公共設施的功能與造型、色彩質感等巧妙地結合起來,為環(huán)境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優(yōu)美的造型[4]。它對廣場起著重要的裝飾功能。
昆明站站前廣場的設計中缺乏對園林小品的關注。廣場的中心及綠化中沒有設置供人休息的坐凳等設施,廣場中也沒有進行引導的標識系統(tǒng),對旅客的出行帶來了困擾和不便之處。雕塑上設有廣場東北面的鐘塔和廣場中間的金牛。其中的金牛雕塑置于廣場主軸的正中央,在廣場上起著一個向心力的作用,它作為廣場的標志吸引著人群駐足。但是小品數(shù)量上的缺乏使得廣場缺少了一點趣味性。
(1)廣場前交通較為混亂。站前廣場因為人流湍雜,容易產(chǎn)生人流與車輛混行的問題。雖然昆明站站前廣場為了緩解交通壓力把廣場四周做成立體交通,但進站車輛??康奈恢靡约皬谋本┞愤M站的步行人流還是容易混行于馬路,站臺后面的人行道也過于狹窄存在著不安全的隱患,應該在十字路口裝置紅綠燈對行人進行指示和引導。
(2)景觀缺乏融入與參與。站前廣場是人流聚集、休息的地方,當旅客們提著沉重的行李在站前等候時,需要的是一個休息庇蔭的場地。昆明站站前廣場景觀被欄桿所封閉,旅客不能進入綠地中去休息,只能站在廣場中央等待進站,這樣的設計缺乏對旅客和行人的人性的關懷。廣場應該開放部分綠地并在其中設置讓旅客進入休息的園林小品。小品應該設于遮蔭植物或者其他遮擋設施之下。
(3)景觀缺乏本土文化元素。將本土文化融入站前廣場是設計的趨勢之一。本土化元素應用于設計之中可以讓旅客直觀地感受到當?shù)氐牡赜蛱厣TO計中可以在植物、鋪裝和園林小品中展現(xiàn)。昆明站站前廣場設計中本土文化的體現(xiàn)顯得較為薄弱。布局基本以直線條為主,鋪裝也較為簡單化。除了正中間的金牛雕塑沒有其他可以展現(xiàn)本土文化的裝飾小品,使得廣場缺乏活力。為打破這種單一形象,可以在開放的綠地中結合小品來點綴,并讓鋪裝產(chǎn)生變化,讓整個廣場體現(xiàn)出本土的文化以給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火車站站前廣場為旅客提供停車空間和停留、集散等功能,而旅客是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最重要體驗者,站前廣場的景觀設計為的是讓旅客在短暫的停留中享受到便捷并直觀地體會到當?shù)氐奈幕虼嗽O計中應該注重在總體布局、交通組織、植物配置、地面鋪裝、園林小品等各要素中將人性化的關懷放在首位,同時突出地域性的特色。近年來我國迎來了一個高速鐵路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站前廣場的設計也將得到不斷發(fā)展,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和探討。
[1] 趙 宇.城市廣場與街道景觀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 巍,母洪娜,孫陶澤.地域特色火車站站前廣場景觀設計——以荊州火車站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9):15~17.
[3] 王 珂,夏 健,楊新海.城市廣場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4] 區(qū)偉耕.新編園林景觀設計資料3公共設施、園林小品[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