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來提.吾守爾
(烏魯木齊鐵路局喀什工務段,新疆 喀什 844000)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破壞現(xiàn)有天然植被面積過大或者取土、棄土不合理,又未及時采取防護措施,也是人為造成線路沙害的重要原因,必須引起注意。為了防止鐵路沙害,在靠近路基附近設置防沙柵、樹枝條高立式沙障或擋沙墻及聚沙堤等是十分有害的防沙措施,這種措施在短期內(nèi)效果顯著,但這正是在線路附近造成流動沙堆的條件,一旦積沙埋沒障礙物時,就成為病害線路的沙源。有人稱這種防護措施為“引狼入室”,使線路造成舌狀沙害,對線路威脅最大。
沙害的防治通過沙漠地區(qū)的鐵路,如包蘭線、蘭新線、集二線、京通線、青藏線、南疆線、烏吉線及隴海線經(jīng)黃河故道地段等,在風的作用下,移動沙流經(jīng)常給鐵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時甚至掩埋線路,危及行車安全。沙害形態(tài)風沙對線路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流沙在線路上的堆積,以及流沙對路堤邊坡的吹蝕和對道床的掏空。線路上堆積的沙,掩埋枕面以上,以稱一級沙害,掩埋面以上至軌面以下,稱二級沙害;掩埋枕面以下,稱三級沙害。
2.1 沙害預防包括以下內(nèi)容
資料收集包括線路的設計、施工資料及線路區(qū)域的氣候、水文、工程地質(zhì)等情況,并了解其變化規(guī)律,為防治病害提供第一手資料;根據(jù)線路當前的狀態(tài)及運營情況,應每3-5行一次線路的普查,評估線路的安全狀態(tài),提前發(fā)現(xiàn)病害趨勢并進行相應的處置,擬采取的措施:應采用技術上可行(控制病害產(chǎn)生原因)、經(jīng)濟上合理的治理方法。
2.2 防治原則和措施沙害的防治原則是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沙害防治措施,分為植物固沙和工程固沙兩類。植物固沙是治本良策,既可阻截沙流,防止風蝕,又可調(diào)節(jié)小氣候,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改良土壤。植物固沙以營造林帶為本。林帶采用植物混種、均勻透風類型。迎風林帶先矮后高,即先灌木,后喬木;背風側(cè)則先高后矮,有效防護寬度一般為樹高的15~25倍。沙害嚴重地段,迎風側(cè)可營造多條林帶。
工程固沙一般用在沒有植物生長條件的地段,或作為植物固沙初期的輔助措施。常用以下幾種形式:(1)路基本體護。對路基或路塹本體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覆蓋,如干砌片石、栽砌或散鋪卵礫石。(2)路基兩側(cè)防護。在路基兩側(cè)一定范圍內(nèi)修筑一些阻沙、固沙及導沙設施,保護線路不被流沙掩埋。阻沙設施包括防沙柵欄、防沙溝堤、防沙擋墻等;固沙措施包括麥草沙障、土埂沙障、化學乳劑固沙、鋪設卵石或黏土覆蓋沙面等。導沙設施包括用卵石鋪砌而成表面光滑的輸沙平臺、在路基迎風側(cè)修建導沙堤等。包蘭鐵路中衛(wèi)沙坡頭地段防風固沙的模式為“五帶-體”鐵路沙害防護體系。它是科研與生產(chǎn)相結(jié)合、生物與工程措施相結(jié)合、水路與旱路相結(jié)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學創(chuàng)立的防治鐵路沙害的有效模式。
3.1 積極應對,及時消除沙害對運輸安全的影響
受高原副溫帶低壓氣流的控制,每年冬春季1~6月,青藏線西格段、格拉段大風天氣增多。西格段最大風速20.3m/s,平均大風日數(shù)13.7天,格拉段最大風速22m/s,平均大風日數(shù)19.1天。每年冬春季,西格段浩魯格~飲馬峽、錫鐵山~臨山、格拉段五道梁、紅梁河、秀水河、沱沱河、唐南~扎家藏布及措那湖一帶風沙上線嚴重,經(jīng)常造成沙埋線路影響行車事故。為及時消除風沙上道對列車運行安全的影響,每年風季來臨之際,要求維修單位在風沙上道嚴重地段駐扎人員,及時清沙。自公司成立以來,從2005年開始每年平均累計清沙3.4萬方,確保了行車安全。
3.2 采取措施,加強沙害設施防護
按照“近擋、中截,遠阻”進行立體防護,是有效阻止風沙上線的主要工程措施。多年以來,我們對西格段的嚴重風沙地段,采取近線路20~50米范圍鋪設碎石方格,50米以外設置土擋沙墻、片石擋沙墻,有效地阻止了風沙上線危害,近年來,則利用廢舊砼枕設置擋沙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鋪設的碎石方格,受沙埋影響,每3~4年需翻新一次,成本代價很大。在青藏西格段風沙地段,鋪設碎石方格8.3公里,累計33.2萬平米,近線路主風方向設置低立式(代替碎石方格)尼綸網(wǎng)20.6公里,計61.8萬平米。青藏格拉段,今年以來風沙危害較為嚴重,其中紅梁河、秀水河、沱沱河、措那湖一帶沙害,風沙上道特別嚴重,多次造成沙埋線路影響行車事故。3~5月,沱沱河沙害區(qū)曾2次造成風沙淤埋沱沱河站西岔區(qū)道岔及1、2道,車站站臺也嚴重積沙;措那湖湖邊939#(6-24米)橋及940#(15-32米)橋,橋下積沙淤積到梁底,嚴重堵淤橋孔,橋梁頭150米范圍線路路基坡腳、路肩積沙嚴重,造成多次風沙淤埋線路影響行車事故。一是對上述幾處嚴重風沙上道地段,采取人工清沙的方式,對路基坡腳、邊坡及道床的積沙進行了全面清理,累計清理積沙4.7萬方。二是采取工程措施進行防護,新增石方格防護2.8萬平米,翻新石方格5.2萬平米,設置廢舊砼擋沙墻3.1公里,試驗鋪設低立式尼綸網(wǎng)方格防護5.7萬平米,設置高立式尼綸網(wǎng)擋沙墻累計15.9公里5.2萬平米。對措那湖沙害,因地制宜,利用橋下夏季有流水的有利條件,將橋下、橋頭路基坡腳積沙全部清至距線路150米遠處做成沙土圍堰,圍堰用塑料布全面包護防止?jié)B水,將橋下流水改至圍堰內(nèi),利用積水冬季結(jié)冰的原理壓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采取植物措施,加強對鐵路沿線荒漠化的治理 對荒漠化進行恢復植被,是徹底治理荒漠化、恢復和改善環(huán)境、再造秀美河山的一項偉大工程,加強對鐵路沿線荒漠化的治理,也是改善鐵路沿線環(huán)境,建設綠色環(huán)保鐵路景觀的一項有意義的工程。但對處于內(nèi)陸腹地的青藏高原來說,由于干旱少雨,年降雨量的分布不均,恢復植被困難很大。一是選擇的植物種很狹窄,可供用做實際綠化的植物種更少;二是土壤需改造,困難很大;三是后期管護困難,供水是很大問題。盡管困難重重,結(jié)合當?shù)貙嶋H,克服氣候條件及種種困難制約,按照“宜橋則橋、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認真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積極推動鐵路兩側(cè)荒漠化治理。
[1]錢征宇.中國沙漠鐵路的風沙危害及其防治技術[J].中國鐵路;2003(10).
[2]陳利平,曹建德.集二線鐵路工程治沙效果分析[A].中國西部地區(qū)鐵路治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