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猛,連永剛
(1.遼寧省岫巖縣林業(yè)局,遼寧 岫巖 114300;2.遼寧省岫巖縣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遼寧 岫巖 114300)
茶條槭(Acer ginnala Maxim.)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大灌木或小喬木,別名茶條木、麻良子等,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長江中下游各省,花有清香味,夏季果翅紅色,秋葉易變成鮮紅色,適孤植、列植、群植,故宜植于庭園觀賞,尤其適合作為秋色葉樹種點綴園林及山景,在園林綠化中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及庭蔭樹和綠籬樹種。樹葉中含有沒食子酸,主要用于藥物、染料、墨水制造,也用做食品抗氧化劑、防腐劑、金屬提取劑、消毒劑和化學試劑等。因此在北方地區(qū)開展該樹種的人工繁育與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茶條槭為落葉大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10m。樹皮灰褐色,幼枝綠色或紫褐色,老枝灰黃色。單葉對生,紙質(zhì),卵形或長卵狀橢圓形,長5~9cm、寬3~6cm,通常3裂或不明顯5裂,或不裂,中裂片特大而長,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為不整齊疏重鋸齒,近基部全緣,葉柄細長,為1.5~4.0cm?;s性同株,頂生傘房花序,多花;萼片5,邊緣有長柔毛;花瓣5,白色;雄蕊8,著生于花盤內(nèi)部,淡綠色或帶黃色。翅果深褐色長2.5~3.0cm;小堅果扁平,長圓形,具細脈紋,幼時有毛;翅長約2cm,有時呈紫紅色,兩翅直立,展開成銳角或兩翅近平行,相重疊,花期5月,果期8~9月。
茶條槭分布于北溫帶,主產(chǎn)地為中國和日本,弱陽性,喜光,耐半陰,喜溫暖,也耐寒。喜生于深厚及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萌檗性強,抗風雪,耐煙塵及污染氣體。常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向陽山坡、河岸或濕草地,散生或形成叢林,在半陽坡或半陰坡雜木林緣也常見。
當翅果發(fā)育成熟、果皮變成黃褐色時即可采收。搖動樹枝或用竹竿敲打,在地面收集震落的果實。果實采收后,攤開晾干,搓去果翅,經(jīng)風選,去除雜物后即可得到長條形果粒,生產(chǎn)上稱為種子,裝袋置于冷室貯藏。
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的沙壤土。且要易于排灌、避風、無環(huán)境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
育苗地要進行細致整地,冬季進行深翻。翌年春土壤化凍后,每畝施2000~2500kg糞肥或施20~25kg二銨作為基肥,同時施3~4kg甲拌磷以殺滅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淺耕細耙,撿去石塊、草根。然后作床,通常要求床高15cm,床寬100~110cm,床間距離一般為20~30cm。
北方播種期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在播種前15~20d,將種子用清水浸泡3~5d,每天換一次水。最后再浸入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3~4s,撈出種子,混入3倍體積的干凈濕河沙中,攤放在背風向陽的室外,白天定時翻動,并注意澆水保濕,夜間覆蓋草簾、塑料保濕,使晝夜溫度控制在10~20℃,待有1/3的種子露出芽眼即可播種。
播種方式多采用條播,行距15~20cm,播幅3~4cm,播種溝深2~3cm,覆土厚1.5cm左右,隨后鎮(zhèn)壓。播種量每畝15~20kg。播后3d不要澆水,以防土質(zhì)形成硬蓋,不利于種子發(fā)芽出土。
播種后要根據(jù)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和苗木大小,做到適時適量灌溉。并要注意排澇,做到外水不侵,內(nèi)水不積,水停溝干的合理程度。播后15d左右即能發(fā)芽出土,當苗高達到2cm時即可進行第一次間苗,留苗200株/m2;當苗木長到高4~5cm時定苗,留苗150株/m2。在苗木生長進入速生期,即6月下旬~7月上旬,苗高25cm左右時,追施一次氮肥,每畝施尿素15~20kg,施肥后要及時澆水。并要適時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防止雜草叢生,和苗木爭光、奪肥,以嚴重影響苗木生長。
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和葉斑病,應在幼苗出齊后噴施8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兩周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4次,可有效防治。地上害蟲以蚜蟲、紅蜘蛛為主,可用40%氧化樂果1000~1200倍液噴施苗木;地下害蟲以蠐螬為主,可采用甲基異柳磷水溶液進行灌施。
采種應選擇無病蟲害的壯齡母樹,適時采摘成熟種子。種子在冷室貯藏過程中要常檢查,防止霉變或蟲蛀。苗期管理中要做到適時澆水、施肥、松土及除草。葉斑病的防治除采用藥劑防治外,還應加強肥水管理、完善排灌設施,提高苗木抗病力。
[1]國家林業(yè)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中國木本植物種子[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2]李延生.遼寧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3]汪傳佳,方 騰.瀕危樹種繁育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1.
[4]盧學義.園林樹種育苗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