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偉大哲學指導下,圍觀的沉默的大多數是國民基本特征,只要不餓死,就能不斷發(fā)現和制造安慰自己的心靈蛋花湯和所謂的正能量。對于一個公民應該擔當的可能會使自己冒險的批評監(jiān)督、自律自省,普遍明哲保身,等身邊出現一個董存瑞去炸碉堡,而自己坐享人家勝利成果。這叫雞賊,不叫智慧。
——時評人石述思
許多改革都是打著改革的牌子,根本不是改革,比如大部制這算是什么改革?結果合并了一些部,一個部長,十幾個副部長,前二位副部長還括弧“正部級”。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劉吉
跟娛樂圈似的,避過風頭就復出,以為大家都失憶了。
——山西靜樂縣原縣委書記去年1月因女兒吃空餉被免職,但據一段視頻顯示,兩個月后他又復出了。對此,網友如此調侃
1.旅行比課外班重要;2.主見比順從重要;3.興趣比成績重要 ;4.良知比對錯重要 ;5.幸福比完美重要;6.信仰比崇拜重要 ;7.成長比輸贏重要 ;8.察 己比律人重要。
——教育孩子什么是重要的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不是用來度過的,而是用來綻放的
互信程度較低,情緒上更悲觀,更傾向于規(guī)避風險,更喜歡穩(wěn)定的工作。
——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稱,澳大利亞4所大學對421名出生于1975年至1983年的北京成年人做了測試。這是測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