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
德國:見者都可舉報
德國被認為是處罰食物浪費最嚴格的國家。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食客一旦被發(fā)現(xiàn)浪費,輕則受到“警告”,重則由相關部門按規(guī)定罰款。如果在餐館用餐時浪費食物,任何見證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現(xiàn)場,并按規(guī)定罰款。德國人在餐館就餐時,都會先仔細想想自己能吃多少再點餐,吃完后甚至連菜汁都不剩。如果實在吃不下,他們通常也會向店主說明情況,把飯菜打包回家。
美國:高校告別托盤
論能源消耗,美國人堪稱世界第一。據(jù)統(tǒng)計,美國每年有40%的食物被浪費,價值約計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90億元)。針對這一嚴峻形勢,從2007年開始,美國的大學食堂開始推行“無托盤運動”,即學校食堂不再給學生提供托盤,而改用圓形餐盤。學生使用托盤就餐時隨意選取食物,直到把托盤裝滿才停止。這樣容易裝得多吃得少,造成浪費。而改用圓形餐盤后,由于圓形餐盤容納食物較少,雖然學生有時需多次排隊挑選食物,但是他們在選取食物時更加謹慎,更傾向于吃多少拿多少,這樣就減少了浪費。事實也證明,這個節(jié)約食物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飯局往往都是AA制
在日本,普通人的日常飲食生活中極少有浪費食物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的飯局往往都是AA制。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掏腰包,所以都會在乎食物分量,按需點菜,同時也會將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朋友聚會時,都是大家出“份子錢”湊起來吃喝的;就是公務員公款吃喝,最后也是要“分賬”的,每個人拿賬單回去報銷其中一部分。
韓國:吃自助餐須繳納押金
韓國國土面積較小,人口眾多,糧食除了大米能自給自足外,絕大部分的面粉、豆類、粗糧等都需要進口。為了杜絕餐桌上的浪費,包括餐廳等在內(nèi)的餐飲場所出臺了多項舉措,促使人們節(jié)約糧食。作為餐桌浪費的重災區(qū),韓國自助餐餐廳要求顧客剩余食物必須繳納罰款成為普遍現(xiàn)象,并明確寫在餐廳的價格板上。這項規(guī)定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首爾市率先立法,要求中型和大型飯館每月必須繳納“環(huán)境負擔金”,此后逐漸向全國推廣。目前,韓國自助餐餐廳根據(jù)餐飲的種類和檔次不同,價格千差萬別,但基本上都規(guī)定若客人剩余食物,必須繳納3000—5000韓元(約合人民幣17—28元)的“環(huán)境負擔金”。很多自助餐廳陸續(xù)推出“吃自助,繳押金”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繳納押金,如出現(xiàn)食物浪費現(xiàn)象,餐廳不會返還押金。盡管這項規(guī)定看起來對就餐者不公平,但便宜的自助餐價格只有1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7元)左右,因此,食物豐富、價格合理的自助餐還是能吸引眾多食客。
(責編:于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