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啟柱
AS白劍1號蘿卜系日本雜交一代品種。福建仙游縣鯉城街道農(nóng)技站于2010年初引進日本AS白劍1號蘿卜(經(jīng)銷商:北京愛德萬斯種子有限公司)進行地膜覆蓋栽培,示范面積0.5 hm2,3年來累計推廣面積20 hm2,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4 t左右。此法簡便易行,增收效果好,菜農(nóng)樂于接受。
2月中旬播種,全生育期60天左右,早春栽培耐低溫,耐抽薹,適應(yīng)性廣,抗病力強,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不易糠心;苗期葉匍地生長、中后期半直立,葉色濃綠,葉片缺刻深,刺毛明顯;肉質(zhì)根為圓柱形,長 32~36 cm、單根質(zhì)量 1.0~1.3 kg。
蘿卜黑地膜覆蓋栽培,采用機耕深溝高畦、肥料全部基施、黑地膜覆蓋三大技術(shù)配套,與習慣栽培相比,具有保溫、保肥、旱保水、澇易排等優(yōu)點,又可免中耕除草、免追肥、少灌溉,每667 m2省工5個、節(jié)本400元、增產(chǎn)10%左右。
項目所在地福建仙游縣鯉城街道金井和白塔等村進行,排灌、交通方便,遠離污染源。該地前作為晚稻,系木蘭溪沖積地,砂壤土,耕層深厚,有機質(zhì)豐富,肥力中上。
晚稻田在冬至(12月22日左右)前清潔田園,深翻曬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整地時每667 m2施石灰50 kg左右,防止土壤酸化,增加鈣含量并殺蟲滅菌;整地要求達到“深、松、軟、細、平”的標準。
2007年仙游縣承擔 “國家級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土壤化驗數(shù)據(jù)表明,本街道金井、白塔村水田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 29.3~36.5 g/kg(豐富),堿解氮含量 147~217 mg/kg(中等至豐富),速效磷含量 36.2~116.6 mg/kg(豐富),速效鉀含量 25~59 mg/kg(缺乏),pH 值 4.9~6.1。 該兩村土壤缺乏鉀、鈣、鎂、硼等,且偏酸性,因此要特別注重增施鉀、鈣、鎂、硼、鋅等元素,根據(jù)當?shù)赝寥鲤B(yǎng)分狀況、蘿卜的需肥特性及產(chǎn)量目標,制定配方施肥標準,即每667 m2施純 N 15 kg、P2O56 kg、K2O 18 kg 左右,N∶P∶K≈1∶0.4∶1.2。
AS白劍1號生育期短,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整地前,每667 m2施干雞糞300 kg、高氮高鉀三元復合肥(20-5-20)30 kg、尿素 10 kg、硫酸鉀 20 kg和硼砂1 kg。采用一次性全層基施方式,以減少銨離子被氧化成硝酸根離子,減輕污染并降低蘿卜中的硝酸鹽含量。
經(jīng)精細整地后,作寬1.0 m(帶溝),溝深25 cm的畦,每667 m2用3%毒死蜱顆粒劑5 kg拌細土50 kg,撒施于畦面后覆蓋黑地膜(地膜厚度0.02~0.04 mm),以消滅地老虎、根蛆等地下害蟲。
鯉城街道 2~4 月日平均氣溫分別為:11.9、15.0、19.5℃。根據(jù)本地氣候狀況,AS 白劍 1 號的生育期和早稻插秧季節(jié),播種期安排在2月16日;實行高畦雙行栽培,株行距 50 cm×25 cm,每667 m2種5 000穴為宜。用中指挖穴,大拇指與食指配合,每穴播種2粒,覆土厚度1~2 cm。播后12天左右及時間苗、補苗,每穴留健壯苗1株。
蘿卜主要病蟲害有軟腐病、黑腐病、蚜蟲、菜青蟲和斜紋夜蛾等。防治策略上,宜強化農(nóng)業(yè)防治措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天敵、輔以必要的化學防治,若有病蟲發(fā)生,于初發(fā)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防治,并嚴格控制用藥量、防治次數(shù)與安全間隔期,防止農(nóng)殘超標。
軟腐病、黑腐病可用20%噻菌銅懸浮劑700~1 000倍液或72%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蚜蟲用4%阿維·啶蟲脒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菜青蟲、斜紋夜蛾用300億PIB/g核型多角體病毒母液600~8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 000倍液噴霧。采收前20天禁止用藥,確保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
播后55天時值蘿卜供應(yīng)淡季,價格相對較高,當蘿卜單根質(zhì)量達0.6 kg時即可上市;提前采收蘿卜個頭小、脆嫩,利于銷售;播后60天田間測產(chǎn)結(jié)果為面積80 m2,蘿卜639根,平均根長29.6 cm,橫徑6.75 cm,單根質(zhì)量0.78 kg,折合每667 m2收蘿卜5 325根、產(chǎn)量4 154 kg;至播后65天采收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