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飛,張國棟,張新佳,任志鵬
(武漢大學(xué) 動力與機械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
手工自蔓延焊接是一種新型的焊接、切割方法[1],其基本工藝是將能發(fā)生劇烈鋁熱反應(yīng)的高熱劑和必要的造渣劑、合金劑粉末混合均勻成的焊粉成型于一定直徑的紙管內(nèi),在一端加裝點火藥,用于引燃焊藥發(fā)生自蔓延反應(yīng),另一端裝上堵頭,再套上起儲存保護作用的套管,即制成自蔓延焊條,如圖1所示。焊接時取出套管套在堵頭上,用手握住套管,點燃引火帽后采取焊條電弧焊的運條方式,將反應(yīng)生成的高溫熔體均勻地涂敷于待焊部位。在熔體冷卻的過程中,由于密度不同而出現(xiàn)相的分離,密度大的金屬相沉積在底部,與部分熔化的基體形成冶金結(jié)合,完成工件間的焊接;密度小的熔渣相則浮起并包覆在金屬相的表面,對焊縫金屬形成良好的機械保護。
自蔓延焊條的成形過程的工藝參數(shù)為:焊粉顆粒度、焊粉堆積密度、混粉時間及焊條直徑等,李志尊等人[2-3]就工藝參數(shù)對手工自蔓延焊接的影響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在此采用小型高速混料機作為混粉設(shè)備時,研究混粉時間對焊條燃燒的影響。探討焊接工藝參數(shù)如焊接方向、焊接傾角、焊條焰長以及焊接速度等對焊接過程的影響,為該焊接方法的進一步實用化提供有益的參考。
圖1 焊條結(jié)構(gòu)
試驗所用焊粉的化學(xué)成分如表1所示,采用小型高速混料機(22000 r/min)進行混料。焊筆直徑為12mm,長度為180mm。焊接母材為100mm×40mm×3 mm的Q235鋼板,平板對焊。試驗遵循單因子變量法則,保持其他參數(shù)和實驗條件不變。焊條燃燒速度為單位時間內(nèi)焊條燃燒的長度,實驗中用電子秒表計量焊條燃燒的時間。
表1 焊條焊藥成分%
自蔓延焊條的焊粉是多種不同密度、不同粒徑粉料的混合物,必須將粉體原料經(jīng)過計量配料后施加適當形式的外力進行攪拌混合,以得到組成和性質(zhì)均勻的混合物,保證最終焊粉組成、結(jié)構(gòu)和性能的均勻一致性?;旌线^程實際上是各種組分顆粒之間發(fā)生相對位移,以擴散混合、對流混合和剪切混合三種機理之一起主導(dǎo)作用的結(jié)果。衡量混合效果的評價指標之一的標準偏差S的對數(shù)lnS隨混合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4]。粉料混合前期,lnS呈線性減小,混合速度較快,直至達到最佳混合狀態(tài);繼續(xù)混合時,一般難以達到最初的最佳混合狀態(tài)。因為混合進行至一定程度時,總是伴隨另一個相反的過程——逆混合或者偏析,混合和偏析交替進行。當兩者速度相等時,混合達到動態(tài)平衡。因此,焊粉的混合存在最佳的混合時間,即混合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最短時間。
圖2 混合過程曲線
由于焊粉中包含有較大偏析傾向的Al粉和合金粉末,實驗采用以對流混合機理為主的小型高速混料機,以期將偏析程度減到最小。混粉時間分別為15 s、30 s、60 s、90 s、120 s、180 s。而混合效果的好壞由焊條的燃燒速度來衡量,焊條燃燒速度與混粉時間的關(guān)系曲線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隨著混粉時間的增加,燃燒速度加快,這是混料均勻度增加,特別是高熱劑中的Al粉同金屬氧化物顆粒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加所致。當混粉時間超過60s后,燃燒速度基本穩(wěn)定,約11 mm/s,說明混合過程達到了動態(tài)平衡。而焊條在此燃燒速度下放熱量大,且操作可控。因此最佳混粉時間為60 s。
圖3 燃燒速度與混粉時間的關(guān)系
手工自蔓延焊接雖然是一種不同于電弧焊的新型焊接方法,但用自蔓延焊條施焊時采取與焊條電弧焊相同的運條方式,主要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有焊接方向和傾角、焊接高度以及焊接速度。焊條前傾時(見圖4),反應(yīng)吹力對熔池液體金屬后排作用減弱,熔池底部液體金屬層增厚,阻礙了對熔池底部母材的加熱,故熔深減小。同時,對熔池前部未熔化母材預(yù)熱作用加強。因此熔寬增加,增高減小。焊條后傾時的情況與上述分析相反。
圖4 焊接方向
焊薄板時常采用焊條前傾,這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小熔深,以免燒穿薄板。焊厚板時采用焊條后傾,在厚板的散熱效應(yīng)較大的情況下,加大熔深。由于自蔓延焊條燃燒時的放熱量和反應(yīng)吹力都不如焊條電弧焊,對3 mm厚鋼板一般采用后傾的焊接方向。
手工自蔓延焊接的焊接傾角是指焊條與工件表面所形成的夾角。若傾角過大(大于80°),燃燒熱量幾乎垂直集中向液態(tài)熔池傳遞,同時反應(yīng)產(chǎn)物向熔池劇烈過渡,這將對熔池產(chǎn)生巨大的“挖掘”作用,嚴重時還會焊穿母材;若傾角過?。ㄐ∮?0°),反應(yīng)吹力對液態(tài)熔池后排作用加強,造成焊縫前端厚而粗大,后端窄而細小,焊縫成形不美觀。實驗表明,當焊接傾角約為70°時,焊縫成形良好,便于操作。
焊條焰長指焊條前端燃燒點距母材表面的距離。焊條電弧焊時,電弧過長會導(dǎo)致電弧不穩(wěn)定甚至熄弧。自蔓延焊條燃燒時不會出現(xiàn)此種情況,但焰長大于10 mm時,燃燒前端距母材表面過遠,生成物噴射過于分散,形成的焊縫過寬,且熱量散失快,易造成未焊透等缺陷,如圖5a所示。焰長小于2mm時,燃燒前端容易被熔池浸沒,火焰變小,焊接速度減慢。焰長約5 mm時,燃燒速度和焊縫成形較好。
圖5 焊接效果
焊接速度即焊條的移動速度,它對熔深和熔寬均有明顯影響。對3 mm厚的鋼板,若焊速過快,反應(yīng)產(chǎn)物向熔池過渡不連續(xù),單位長度熔池中所得合金量過少,形成的焊縫斷斷續(xù)續(xù),且焊縫的熱輸入減小,會造成母材未焊透;若焊速過慢,單位長度熔池中合金過多,造成焊縫粗大,焊縫成形不美觀,且焊接效率低。當焊速為7~9 mm/s時,焊接質(zhì)量良好,焊縫成形美觀。
焊接過程中應(yīng)綜合考慮以上三個焊接工藝參數(shù),注意焊接熔池的實時變化,對相關(guān)參數(shù)進行微調(diào),才能獲得成形良好的焊縫,如圖5b所示,焊縫外觀平整光滑,焊道寬度均勻,達到單面焊雙面成形的效果。
(1)使用小型高速混料機,混粉時間約60 s時,手工自蔓延焊條燃燒平穩(wěn),燃燒速度合適,具有良好的操作可控性,焊接質(zhì)量高。
(2)手工自蔓延焊接時,焊接方向采用后傾,焊接傾角約70°,焊條焰長約5 mm,焊接速度為7~9 mm/s時容易獲得成形良好的焊縫。
[1]辛文彤,馬世寧,李志尊,等.手工自蔓延焊接技術(shù)[J].熱加工工藝,2007,36(23):18-20.
[2]李志尊,辛文彤,胡仁喜,等.焊條成形工藝對手工自蔓延焊接的影響[J].焊接學(xué)報,2010,31(12):81-84.
[3]吳永勝,辛文彤,姚軍剛,等.燃燒型焊條成型工藝對其燃燒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09,38(9):123-124.
[4]蔣 陽,陶珍東.粉體工程[M].武漢:武漢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20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