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成
清明時節(jié),慎終追遠,這里展示一組墓祠主人聯(lián),名人民眾兼有。 按墓祠主生平事跡、注釋、淺析進行介紹。 墓祠主從古至今、生卒先后、古今并存,分類細說。 目的在于欣賞墓祠楹聯(lián), 探微人生奧妙,品味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
重慶市忠縣白公祠早已蕩然無存。 但是有兩副祠聯(lián):
憂喜皆心上;
榮枯是眼塵。
我有大裘長萬丈;
曾與梅花醉幾場。
聯(lián)簡意深,至今依然流傳。 此聯(lián)化用范仲淹名句,白居易詩意而成。 道出了白居易慧眼探視塵寰, 憂喜與榮枯記心頭。他有達則兼濟天下的胸襟,【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也有窮則與世無爭, 獨善自身的樂趣,【曾為梅花醉幾場】。 所以他晚年居洛陽,官至吏部尚書,不介入朋黨爭,退居香山,筑樓結(jié)社,與香山寺僧人為之伴,走完了自己人生之路?!疚嵊^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白居易在仕途激流中,把握進與退,才得頤養(yǎng)天年。
安徽省當涂縣李白墓祠聯(lián):
薦汾陽再造唐家,并無尺土酬功,只落
得采石青山,供當日神仙笑傲;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脫
去名韁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此聯(lián)運用奇聞軼事、敘述與議論結(jié)合,道出了李白有功無封,有才遭讒,壞事變好事,離開京城翰林院,笑傲祖國美麗山川,成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
湖北省黃岡縣,蘇公祠聯(lián):
一生與宰相無緣,始進時魏公誤抑之,
中歲時荊公力扼之,即論免役,溫公亦深厭其言,賢奸雖殊,同帳君門違萬里;到處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詩名,
出守日穎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
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經(jīng)宦轍便千秋。
百字傳紀性祠聯(lián),敘述與議論結(jié)合,既憐又揚兼之, 蘇軾官場不幸而全才有幸的人生,給人啟迪。
四川省新都縣楊慎祠聯(lián):
憾闕一聲先,兩疏風雷震寰宇;
著文千古誦,半生功績啟滇云。
楊慎活了七十一歲, 三十五年滇囚艱辛生活,卻創(chuàng)作異代文章,方顯英雄本色。李白、蘇軾、楊慎,雖然他們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卻遭遇相同,與命運抗爭相同,盡展才華,化無為而有作,名彪史冊。 這就是他們?nèi)松墓残浴?/p>
浙江省溫州市文天祥祠聯(lián):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誼若龜鑒,忠肝
若鐵石;
敢問何為浩然之氣,鎮(zhèn)地為河岳,麗天
為日星。
這副集句上乘聯(lián),集得自然貼切,語氣磅礴而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評贊南宋民族英雄與民族氣節(jié)淋漓盡致。 這是作者對文天祥人生的真知灼見, 中華民族魂的精辟理解。
江蘇省蘇州市畢沅生壙聯(lián):
讀書經(jīng)世即真儒,遑問他一席名山,千
秋竹簡;
學佛成仙皆幻境,終輸我五湖明月,萬
樹梅花。
這是清代學者、文學家畢沅審視自我,道出人生真諦。 確實是真儒之見, 名士之風,展示了畢沅終身求真務(wù)實之風采。
浙江省湖州市陳其美(字士英)墓聯(lián):
扶顛持危,事業(yè)爭光日月;
成仁取義,俯仰不愧天人。
這是中國民主革命者、 辛亥革命烈士即墓主生前對自己棄商從軍、參加革命、獻身事業(yè)的愛國愛民的精神的自信與肯定,真正知道自己, 并以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不管高士題贊或自我審視, 感悟與醒悟人生,都是正確透徹的見解,可謂作人一世之根本。
湖南省耒陽縣杜甫衣冠墓聯(lián):
旅魂自是才相累;
閑骨何妨冢更高。
此唐代羅隱詩中之句。 高度概括了杜甫顛沛流離的旅途生涯。他從河南到陜西,經(jīng)陜甘(肅)至四川成都、奉節(jié),順長江東下湖北、湖南,廣泛地接觸社會與民眾,并且
貧病相纏,所以詩歌極富現(xiàn)實性與人民性。最后客死于湘江船中,成為旅魂。旅魂是詩才,詩魂所相累及,才鑄成他成為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圣。
福建省福州市北門外白鴿籠清末著名學者、翻譯家、文學家林紓生前回到家鄉(xiāng)自擇塋地、生壙、題墓亭聯(lián):
著述儻沾東越傳;
功名早淡北山文。
作者自我審視, 高度概括了自己的平生無悔無愧,心安而去之。
湖南省岳陽市私塾教師李匹杜生活在民國初期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他生前自題墓聯(lián):
七尺長埋,此處尚存干凈土;
寸心不死,何年望到太平時。
此聯(lián)客觀、 公正地評價自己在生清清白白,離開人世后,但愿天下國泰民安,國強民富。 何等胸懷,精神可佳!
曾為全國楹聯(lián)學會副會長、 顧問的張過自題言志聯(lián):
忙里偷閑讀今古;
苦中得樂寫詩聯(lián)。
他生前自撰墓聯(lián):
人生好似一場夢;
功業(yè)卻能千古名。
自豪而自信地評價自己詩聯(lián)流芳百世,心滿意足而去!
人生,最了解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三副自我審視的墓聯(lián),就如此。
清代詩人、 聯(lián)家孫髯翁, 其墓在云南省彌勒縣,有聯(lián):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一布衣。
莊重嚴肅地評價墓主。 而孫髯翁在彌留之際自挽聯(lián):
這回來得忙, 名心利心, 畢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 詩債酒債, 何曾虧負著誰。
風趣戲人生。說明他并不糊涂到底,而是對封建社會遺棄賢才的血淚控訴, 戲說自己不欠詩債酒債,顯得孤傲、去得灑脫。重言【心】與【債】,可見他坎坷一生,酤酒無錢,買書無錢,刻印自己耗盡心血的詩集還是無錢。 由此可見,他臨終前痛楚內(nèi)心,盡在字詞中。
清代著名學者、 文學家俞樾自題挽聯(lián)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guān)乎數(shù),辛辛苦苦,
著二百五十余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浩浩蕩蕩, 數(shù)半生三十多年事, 放懷一笑, 吾其歸乎。
直面人生, 嚴肅認真與實事求是地總結(jié)自己,無愧于天人,心滿意足,高興歸天, 既表達了自己情真意切的輕松心態(tài),又表現(xiàn)了自謙而自負的曠達個性。 而他自題墓聯(lián):
不妨姑說夢中夢;自笑已成身外身。
直面死神,樂觀豁達,既超世脫俗又詼諧風趣。 這就是俞樾亦莊亦諧地細說自己的人生。
這些賞析與品味, 只是筆者多年的讀書筆記,學習心得。 實在是才疏學淺,錯誤難免,甚至笑話百出。 不過,我拋出的粗糙磚塊,引出的一定是金玉良言。 因此,歡迎學者、讀者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