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輝 (阜陽市第一高級職業(yè)中學 安徽阜陽 236000)
東山魁夷(1908-1999)出生于橫濱,在神戶度過少年時光,隨著明治維新時期的到來,異國文化涌入日本,這對少年東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中學時代的他,對西洋美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時,命運卻將他安排在日本畫系。畢業(yè)后有幸去歐洲留學,多年的歐洲之旅,使他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通過借鑒西方的藝術,能夠尋求與發(fā)現(xiàn)日本的民族之美,于是東山魁夷走上了探求“日本的美”的道路。
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都有其自身所散發(fā)的光芒。東山魁夷的作品所具有的是對民族的熱愛、對自然的崇尚之光。都從藝術作品到藝術家自身在相互交融中體現(xiàn)著高貴的品質。而其獨特的色彩,把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美浮現(xiàn)出來;其內(nèi)心的純凈,對自然的特殊的情感、以及崇拜是其色彩能靜靜呈現(xiàn)的根源;青色中帶給人的沉靜、憂郁、生命是東山魁夷色彩所直接表達的精神世界。所有呈現(xiàn)的一切都是相互的,東山魁夷從日本的美、凈化心靈與自然的融合、發(fā)澀的青色中汲取了畫面的靈魂深深的牽動其整個藝術的創(chuàng)作。
東山魁夷在創(chuàng)作上,從運用西方色彩開始,吸收了許多西方畫的特色,同時又不斷的探索日本的美,創(chuàng)作出許多反應日本民族特色的作品。他是日本風景畫作家,他熱愛大自然,尤其傾心日本的大自然——海和山:他觀山與海,尋找大自然的生命,仿佛切身感受到它們的氣息和搏動,深刻的把握自然,直觀對象的生命。他的畫是大自然的藝術再現(xiàn)。
東山魁夷的自然觀體現(xiàn)在對春、夏、秋、冬季節(jié)變化的感受中。他在《大和之美》一文中說明,“自古以來,人們對季節(jié)懷著極大的關心,深切地注視著、觀察著大自然的變化。春天萌芽,夏天繁茂,秋天妖嬈,冬天清凈——我們?nèi)毡救嗽缇驮诜鸾虃鱽硪郧?,不就已?jīng)在觀察這種大自然變遷的世故,并且切膚感受到人的生死宿命及其悲喜了嗎?”正是這種感情,讓東山把握住大自然的生命,直感地捕捉自己內(nèi)心深層的東西,從而在藝術表現(xiàn)上發(fā)出了光輝。東山在《與風景對話》一文中進一步強調(diào),他要與大自然無問地自覺融合,不僅表面的觀察,而且要達到相當深的地步。他在《自然與色彩》一文里,就作了這樣形象的講述:“冬天到來之前,樹林燃燒起全部的生命力,將群山盡染,一片紅彤彤”,這是表述樹木等待冬天所持的達觀的態(tài)度,以及樹木臨近“冬眠”之前所顯現(xiàn)的生命之光。東山繪制的一草一木隨著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的千姿百態(tài),就從《春兆》到《春逝》,從《初夏》到《盛夏》,從《初紅葉》到《秋映》,從《冬華》到《冬曖》等畫作中,都可以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
東山魁夷的風景繪畫繼承日本畫傳統(tǒng),多用色彩平涂的畫法,在顏色的選擇上,更多的是運用群青、綠青、巖紫、橙黃、白等日本畫代表色,構圖上的嚴整更加增強了畫面的裝飾感。如作品《秋翳》,主線是山峰輪廓組成的對稱三角形,具有崇高、莊嚴的穩(wěn)定感。在色彩的運用上,主要為白色塊與明亮的橙黃色塊的對比,突出畫面的裝飾感。在橙色色塊內(nèi)部,點睛的黑色、深棕色,讓畫面更富有層次感。同時,東山魁夷又把西洋畫中光影的處理方法經(jīng)過變化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注重物象肌理的刻畫,營造出寫實的畫面效果。最突出的是作品《殘照》。畫中群山輪廓折線,起伏幅度小,組成低幅韻律。近景的深棕和茶色,中景的紫色,遠景的淡粉紫和淡黃色,天空的淡群青。在東方,青色往往是藍色與綠色的共同體。東山魁夷善于用青色,他曾說:“我以青色為基調(diào),或以青色同一畫面的作品相當多。青色的世界被視為我的特質,青色是維系感覺和精神世界的顏色,發(fā)澀的青色更能表現(xiàn)出接近精神世界的傾向?!边@樣處理畫面層次分明,近虛,中實,遠虛,對光的處理也恰到好處,上下逐漸增加亮度的色調(diào)使視覺無限的擴大,似乎殘陽正在一點點消失,黃昏的迷霧向谷間彌漫。同時又營造出一種空氣的流動感,意境上的寧靜感。在此畫中,似乎可以讀出當時畫家哀默的心情。這是一幅絕品,也是畫家少有的以大視野為構圖的作品。
色彩是感性的語言,畫家將內(nèi)心的色彩抒發(fā)在作品中,往往見其本性。青色,代表著沉靜,憂郁,生命,永恒,精神,而這恰恰是東山魁夷的畫所透露出來的特質,與其說青色代表了東山魁夷,毋寧說他本身就是一個跳動著的青色的音符。早期的作品《道》,就是將人置于一個青色的,在憂郁與失落中尋找希望的的世界。在豎長的畫面中,中央的灰色路面略帶粉紅,左右兩旁的草叢和遠方的山丘為青綠色,低矮的天空是略帶青味的灰色,三種大色塊的比例處理的恰到好處,讓畫面充滿了緊密感。東山說:“那條道路不是明朗的驕陽普照道路,也不是籠罩著凄慘的暗淡陰影的路,而是一條在清晨微明中,平靜安詳?shù)睾粑?,坦然的,自由自在的路。?/p>
在解讀東山魁夷北歐之行的作品時,感受到一種與日本的風景所不同的美,這種體會是極微妙的。北歐地處高緯,氣候寒冷,東山魁夷在繪畫這里的風景時,運用了大量的冷青色,并將它與白及一系列的冷色搭配,營造寒冷的北歐風光。如作品《兩個月亮》與《在拉普蘭》。而在描繪日本本國的風景時,其色調(diào)就比較偏暖,偏灰,并且能夠感覺到畫面里空氣中的濕潤感。他在描繪日本海的顏色曾這樣說:“它們不是地中海的鈷藍,普魯士藍,而是白群青,綠青這些日本畫顏料的色感。遮蔽花崗石質小島的茂密松樹林,就像厚厚地抹上一層綠青。”
他作畫著文求美之心,體現(xiàn)在他對日本民族的性格、日本美學的淵源及其特質,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批判性的思考。他從憧憬西方繪畫開始,最后在東西方繪畫和畫論的比較中,表現(xiàn)出一種對日本古典傳統(tǒng)的向往,一種對日本風景的傾心,一種對日本美的愛心。他探索日本美的方法之一,是通過體驗與日本文化素質迥異的西方文化,并與之進行比較,同時通過東方和西方繪畫的精神、形式、色彩異同的感受,來進一步認識日本和日本文化,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捕捉日本的美,并在東西方文化的接合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他步入晚年,探求過生命的意義,越發(fā)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心境也更為平和,透露出東山魁夷浪漫的一面?;孟胄宰髌贰渡峙c白馬》是這一題材的代表作。白色的森林沐浴在藍色的夜空中,一匹若隱若現(xiàn)的白馬將人的思緒帶入一種冥想的狀態(tài)。關于這匹白馬,畫家未曾給過答案,只說任憑觀者自己去想象。依照筆者所見,青色襯托出的白馬代表著純潔、高貴與真誠,體現(xiàn)出畫家內(nèi)心崇尚玄幽,寂靜的氣質。
東山魁夷的色彩之美,美在高雅與淡泊,美在清澄與清澈,美在對自然和對生命的虔誠之境。倘若,一個人沒有一顆對生命摯愛的心,如何能夠發(fā)現(xiàn)美?東山魁夷的這顆心就是一顆恒星,在他整個的藝術生命中熠熠生輝,將他的一生照耀的光彩動人。這種虔誠的精神,教導著初登藝術之門的年輕人:只有內(nèi)心純凈,才能去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