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第6期《對聯(lián)》,張德成先生《釋眾難常續(xù)絕句 勃文興每拈妙聯(lián)》一文,其中的“黃石港前風(fēng)”對“綠珠江上月”被評為“絕聯(lián)有偶,工穩(wěn)貼切,珠聯(lián)璧合”,引來一些不同的聲音。
《對聯(lián)》雜志社編輯,您們好!
讀1996年第6期《對聯(lián)》,張德成先生《釋眾難常續(xù)絕句勃文興每拈妙聯(lián)》一文,其中的“黃石港前風(fēng)”對“綠珠江上月”被評為“絕聯(lián)有偶,工穩(wěn)貼切,珠聯(lián)璧合”,我不敢茍同。
不錯,“黃石港前風(fēng)”對“綠珠江上月”在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景對景方面是成功的,且對仗工穩(wěn),但竊以為對此古傳絕聯(lián),不能只是“黃石港前的風(fēng)”對“綠珠江上的月”,若這樣,哪會“致使千萬精詩善對的文魁才子束手”?俞老更不會“發(fā)出‘綠珠江上月’即幸有偶,當(dāng)亦在五百年之后矣”的感嘆。
我以為“綠珠江上月”的高妙之處不僅是“江上月”正好形容“綠珠”這位美女的形象;而且有綠色的珍珠寶,在月光照耀下與江上月交相輝映之絕妙意境。“珠”和“月”還有光華皎美的相似之處。概括以上三點,“綠珠”無論理解成“物”(珠)還是“人”(美女)都好像“江上月”。而“黃石”好像“港前風(fēng)”就不妥了。
我查閱《辭海》的“紫玉”條,根據(jù)其中的紫玉為一年輕女子名和李白、陳旅的詩:“胡床紫玉笛,卻坐青云叫”,“仙女乘鸞吹紫玉”。我以“紫玉笛中仙”試對,不知可否?
齊白石是近代著名畫家,幾十年或上百年后,“齊白石”或“白石畫”將會出現(xiàn)在那時的《辭?!飞希敲础鞍资嬛腥恕本涂梢詫Α熬G珠江上月”了。
俞老的“當(dāng)亦在五百年之后矣”的論點,我猜想,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帶有顏色的新的專有名稱將會不斷出現(xiàn),到那時新的妙對也就隨之產(chǎn)生。
由此,我有一出句“白石畫中山”(征上聯(lián))求偶,畫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若作動詞,內(nèi)含近代史上兩位名人——齊白石和孫中山。
上述不知妥當(dāng)否?懇請聯(lián)家高手雅正。指教。
祝
楹聯(lián)事業(yè)興旺發(fā)達(dá)
王德忠敬上
1997年3月5日
4月8日我接到馬蕭蕭先生的回信后,按他信中的指點,在分省地圖上仔細(xì)尋找有關(guān)地名,終于在湖南省京廣線上最南端找到了“白石渡”鎮(zhèn),4月10日一早我就向《對聯(lián)》雜志社追補(bǔ)發(fā)去了一個電報:白石渡中帆(云),白石渡于湖南省南部。
王德忠
德忠先生:
我非常贊同您的意見,已將您的信轉(zhuǎn)《對聯(lián)》編輯部,建議將您的信全文發(fā)表在雜志上。
您對“綠珠江上月”的評析非常精到。兩個對句,自然比“黃石”對句豐富好多,但仔細(xì)推敲起來,仍略有不足。綠珠 綠珠江 江上月
珠——月(綠珠江上的月,自然也是綠色的)
紫玉 紫玉笛 笛中仙
玉——仙?
白石
石——人?
在這個層次上,不如珠——月。
另外,若能找出人名地名相含的詞來,自然比一般名詞為更切。不知您以為如何?望常賜教。
教安
馬蕭蕭
德忠、釋勃二位先生:
你們二位的信我先后都收到,我不是法官,對于筆墨官司,我沒有資格作任何裁決。我只能作為一個熱愛對聯(lián)的朋友,對于"綠珠江上月"的對法,在你們二位的啟發(fā)下,與你們二位交換一點意見。
首先,我覺得,學(xué)術(shù)探討,盡須心平氣和、友好相處、共同探討,不必動肝火。
綠珠江上月。
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識:
①綠珠——綠色的珠子——(又是)人名。
②綠珠江——水名,地方名。
③月——自然物名。
④江上月——包括天上的和水中的月。
全句的意思是:
①綠珠江上的月亮。(這個完整的景色,很優(yōu)美)
②綠珠(物)——江上月(物)(還有水中月影)二者互似
③綠珠(女人)也似江上月(那樣美,明媚)
首先我要承認(rèn),你們兩位的對句,都是下了功夫的,不容易的。如果把你們的對句,用這兩個三重意義來分析、對比,就可以看出,都有不足。(我不一一舉析了,多自冷靜分析一下,既可看出)也就是說,你們之間互相指出對方對句的不足,都是存在的。而自己講解自己對句的長處,自然都有道理,卻也有一些牽強(qiáng)的成分。沒有綠珠——月那么明朗易理解。(要加許多解釋,別人才能理解)概括說來,白石、黃石、紫玉作為人物與下半句相比,都能講出個道理,但作為物,石——人、石——風(fēng)、玉——仙,這樣一比,要講個道理,就費(fèi)勁了。(珠——月,是很自然的)再者,作為完整的景色,富于詩意的意境來欣賞,你們的對句也都遜色。是否如此?
或許我曾稱道過哪位同志的對句。“珠聯(lián)璧合”也好,“天衣無縫”也好,也只是一種友好的、尊重的表示。(因為我自己對不出來)不宜作為權(quán)威性的裁判、結(jié)論對待,也毫無偏袒某人之意。自我冷靜對待吧!
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果還要繼續(xù)辯論下去,我退出你們的爭論圈。
謹(jǐn)候吟禮
馬蕭蕭
1997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