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援青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上)"/>
文/虞振賢
人生就是一場修煉
——一名援青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上)
文/虞振賢
我是浙江省首批9位援青干部之一,來自金華浦江。經過培訓,2010年7月31日到達青海省西寧市,8月5日到達受援地海西州,我第二天就趕到了高原小鎮(zhèn)——冷湖。
人生就像一場修煉,兩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浙江援青指揮部的領導下,我堅定信念,克服困難,努力工作,在不斷完成任務的同時,自身也得到成長,并逐漸有了一些人生感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大師修行幾十年,煉就了一身法術。徒弟說:“師父,我們聽說您會很多法術,能不能讓我們見識一下?”大師說:“好吧,我就給你們露一手‘移山大法’。我要把對面的那座山移過來?!闭f著,大師開始打坐??墒牵粋€時辰過去了,對面的山仍在對面。徒弟們說:“師父,山怎么不過來呀?”大師不慌不忙地說:“既然山不過來,那么,我就過去?!闭f著站起來,走向對面的山。徒弟們大惑不解,大師捻著胡須微笑道:“事實上,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么‘移山大法’,惟一的辦法只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p>
援青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或至少是暫時無法改變的,例如環(huán)境氣候,我工作的冷湖地區(qū)就要面對五種惡劣氣候和工作環(huán)境,一是高海拔帶來的缺氧反應,經常有頭痛、頭暈、胸悶、失眠、流鼻血乏力、血壓升高的情況;二是干燥,濕度較低,年降水量平均17毫米,年蒸發(fā)量3137.3毫米,是全國降水量最少地區(qū);三是紫外線輻射強,是全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qū),對皮膚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3倍;四是寒冷多風,年均氣溫2.6℃,極端最低氣溫-34.3℃。每年刮風可達180天之長,最大風可達10級,最大風速達25米/秒,還有風沙和沙塵暴;五是乘車,由于出行路遠,每次出差都要乘車幾千公里?!耙粕酱蠓ā眴⑹救藗儯喝绻虑闊o法改變,我們就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或者換一種方法去嘗試。
如果你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喜歡,是因為自己還不理解或者不想去嘗試享受風俗帶來的愉悅和美味;如果你的分管工作或自己的建議意見得不到當地干部的支持和認可,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可能還不成熟,可能沒有換位思考,也可能是你的想法與當地干部的想法不在同一頻道上;如果我們所做的工作還沒有顯示出效果和成效,是因為許多工作都有一個發(fā)芽、開花、結果的過程……因此,千萬不要抱怨老天爺,抱怨他人,抱怨組織,認為只有自己是非常正確的或者有能力去改變面貌。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大山”無法移動,但我們可以調整心態(tài),改變自己。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做出改變的計劃,降低期望值,增加幸福感。我們無法改變高原氣候,但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克服困難環(huán)境中錘煉自己;我們無法改變生活環(huán)境,但可以改變適應環(huán)境的心態(tài)和處世的方式。愚公可以移山,我們也可以搬到山那邊去。
只有改變自己,才會最終影響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才可以最終影響改變屬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能改變,那就讓我們過去吧!
由于工作原因,我經常去鹽湖企業(yè),每當站在鹽湖鹽田前看到鹽花結晶時,對水產生過許許多多遐想。在高原我見過不同的水,有鹽湖淡綠色的鹵水,有高原的清藍之水,有積雪融化而涌出的昆侖純凈的圣水,有山洪暴發(fā)沖開泥土石頭桀驁不馴的水,有雨水、泉水、露水,在三江源看到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之水,在海南州貴德縣看到“天下黃河貴德清”的清澈之水……
我沉思在水的品質之中,所有的水好像都非常清楚自己要往低處流,而且不停地流動,沒有困擾和煩惱。無論遇到任何不同質的水,它毫不猶豫地融進去,匯聚成一股更加強大的力量,繼續(xù)向前流動。遇到障礙時,它想都不想自然而然地繞過去,不用多久就會發(fā)現自己再次又回到了大方向。當水不能向前流動時,它還會選擇向上或向下,它可以滲入地下,也可以跟隨炙熱的空氣升到空中,變成云朵,再化成雨滴,變回水的狀態(tài)。我想一個人能煉就水的品質有多好……
援青干部要煉就水一樣咬定方向不變的品質。每一個援青干部在高原工作就是一種很有效的黨性教育。把援青3年作為自己接受黨性教育的機會,去深層次挖掘良心和道德的潛在力量。許多浙江援青干部堅守著“缺氧不缺精神、缺條件不缺斗志”的信念,提出“海拔高工作要求更高,風沙硬工作作風更硬”的標準,牢記在解放青海、保衛(wèi)青海、建設青海偉大實踐中甘愿犧牲奉獻的老一代青海人,用青春熱血鑄成“熱愛高原、扎根高原、建功高原”的老高原精神。用實際行動去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五個特別”的青藏高原精神。援青干部除了自身接受鍛煉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兩地交流,并努力在兩地架起橋梁,不斷地為援助地提供幫助。兩年時間里,我先后為冷湖爭取了7個援建項目,為冷湖學校、醫(yī)院等單位捐款捐物十多次;還積極開展招商引資。2012年在青洽談會上本人牽頭簽約了一家企業(yè),于10月26日舉行開工儀式,年產2000噸水晶工藝制品正式落戶冷湖,實現了冷湖歷史上引進加工企業(yè)零的突破。
我們援青干部不同于援藏援疆干部,在做好援建和對口支援工作外,與當地班子成員一樣還有分管工作,有的分管部門多,且在位時間長,要做出成效,必須煉就水一樣包容的品質。援青干部都分布在藏區(qū)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qū),要與不同的民族干部群眾共事打成一片,就要具備水的品質。要學會包容少數民族干部群眾。他們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特有的處事方式,無論我們是否習慣、認同,我們都要尊重少數民族干部群眾的習俗,工作生活中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和維護民族大團結。許多援青干部有著比較好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一定要考慮兩地的匹配性。我們工作的前提應該是融洽,要學會與當地班子成員團結和諧共事。首先要清楚我們是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要講原則、顧大局。與當地班子成員共事應該“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點輕蔑和猜忌;多一份支持和幫助,少一點排斥與拆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點挑剔與苛求;多一份坦誠和關心,少一點掩飾與冷漠”。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少數民族干部、當地漢族干部的領導風格。
(作者系浦江縣委常委,援青干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