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容
(福建省南平工業(yè)技術學校 福建 南平353000)
機械制造工藝是各種機械制造方法和過程的總稱,《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一門研究機械制造的工藝方法和工藝過程的學科。本課程的學習目的是要對機械制造工藝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增強工作的適應性。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本課程內(nèi)容的思考和研究,把本課程內(nèi)容歸納后,提出相適應的四種教學方法。
工藝理論基本知識的內(nèi)容主要是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各主要工種、工藝特點、工藝裝備和應用范圍以及常見典型零件加工工藝過程的基礎知識。對于工藝理論基本知識主要采用講授法。在講授過程中,盡量利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案例來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理解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第一章“鑄造”時,首先,從一個學生比較能理解和了解到的生活問題“金店如何加工手飾”的入手,進一步點出鑄造方法是手飾加工上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具體講述戒指成形的澆注過程,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之際,引入鑄造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切入了課題的中心,順利完成特點、分類等基礎知識的介紹。在采用講授法時,還可以輔以對比法和總結法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對比法。針對各種容易發(fā)生混淆或理解上可能產(chǎn)生模糊的概念及加工類型進行對比,必要時采用圖形進行鮮明的對比。如:在講授“分離工序中的沖裁方法”時,采用實體直觀對比:課前先準備好落料和沖孔加工出來的制件展示并指出哪個是沖壓制件,哪個是廢料或余料(如下頁圖 1(a)、(b)所示),可直觀地讓學生理解落料和沖孔的區(qū)別,然后,引入落料和沖孔的概念,增強對沖裁這種分離工序的理解。
圖1 落料和沖孔加工制件圖
又如,在上第六章“刨削和插削”時,采用列表的形式把這兩種切削加工方法中的工藝特點、機床運動特點等表達出來(如表1所示)。
表1 刨削和插削比較表
通過表格列出的異同點,清晰表達出了刨削和插削加工方法及工藝特點。
2.總結法。在講授第三章“焊接”時,對焊接的類型運用總結手法(如圖2所示)。
圖2 焊接類型圖
通過總結后,使繁多的焊接方法有了完整清晰的條理,學生接受起來容易。
機床結構及其原理、各種機床操作方法與生產(chǎn)實際聯(lián)系密切,在課堂上講起來抽象,學生不易接受。如第八章“銑削”中介紹X6132型臥式升降臺銑床的主要部件及其功用,以及銑床附件、工件的一般裝夾方法等內(nèi)容,在課堂上講解,費盡精力后,效果仍然不好。如果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實習工廠的作用,通過學生對實際設備的觀察和對操作方法的觀摩,可加深直觀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程中,絕大部分的內(nèi)容均可采用現(xiàn)場教學法。如:在介紹“磨床”這一章節(jié)時,把學生帶到現(xiàn)場,首先讓學生認識磨床的種類:外圓磨床、內(nèi)圓磨床、平面磨床、萬能外圓磨床等。在介紹磨床種類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各類砂輪及各種磨床對應的加工范圍。然后著重介紹M1432B型萬能磨床,參照現(xiàn)場的實物講解其主要部件及其功用,實際演示操作,讓學生理解主運動與進給運動,并初步了解規(guī)范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在課堂上難以講解的磨削方法也可以在現(xiàn)場輕而易舉地得到解決:展示不同的工件外形,講解縱向磨削法、橫向磨削法等的加工特點和適用的加工范圍,淺顯易懂且很有說服力。最后重點解釋如何在萬能外圓磨床上加工圓錐面,磨外圓錐面的方法:轉動工作臺法,轉動頭架法,轉動砂輪架法;磨內(nèi)圓錐面的方法:轉動工作臺法和轉動頭架法。這些在課堂中很難表述的問題,在現(xiàn)場對照實物能夠輕松解決,而且學生更容易懂。當然這些內(nèi)容不可能在一次的現(xiàn)場教學中能完成,得安排多次的現(xiàn)場教學才行。
采用現(xiàn)場教學法要注意以下幾下問題:(1)去現(xiàn)場前要充分準備,無論是時間安排、地點選擇、生產(chǎn)協(xié)調(diào),還是內(nèi)容講解都要認真考慮,切忌“走馬觀花”。(2)參觀現(xiàn)場時要明確目的,例如參觀銑床時要求把銑床的主體結構,主要部件及作用,銑床附件,裝夾方法作為重點?,F(xiàn)場時要求做到“三帶”,帶書、帶筆、帶本,教師講解時學生要記錄,確保參觀質量。(3)要注意參觀效果的檢查與評述,在參觀過程中設問題由學生回答,回到課堂上也可向學生提問。對參觀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學生參觀時和參觀后提出的問題要給予及時解答,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
零件加工方法實例分析是在各類機床結構、操作方法、零件加工方法等基本知識掌握之后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內(nèi)容部分。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對常見典型零件進行分析,主要知識點為毛坯選擇、定位基準選擇、主要表面加工方法選擇等。如軸類零件加工實例,套類零件加工實例等,有了之前的基本知識,配合掛圖或零件模型和實件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完成教學。討論法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同時,也要避免一哄而起,爭論不休。因此,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1)要善于提出問題,且提出的問題要具體和有針對性,使學生易于接受。(2)要善于引導和啟發(fā),對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或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要耐心引導,鼓勵。(3)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準確、詳細地回答。(4)對學生的回答和發(fā)言要恰如其分地評述和補充。
采用討論法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讓學生到講臺上對照掛圖或模型討論;也可指定某個學生準備某一部分內(nèi)容在課堂上重點發(fā)言;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討論等等,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主題。
本課程中有不少是屬于簡單介紹的內(nèi)容,大綱只要求學生作一般的了解,如各章節(jié)概述中的部分內(nèi)容及一些工藝特點、工藝裝備和應用范圍等內(nèi)容。對這一類型的內(nèi)容可采用讀書指導法,具體做法是:課堂上先讓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認真閱讀、思考、理解,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集中起來,然后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講解。另一種形式是教師在課前先把這類內(nèi)容化解成各種針對性的問題,用文字的形式列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所提出的問題閱讀思考,舉手發(fā)言,教師對回答正確的學生以表揚、鼓勵;對回答不全面的問題給予補充。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又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學生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同時,課堂中的掛圖、多媒體的直觀授課與現(xiàn)場教學的優(yōu)勢共同應用,互相補償,加強了學生學習的適應性,既豐富了感性認識,又加強了理性理解,教學效果較好。但教學中應注意如下幾點:(1)教師本身應該具有“雙師型”的特點,既可以傳授理論知識,又可帶領學生進行現(xiàn)場教學,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使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增強教學效果。(2)在備課時做好充分準備,合理計劃教學程序和授課具體課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直觀教學、現(xiàn)場教學的時間,處理好三者的關系。(3)現(xiàn)場教學的地點是實習場所,必須事先與實習車間負責人取得聯(lián)系,同時組織好學生,注意遵守進入車間的安全規(guī)范,使現(xiàn)場教學順利進行?,F(xiàn)場教學期間,嚴格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并及時整理筆記,定時抽查筆記來督促學生完成現(xiàn)場記錄,保證教學質量。
[1] 陳海魁.機械制造工藝基礎[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 陳海魁.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參考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3] 楊宗德.機械制造基礎[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