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盛 房曉穎
呵護受傷的“花蕾”
文/蔡盛 房曉穎
近年來,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檢察院在辦案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屢屢犯案,往往與其心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有關。同時,對于一些因案產(chǎn)生心理創(chuàng)傷或陰影的被害人、證人及其他涉案當事人,心理輔導的意義超過了物質(zhì)補償。為此,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引入心理學方法,成為呵護這些傾斜或受傷的“花蕾”的有效方法。
初三女生曉玲,父親長期在北方經(jīng)商,母親忙于自己的工作??吹酵g人像個“小公主”被父母寵愛著,曉玲既羨慕又嫉恨。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曉玲開始在外尋找慰藉,并很快交了一個男朋友曉峰。轉(zhuǎn)眼間,曉玲生日在即,曉峰卻囊中羞澀,為了給曉玲買禮物,曉峰糾集多人實施搶劫。被感動的曉玲也參與其中,雙雙涉嫌搶劫犯罪。
案件移送靜安區(qū)檢察院未檢科審查起訴后,曉玲堅決不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并認為曉峰能如此表達“愛意”,自己是幸福的。說到父母,曉玲則露出恨意。檢察官們一方面邀請專業(yè)的心理學老師參與提審,找到曉玲的“心結(jié)”。一方面多次和曉玲父母溝通,幫助她找回失去的家庭愛護和關懷。
當收到父母寫來的道歉信,拿到母親手織的毛衣時,曉玲冰冷的心融化了,如實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綜合犯罪情節(jié)等各方面表現(xiàn),最終靜安區(qū)檢察院對曉玲做出了相對不起訴決定。如今,曉玲已經(jīng)找到了一份工作,過上了平靜、安穩(wěn)的生活。
近年來,靜安區(qū)檢察院先后選派多位檢察官參加心理學培訓,三名檢察官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他們利用心理學上著名的“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測驗”、“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diào)查表”,了解未成年被告人個性特征、悔罪態(tài)度及有無重犯越軌的可能性。
在具體辦案中,心理測試也不是任何人都適用的,而是針對一些行為程度較輕、能得以糾正,或者檢察官覺得心理和人格上確實存在異常的孩子。
王杰的父母中年得子,故對其非常寵愛,一直有求必應,從而養(yǎng)成其虛榮、散漫的性格。2006年,僅初中一年級的王杰就輟學在家,2008年因犯搶劫罪被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
2011年冬日一個寒冷的晚上,初三學生張某因與某職校學生郝某為爭奪女友發(fā)生矛盾,隨后相約于本市四季酒店附近進行談判。期間,張某通過朋友打電話叫王杰來參與打架。王杰接到電話后,隨身攜帶一把尖刀,并伙同另兩人來到四季酒店附近,將郝某等三人打傷。后公安機關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對王杰取保候?qū)?。但王杰沒有吸取教訓,2011年7月,又因涉嫌販賣毒品而被逮捕。
案件移送靜安區(qū)檢察院未檢科審查起訴后,針對其多次參與犯罪的情況,靜安區(qū)檢察院委托相關司法所人員對王杰的家庭情況、成長經(jīng)歷、社會交往、性格特點等進行了調(diào)查,了解到其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對社區(qū)服刑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家長和矯正工作人員對其教育、引導收效甚微。
為進一步了解王杰的行為特征和人格特點,經(jīng)其同意,上海市愛心幫教基金會青少年心理行為門診部為其進行了心理測驗,結(jié)果顯示王杰行為易受他人及環(huán)境影響,目前無后悔心理,存在重犯越軌可能。
庭審中,心理測試醫(yī)生也當庭介紹心理測試的過程,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建議。最終,法院采納了檢察官的建議,對其犯罪從重判處刑罰。
“對于提起公訴的案件,我們會將在檢察環(huán)節(jié)的心理學運用情況書面移送人民法院,保證心理干預工作的連續(xù)性。同時,被告人心理測試報告等作為證據(jù)材料隨案移送,作為法院處理的參考?!膘o安區(qū)檢察院未檢科科長顧文介紹。
“未成年被害人受到侵害后,最常見的心理表現(xiàn)是恐懼心理,有的因此性格變得孤僻,有的生活陷入畏懼、不安和焦慮中……”未檢科檢察官介紹,在嚴厲打擊犯罪分子的同時,對因暴力犯罪而遭受心理創(chuàng)傷的未成年被害人進行心理疏導,撫慰其心靈創(chuàng)傷,克服被害后的不健康心理,不僅有助于防止二次被害,且對其意義超過了金錢賠償。
2012年3月,小女孩芳芳先后三次遭到陌生叔叔秦某猥褻。芳芳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也忙于生活,她與同伴在家做作業(yè),中年男子秦某趁其家中無人看護,進入屋內(nèi)對其實施暴行。
案發(fā)后,原本性格開朗的芳芳變得膽小,脾氣也暴躁不安,對學習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夜晚經(jīng)常從噩夢中驚醒。同時,父母的心情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父母日夜以淚洗面,產(chǎn)生自責情緒,也擔憂女兒的健康與未來。開庭前,芳芳的母親沖進法庭試圖揮拳打向秦某,情緒激烈。
靜安區(qū)檢察院未檢科派出具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檢察官參與詢問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時還委托了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對她們進行心理輔導。綜合運用心理學專業(yè)技術,制定了一套心理疏導方案,并連續(xù)開展心理疏導和矯正,幫助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減少心理陰影。雖然需要一段時間,但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芳芳及其母親早日走出犯罪陰影,釋放負面情緒,過上正常生活。
天藍色的墻壁,白色的圓桌,春意盎然的植物,兩位和藹可親的女檢察官……這是芳芳案的證人錄制證言時看到的情景。
作為本案唯一的目擊證人——一個剛滿七周歲,原本活潑獨立的小男孩事后反應強烈,變得不敢獨立自處?;谖闯赡耆说男睦頎顩r和承受力,未檢科檢察官將心理安撫融入工作中,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有意安排親和力強、辦案經(jīng)驗豐富、具備一定兒童心理學知識的女檢察官,選擇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同時在詢問過程中遵循兒童心理學的規(guī)律,以委婉平和的方式詢問,以輕松隨意的語氣交流,努力將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同時,詢問時全程同步錄像,避免多次取證造成的“二次傷害”。
對于目睹殺人、強奸、猥褻、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而產(chǎn)生驚恐、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程度較嚴重的未成年證人;也是未檢心理學工作的對象之一。檢察官運用心理健康總體測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等,了解是否存在較嚴重的負面情緒以及侵害行為造成的影響;啟動心理干預程序,通過傾聽、共感、澄清、引導、建議等技能,幫助他們獲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穩(wěn)定事件引發(fā)的恐懼、震驚或悲傷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tài),建立良好的心理秩序。
靜安區(qū)檢察院副檢察長戴杰:
社會文明的進步和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要求對犯罪的認定與處罰,不僅僅注重犯罪行為的性質(zhì)和客觀危害,更需要關心涉罪人員的個體特征,尤其是重視犯罪心理的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更是如此。
從靜安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檢科近年的實踐來看,主要是對有明顯心理偏差跡象的未成年犯罪嫌疑(被告)人,由檢察機關委托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測定其心理成熟度、犯罪心理動因、重新犯罪可能性及悔過程度,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矯正。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深入分析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原因,為檢察機關進行教育、挽救提供了依據(jù);另一方面為法院審查案件、定罪量刑提供了參考,為開展社會矯治打好了基礎。
同時,隨著對未成年人保護力度的加大和“雙向保護”、“平等保護”的提出,不僅要將心理學方法全程運用于涉罪未成年人,對其他涉案未成年訴訟當事人都應當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
靜安區(qū)檢察院未檢科針對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證人包括對其中部分法定代理人開展的一些心理測試、輔導和矯正工作,對幫助被害人擺脫受害陰影,幫助未成年證人擺脫目睹犯罪的夢魘,以及營造家庭的和諧氛圍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如何進一步探索更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心理測試技術和干預矯治方法,明確心理學運用形成的相關材料在刑事訴訟中的價值與功能,是今后未檢工作的一個重點。
17歲的在校生黃某因參與聚眾斗毆被判處拘役五個月緩刑五個月。隨著矯正期限臨近屆滿,為了盡力降低其因刑罰帶來的負面情緒,幫助其回歸社會。靜安區(qū)檢察院未檢科檢察官會同街道司法所、矯正社工共同對其進行了法制教育,從行為方式、交友選擇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要求,并建議監(jiān)護人加強引導,使其避免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同時,由未檢科具有心理咨詢師資質(zhì)的干警對黃某進行了心理學投射測驗,分析其情緒、人格和性格特征,專門制定了符合其特點的矯正方案。一方面引導他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不要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消除內(nèi)心的壓力和消極情緒,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其在心理層面缺乏家庭和社會支持,據(jù)此對黃某的家人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按照個性化矯正的要求,把工作方式由單純的檢察監(jiān)督轉(zhuǎn)變?yōu)闄z察監(jiān)督與心理矯正相結(jié)合,積極參與對未成年人矯正人員的教育矯治活動,是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務實之舉”。顧文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院針對未成年人的年齡階段和身心發(fā)育特點,積極創(chuàng)新矯正工作。他們從矯正專業(yè)化和方案個性化角度,主動邀請心理工作者、社工擔任專職心理輔導員,適時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和情緒疏導。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