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成,楊慶華,呂琳亞,趙學義
(1.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2.北京礦大能源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3.河北聯(lián)合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傳統(tǒng)的煤矸分離方式為井下原煤直接提升至地面,經(jīng)洗煤廠重介洗選后,分選出的煤矸石運至矸石山存放。矸石山的堆積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嚴重污染周邊環(huán)境。原煤中含有大量夾矸,降低了礦井提升系統(tǒng)能力,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井下煤矸分離技術使原煤在井下直接進行分選,排除的矸石不升井、就地充填,既節(jié)省了矸石從井下到地面的提升費用,提高立井提升煤炭能力,又可提高原煤質量,降低噸煤能耗,從根本上解決矸石地面排放難題。本文在研究動篩跳汰選煤理論及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對井下煤矸分離系統(tǒng)及工藝進行了設計,并針對該技術在陽煤某礦的成功應用進行效果評估,為井下煤矸分離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與經(jīng)驗借鑒。
山西陽煤集團某礦礦井采用立井開拓、多繩摩擦提升。13采區(qū)設計生產能力為1.5Mt/a,煤層厚度2.37~3.71m,平均2.92m,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法,設計可采儲量5249萬t。原煤含矸率為 5%~10%,平均8%,含矸量較高。
該礦目前共有五個工作面同時生產,礦井生產能力可達8.0Mt以上,立井提升能力制約了產量進一步提高。該礦地表堆積有五處大型矸石山,污染環(huán)境,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為提高立井煤炭提升運輸能力,同時減少矸石地面排放,在13采區(qū)設計采用井下煤矸分離系統(tǒng),使矸石不出井、就地充填。
利用動篩跳汰選煤最顯著的特點是依據(jù)其煤與矸石密度差異,在動篩篩體上下往復運動過程中,使煤矸組成的床層隨之松散,在周期性松散中使物料分層。
顆粒脫離篩面后,在水介質中沉降,顆粒的運動微分方程(假定顆粒向下運動方向為正)為:
式中:m—顆粒質量(g);G0—顆粒在水介質中的重力 (N);Pac—加速運動的水流對顆粒產生的附加推力(N);Rac—水介質的加速度慣性阻力(N);R—顆粒與水介質因相對運動而引起的介質阻力(N)。
假設動篩驅動機構偏心輪的偏心距或曲柄長度為r,則驅動機構運動速度和加速度分別為:
式中: ω=2πn/60;t—運動時間(s);n—曲柄機構或凸輪機構轉動速度(r/min)。機械篩體在入料端的位移可表示為:
當t=0時,動篩機構處于最低位置,h=0,則k=r,代入上式得:
由此可知,篩體入料端主要取決于時間t和曲柄長度r。運動速度v與曲柄長度r和轉動角速度ω成正比,加速度與曲柄長度r和轉動角速度ω的平方成正比,最大振幅是偏心距的2倍,且隨著曲柄長度r增大,振幅、速度、加速度隨之增大;隨著角速度ω增大,速度和加速度隨之增大。
動篩跳汰分選中,物料的松散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入料粒度較大,二是床層振幅大。因此,動篩跳汰分選中,動篩體上升過程中在最高點是否靜止對煤炭的分層基本無影響,尤其是到達最高點的休止期內物料與動篩體依然是靜止的,對于物料的松散沒有影響。而上升與下降的速比及頻率、振幅對分層效果起決定作用。
動篩跳汰機的處理量取決于動篩篩面寬度和物料通過篩面的速度。由于動篩的運動是繞固定軸擺動,動篩每一次上下運動,既將物料垂直托起,又使物料水平前移。如果忽略洗水的橫向波動,可由下式計算此速度:
式中:v—物料通過篩面的速度;t—物料處動篩的振幅;θ—動篩的擺角;T—跳汰周期。
從上式可見,動篩的處理量與動篩的運動曲線無關,主要取決于動篩的振幅、擺角、跳汰周期及篩面寬度。而在每一周期內,動篩上、下運動的速比是使動篩能否在下降期迅速脫離床層,給床層在水介質中松散、沉降、分層的足夠時間和空間的關健。
井下煤矸分離的核心技術是采用動篩跳汰機分選原煤和分離塊矸,井下煤矸分離入洗范圍為0~350mm。主要設備由動篩體、分級篩、機械驅動機構、脫水設備和自動排矸裝置等組成。
井下動篩跳汰機工作原理:動篩體在驅動設備的帶動下,繞固定銷軸作上下往復運動。物料在篩板上經(jīng)過跳汰分選后,按密度大小分層,處于上層的輕物料 (精煤),從溢流堰的上面經(jīng)溜槽流到塊煤刮板機中,然后由塊煤刮板機送出動篩進入后續(xù)設備;處于下層的重物料(矸石),從溢流堰的下面通過排矸輪排出經(jīng)溜槽流到矸石刮板機中,然后由矸石刮板機送出動篩進入后續(xù)設備;同時,透篩細物料,由槽體下面排料口經(jīng)溜槽流到塊煤刮板機中與塊煤一同排出。井下動篩機保留了地面機械動篩跳汰機的核心技術,即動篩體、機械驅動機構和自動排矸裝置,而其余結構根據(jù)井下峒室的需要,改進為一個長條形的機體和刮板式提升脫水機構,見圖1所示。
井下煤矸分離系統(tǒng)工藝流程設計:井下原煤通過分級篩,篩上物(+50mm以上)進入入料皮帶機,篩下物進入末煤皮帶機(或煤倉),進入入料皮帶機的篩上物經(jīng)過機械動篩跳汰機分選后,矸石入矸石倉,經(jīng)倉底給料機、運矸皮帶至工作面實施矸石充填,塊煤通過配煤皮帶入末煤皮帶機;機械動篩跳汰機的煤泥水通過渣漿泵傳輸送至高頻篩,對煤泥水進行脫水處理,篩上物再進入末煤皮帶機,剩余水進入沉淀池沉淀后,最后經(jīng)過渣漿泵輸送至煤泥壓濾機壓濾后,壓濾形成的煤泥餅進入末煤皮帶機,壓濾后的水再進入清水池輸送至機械動篩跳汰機循環(huán)使用。具體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根據(jù)設計要求和現(xiàn)場應用相對比,該煤矸分離設備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并達到以下效果:
(1)分選后矸石中含煤率小于1%,煤中含矸率小于3%。
(2)提高立井提升能力,每年可多提升煤炭12萬t,增加煤炭銷售利潤3000萬元以上。
(3)井下煤矸分離效果良好,完全達到地面動篩洗選效果,提高原煤質量,節(jié)省地面洗煤成本。
(4)分選矸石不升井,可進行采空區(qū)充填或拋擲于廢棄巷道,實現(xiàn)地面矸石零排放,減少矸石山占地,防止污染。
井下煤矸分離技術在理論和工藝上可行。通過該技術的成功應用,切實提高了立井提升煤炭能力,提高了原煤質量,并從根本上消除了煤矸石在地面排放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該技術作為目前國內井下較為理想的一種煤矸分離技術,是實現(xiàn)煤礦 “綠色開采”的有效途徑,具有廣闊的發(fā)展應用前景。
[1]王峰.動篩跳汰機系統(tǒng)替代重介質系統(tǒng)排矸[J].煤質技術,2005,5.
[2]趙謀.動篩跳汰機及其應用[J].煤炭工程,2006,2.
[3]曹樹祥,郭杰民,邢成國.機械動篩跳汰機的研究與應用[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03,1.
[4]錢鳴高,許家林,繆協(xié)興.煤礦綠色開采技術[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3,4.
[5]翟紅.提高大型機械式動篩跳汰機分選效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