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致娟
(云南省個舊市人民醫(yī)院,云南 個舊 661000)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朱致娟
(云南省個舊市人民醫(yī)院,云南 個舊 661000)
目的探討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腦梗死偏癱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診斷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在腦梗死的急性期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待到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48h后,觀察組給予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照組沒有實施綜合性康復訓練。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早期綜合性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程度,促進患者康復。
康復治療;腦梗死;偏癱
腦梗死急性期過后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后遺癥,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對于腦梗死患者,早期實施有效的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有助于降低腦梗死患者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本文觀察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10至2012年10月腦梗死偏癱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診斷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上述患者均經(jīng)過頭顱CT或MRI證實,所選患者均存在單側(c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同時排除嚴重意識障礙患者、不配合康復訓練患者、肢體畸形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心功能障礙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最小為48歲,最大為77歲,平均年齡為(61.8±6.1)歲;對照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最小為47歲,最大為75歲,平均年齡為(62.4±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腦梗死的急性期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待到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48h后,觀察組給予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照組沒有實施綜合性康復訓練,給患者提供簡要的康復指導。觀察組綜合性康復訓練包括康復評定、康復教育、肢體功能訓練(包括作業(yè)療法及運動療法)、言語訓練等??祻椭委熋刻?次,每次約40~60min,根據(jù)患者具體康復情況調(diào)整康復計劃,家屬參與患者的訓練計劃之中,協(xié)助患者訓練。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0d。
1.3 觀察指標
在綜合性康復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數(shù)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進行評定,改量表總評分為100分,評分60分以上為良,患者生活基本自理;評分為40~6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評分20~40分,為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依賴他人程度增加;評分低于20分,患者為完全殘疾,無生活活動能力,生活完全依賴他人。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腦梗死急性期后的康復治療至關重要。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的運動能力,改善患者肌痙攣癥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腦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組是腦梗死偏癱患者實施康復治療的理論依據(jù)和基礎,早期通過反復的訓練及外界刺激的感覺反饋,使患者建立正常運動模式,促進病灶周圍神經(jīng)元代謝,充分發(fā)揮腦的可塑性,從而促進功能重建。而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使患者生存質(zhì)量低下[1]。
對于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時間為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不再進展48h后開始實施康復治療,而國內(nèi)神經(jīng)病學專家認為,只要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腦卒中發(fā)病后的3~10h內(nèi)開始實施康復治療較為合適。一般認為康復治療時間越早患者康復的效果愈好。腦梗死的康復治療是早期、循序漸進、連續(xù)實施的過程,對于腦梗死患者康復來說,不但需要院內(nèi)康復訓練,更需要院外依照康復治療計劃進行的不間斷的康復訓練,患者院外康復訓練過程中,要進行隨訪,對患者功能恢復進行評定,調(diào)整康復治療治療,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康復治療效果[2,3]。
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給予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照組沒有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觀察組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早期綜合性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程度,促進患者康復。
[1] 吳頡言,趙康仁,徐平.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肌陣攣及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09,17 (5)∶526-529.
[2] 王麗,戴海琳.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7)∶1175-1176.
[3] 甄君,王俊峰,范建中.綜合康復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9)∶865-866.
R743.3
B
1671-8194(2013)13-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