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南陽 473010)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35例介入手術中的臨床效果
劉 建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南陽 473010)
目的 探討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介入手術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的麻醉藥物應用芬太尼,實驗組患者則應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麻藥用量、蘇醒時間及恢復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術后蘇醒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更短,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的丙泊酚用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的恢復率為(88.6±9.2)%,對照組為(71.6±6.8)%,二者具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如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結論 在介入手術中應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縮短病人的蘇醒時間,其對患者的損傷少,術后恢復快,適宜在術后疼痛輕、切口創(chuàng)傷小的介入手術中推廣應用。
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介入手術
在臨床治療中,介入手術是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其具有一定特殊性,故對臨床麻醉具有較高要求。據(jù)相關研究顯示[1],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進行麻醉,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有助于減少副作用,加快認知功能恢復,在介入手術中是一種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我院為探討瑞芬太尼、丙泊酚復合麻醉在介入手術中的療效,特對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應用了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取得了較好的麻醉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在26~84歲,平均(51.3±2.3)歲,體質(zhì)量在49~76kg,平均(62.3±2.5)kg。所有患者均無貧血、凝血功能異常以及嚴重肝、腎、心功能異常。近期內(nèi)均未服用過抗纖溶藥、止血藥、抗凝藥。隨機將35例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17例、對照組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前需禁食8h,術前半小時均應用0.5mg阿托品,肌內(nèi)注射。入室后,建立靜脈通路,對病人的生命體征(包括血氧飽和度、呼吸、心率、血壓等)進行監(jiān)測。使用維庫溴銨(0.08~0.1mg/kg)、福爾利(0.3mb/kg)作為麻醉誘導藥。
實驗組:應用瑞芬太尼(1μg/kg),使用微量泵持續(xù)靜脈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初始泵入速度為每小時8~10mg/kg,然后逐漸減少劑量至每小時5~7mg/kg;瑞芬太尼的初始泵入速度為每分鐘0.25μg/kg,然后逐漸減少劑量至每分鐘0.1μg/kg。對照組:應用芬太尼作為持續(xù)麻醉藥物,劑量為5μg/kg,使用微量泵間斷性泵入藥物,并間斷追加2~3μg/kg芬太尼,同時持續(xù)靜脈泵入丙泊酚,丙泊酚的泵注速度、劑量同實驗組。
兩組患者均在必要時追加維庫溴銨維持肌松,劑量為首劑量的30%~50%。在手術快結束時,同時保證在應用完肌松藥35min后,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比較兩組患者的麻藥用量、蘇醒時間及恢復情況。
1.3 療效評價
使用DSST(數(shù)字符號替換測試)評分法評價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在停止用藥10min后,讓患者在1.5min內(nèi)快速掃視110個數(shù)字,根據(jù)提示的符號、數(shù)字間的替代關系,使用指定符號替代數(shù)字,將1.5min內(nèi)替代正確的數(shù)字作為DSST分數(shù)。術后DSST/術前DSST× 100%=恢復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處理,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進行t檢驗或卡方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蘇醒時間比較,詳見表1。從表1可知,實驗組的術后蘇醒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更短,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的低血壓、心動過緩發(fā)生率分別為22.2%、11.1%,均顯著低于對照組(41.2%、29.4%),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蘇醒時間比較[n,%]
實驗組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分別為(648.1±350.2)μg、(148.2±30.5)μg,對照組的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分別為(457.6± 148.3)μg、(178.2±50.3)μg,實驗組的丙泊酚用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如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比較,詳見表2。由表2可知,兩組患者的術前DSST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DSST評分均較術前顯著下降(P<0.05),且實驗組的下降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恢復率為(88.6±9.2)%,對照組為(71.6± 6.8)%,二者具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比較(,分)
項目實驗組(n=17)對照組(n=18)術前DSST45.2±15.844.8±14.9術后DSST38.2±14.830.7±15.4恢復率(%)88.6±9.271.6±6.8
芬太尼是傳統(tǒng)的麻醉用藥,其具有呼吸抑制、蘇醒時間長等缺陷[2]。瑞芬太尼作為阿片μ受體激動劑新型藥物,其藥代學特性獨特,其在組織及血液中的非特異性酯酶的水解作用下發(fā)揮藥效,起效更快,其在效應室、血液的平衡半衰期在1.3min左右,時效半衰期更短,同時不會因輸注時間縮短,用藥總量減少而發(fā)生變化[3]。也就是說,不管輸注時間長短,血藥濃度的半衰期都會保持在4min。但是芬太尼的半衰期時間則與輸注時間呈正相關,即輸注時間越長,半衰期時間越長,若輸注時間為4h,其半衰期將會延長至256.5min[4]。與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的藥代學特性可使其在加快輸注速度、延長輸注時間的同時,避免了引起呼吸抑制,所以其應用優(yōu)勢明顯比芬太尼更明顯。丙泊酚為短效靜脈麻醉藥物,其具有作用時間短、起效快、不良反應少、恢復快的優(yōu)點。在眾多的臨床實踐中,丙泊酚的臨床療效均得到了有效證實。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術后蘇醒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更短,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的低血壓、心動過緩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丙泊酚用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恢復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為(P<0.05)。由此說明,在介入手術中應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縮短病人的蘇醒時間,其對患者的損傷少,術后恢復快,適宜在術后疼痛輕、切口創(chuàng)傷小的介入手術中推廣應用。
[1] 薛曉東,楊改生,夏舒萌,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輸注聯(lián)合喉罩通氣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0):961-963.
[2] 呂志瑞,姜麗華,吳成富,等.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在顱內(nèi)動脈瘤破裂急診介入手術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內(nèi)·外科版),2009,22 (7):603-604.
[3] 陳孟,何歡.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介入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6):377-378.
[4] 王君艷,白栓成,賀翠蓮,等.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對腦血管介入手術患者循環(huán)及蘇醒的影響[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09,41 (3):371-372.
R614
B
1671-8194(2013)27-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