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涕能保護鼻黏膜
新鮮的蔥里有黏黏的汁液,有的朋友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洗蔥的時候就用清水給它洗掉了。這個汁液叫做蔥涕,有止血之效。
如果不小心被刀劃傷,用帶著黏液的蔥葉內(nèi)膜貼在傷口上,就能止血,還能防止傷口發(fā)炎,以后不容易留下疤痕。
有意思的是,蔥涕的功效正好跟鼻涕的作用有些像。正常情況下,鼻涕是保護鼻黏膜的,既能濕潤鼻腔又能防止病菌入侵。蔥涕對鼻黏膜也有同樣的保護作用,而且還有止鼻血的功效。
患有慢性鼻炎的人,有時候會覺得鼻子里面特別干燥發(fā)癢,忍不住想去掏一下,一不注意就破了,會流血。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干凈的藥棉蘸上蔥涕,塞到流血的鼻孔里,就能止住了。此外,平時也可以經(jīng)常用蔥涕來滴鼻子,有消炎的作用。
蔥保存一段時間后,如果能取到的蔥涕比較少,那么可以把蔥搗爛,加一點點白酒,放入干凈的紗布里,絞出汁液用,也是可以的。
蔥白連須能治頭痛、鼻塞
大家平時做飯用到蔥,往往一刀就把蔥的根須給切掉了。實際上,蔥須可以治病,是一種中藥。蔥須連同少量蔥白切下來的這一段,中醫(yī)叫它蔥白連須,能夠祛散風寒。
有人會問,廚房里很多吃的東西,像生姜等都有散風寒的作用,那蔥須與生姜及其他散寒的東西比起來,有什么區(qū)別呢?
區(qū)別就在于,蔥須的主要特點是一個“通”字。用它來調(diào)理風寒感冒,有兩大作用:一是能通鼻塞,二是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痛是因為不通,通了則不痛了。
很多人平時得了風寒感冒或者著了涼,都知道要喝姜糖水。但是,如果感冒時鼻塞或流鼻涕,往往你喝完姜糖水以后,還不能很快緩解。因為姜主要起到散寒的作用,而通氣還要靠蔥,這時用蔥白連須才管用。如果感冒頭特別痛,也要用蔥白連須效果才好。
蔥須除了能散風寒、通鼻塞,還能消炎殺菌、抗病毒,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如果你受了點涼,感覺鼻子有點堵了,或是有點兒流清鼻涕的現(xiàn)象,就可以馬上用蔥白連須煮水喝,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方法:1.把洗干凈的蔥白連須放到冷水里煮。2.水開了以后,最多3分鐘,就立即關(guān)火,趁熱喝。
如果小孩不愿意吃蔥須,讓他聞一下蔥須的味道,也有一點通鼻塞的作用。
如果風寒感冒比較重了,可以用蔥白連須,再加上幾片生姜和少許陳皮,一起煮水喝。
水開以后,煮3~5分鐘就可以了。因為我們是要用蔥姜的發(fā)散性來驅(qū)走風寒,所以,水煮的時間不可以太長,否則,蔥姜的有效成分就會揮發(fā)掉了。
為什么調(diào)理重感冒時,用蔥白連須煮水還要加生姜和陳皮呢?因為生姜發(fā)汗、散風寒的作用特別強,而陳皮是保護脾胃的。感冒的人一般胃口不好,這樣煮水喝的話,既可以把風寒散掉,又可以把胃口不開的問題也解決了。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給他放陳皮。因為孩子感冒往往跟消化不良有關(guān)系。
這個方法是針對風寒感冒的。如果感冒鼻塞,同時還感覺嗓子疼痛,那就不要放姜了,而要放白菜根和蘿卜皮,再加一兩個蔥須一起煮水喝。
即使沒感冒,平時做菜的時候,也不要隨手把蔥須扔了。把蔥須切下來后,曬干保存起來。等到有人感冒的時候,用這個干的蔥須煮水也會有一樣的效果。
涼拌蔥須開胃又防病
很多人不知道,蔥須是可以當菜吃的,你可以用新鮮的蔥須做一道涼拌的小菜。
方法:1.把蔥須切下來洗干凈,用鹽腌一下,這樣它就沒有那么辣了,大概腌10分鐘左右。2.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拌上調(diào)料。
我們家一般會拌點糖和醋。因為蔥須是比較辣的,拌上糖醋以后,就能減輕它的辣味,吃起來不會刺激到胃。
涼拌蔥須是一道很開胃的小菜,能幫助消化,還有預防感冒的作用。它對慢性鼻炎的人也有幫助。
吃蔥須一般吃新鮮小蔥的根,比較鮮嫩。北方的大蔥保存時間長,根比較老。老的蔥須就切下來曬干,留著感冒時煮水喝。
有的人覺得,蔥須上有泥沙比較臟,其實,只要撒上面粉,好好泡洗,就可以把蔥須洗干凈。洗的時候,先不要把蔥須切下來,要整根蔥一起洗。
一次電視節(jié)目,我與央視著名的老牌主持人張悅老師同臺。張悅老師曾主持家喻戶曉的《為你服務(wù)》節(jié)目,生活經(jīng)驗也很豐富,她教了一個好玩的方法:把蔥須放水里,轉(zhuǎn)著圈洗。我回家后,把自己的方法跟這個新辦法一結(jié)合,發(fā)現(xiàn)這樣洗蔥須更加輕松了。
首先,把面粉撒在蔥須上,輕輕搓一搓,然后抓住蔥葉的部分,把蔥須放進水盆里,轉(zhuǎn)著圈攪動。你可以順轉(zhuǎn)幾圈,再逆轉(zhuǎn)幾圈,這樣泥沙就很容易洗掉了。這個轉(zhuǎn)圈的方法,跟洗衣機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
蔥葉可防血脂升高
北方的大蔥有個特點,蔥白部分越長的,口感就越好,適合生吃。這樣的蔥,蔥白吃起來并不太辣,而是帶甜味的。蔥白部分短的,相對就比較辣,適合做菜。
北方人喜歡蔥白,而對蔥葉興趣不大。超市賣的大蔥,往往把蔥葉整整齊齊地切掉了,就留下一截綠色的蔥稈和白色的蔥白。
其實,蔥葉切掉了很可惜。它是入肝經(jīng)的,有清血脈、降脂的功效。吃蔥葉能提高肝臟分解血脂的能力,對預防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有幫助。小蔥的蔥葉、大蔥的蔥葉,都有這個功效。
蔥放的時間長了,蔥葉就發(fā)黃發(fā)蔫,不能吃了。但我建議你也不要扔掉它,可以用來煮水泡腳。
蔥葉水泡腳能預防凍瘡。蔥葉是通血脈的,能改善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讓雙腳暖和起來,也就不容易被凍了。
夏天被空調(diào)凍到了,也可以用蔥葉水泡腳來去寒氣。蔥葉水還有殺菌的作用,對輕微的腳氣也有幫助。
泡腳的水溫不要太高,否則發(fā)汗太多,會使人氣虛。
其實,吃蔥也有發(fā)汗的作用。所以愛出汗的人,特別是出汗以后體味比較重的人,最好不要吃太多蔥。
吃滋補的中藥時,最好少吃蔥。因為蔥是散的,會干擾補藥的效果。特別是不要跟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這些含有熟地的補腎藥在一起吃,否則會影響療效。
吃蔥不留口氣的小竅門
南方人吃小蔥,蔥葉是精華部分。小蔥葉很嫩,一般是不下鍋的。切成細細的蔥花,湯燒好了以后趁熱撒進去,一燙就熟。吃面條的時候,假如是湯面,蔥花是放在碗底的,再盛入熱湯面,拌勻了吃。假如是拌面呢,碗里先放面,蔥花撒在面條上,再澆上一勺燒得滾燙的豬油,蔥花的味道頓時就飄散出來了,那叫一個香??!
小蔥是清香,而大蔥味道則比較厚重。
北方人愛吃大蔥,但涼拌豆腐時一定會用小蔥。因為大蔥的葉子是不適合生吃的,吃完會讓人產(chǎn)生很重的口氣。
小蔥的蔥葉香,怎么吃都行。很多南方人認為,北方人吃大蔥,會口臭。
怎么吃蔥葉才能不產(chǎn)生口氣呢?其實很簡單:大蔥葉一定要見油,而且最好是葷油。蔥葉做菜,配肉類很合適,切成段當調(diào)料一起烹調(diào),比用蔥白還解油膩。
(摘自《飲食與健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