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朋友在與癌魔抗爭了半年之后還是撒手人寰。葬禮上,她10歲的孩子一聲不吭地坐在一旁,臉色蒼白。
“自從明白他母親再也回不來了,孩子一句話都不說,天天靜靜地坐在角落里,不吃飯,也不睡覺?!迸笥训恼煞?qū)ξ艺f,“當初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他母親生病的事一直瞞著他,直到她去世。”可沒想到,當孩子知道母親去世的消息時,不是大哭,而是用惡狠狠的眼神盯著父親。從此,他不再和父親說話。朋友的丈夫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聽到這里,我突然有些明白:也許,孩子是在責怪父親沒有告訴他母親患癌將不久于人世的事。當他知道了,卻再也沒有機會和母親說最后一句話。
我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和爺爺生活在一起,與爺爺?shù)母星楹苌?。沒想到,在一次例行身體檢查中,爺爺被查出是胃癌晚期。朋友看著每天開心玩在一起的爺孫倆,糾結(jié)著到底要不要把實情告訴孩子。當時孩子只有7歲。權(quán)衡再三,朋友決定把實情告訴孩子。有人勸阻她,孩子這么小,并不知道死亡是什么,與其讓他提前不開心,不如讓他快樂地和爺爺度過剩下的半年時間。
最終,朋友還是鄭重地告訴了孩子:“爺爺在半年之后就會離開我們?!焙⒆勇犕?,立刻哇哇大哭起來。雖然他不一定知道死亡是什么,但他隱約明白,半年之后,他就再也看不到爺爺了??尥曛?,孩子很認真地對朋友說:“媽媽,我一定不會在爺爺面前表現(xiàn)出傷心來。”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每天一大早就起床陪爺爺慢跑;而在這之前,無論爺爺如何“威逼利誘”,他都沒有按時起過床。每逢考試,雖然朋友從來不給孩子壓力,但孩子也會力爭第一,他說:“我考第一,爺爺會很高興的。”周末,他也整天膩著爺爺,陪爺爺下棋、散步、遛狗,和爺爺說悄悄話。有時有事出門,他也會第一時間跑回家,盡量縮短爺爺在家等他的時間。
半年后,爺爺還是走了,孩子哭得厲害,但情緒似乎并不很低落。孩子小大人似的說:“爺爺雖然走了,但我和爺爺度過了最開心的日子,我把心里的話都對爺爺說了,爺爺會開心地在天上看著我?!?/p>
后來朋友說,幸好當時沒有瞞著孩子。不然,孩子肯定會責怪她剝奪了他和爺爺最后相處的快樂時光。
雖然孩子小,但不代表孩子沒有自己的情感。我們總以為避諱死亡是在保護孩子。不承想,大人們的自以為是,反而破壞了孩子與至親的人最后難能可貴的相處機會。有些遺憾可以彌補,而這樣的遺憾卻永遠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