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滿生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機械通氣技術治療30例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觀察
曾滿生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目的:探討機械通氣技術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行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和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30例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經過我院機械通氣技術治療,痊愈28例,死亡2例。結論: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采用機械通氣技術進行治療,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對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機械通氣;重癥支氣管哮喘;臨床觀察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導致其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對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平喘、解痙、吸氧和抗炎等常規(guī)治療雖然能夠對病情起到一定的緩解和控制作用,但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后病情還會持續(xù)發(fā)展,進展為重癥支氣管哮喘,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機械通氣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重癥支氣管哮喘治療技術,在危重支氣管患者的搶救中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30例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研究,采用機械通氣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0歲,病程1~20年;所有患者按照重癥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病史、體征、臨床癥狀、影像學和實驗室檢驗等均符合標準,確診為重癥支氣管哮喘;本組患者入院時均表現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大汗、雙肺羅音,焦慮等,有6例患者高熱、3例肺部濕羅音,2例意識模糊,1例昏迷。
1.2 方法 本組患者均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機械通氣進行治療。①所有患者均給予血氧飽和度、心電圖、血壓監(jiān)護,進行吸氧,氧流量設置為4~8L/min;②常規(guī)藥物治療。所有患者采用400~1000mg/d的大劑量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治療,經靜脈給藥;12例病情較重患者給予氨茶堿治療,首次劑量4~6mg/kg稀釋后靜脈推注(15min以上),再以0.6~0.8mg/(kg·h)進行靜脈泵入維持;硫酸沙丁胺醇和溴化異丙托品霧化吸入均為4次/d。其他藥物治療還包括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霧化吸入祛痰,呼吸興奮劑尼可剎米治療,補充液體,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合并癥患者進行降壓降糖和強心利尿藥物治療[1]。③本組30例患者經常規(guī)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均給予機械通氣治療,其中6例患者行面罩無
創(chuàng)正壓通氣,其余24例患者行有創(chuàng)插管通氣,其中13例經鼻氣管插管,11例經口氣管插管,6例面罩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行壓力支持(PSV)加氣道內正壓(CPAP),初始設置PSV為10cm H2O,CPAP為0cmH2O,逐漸增加PSV使得患者的呼吸頻率下降至<25次/min,最大呼吸潮氣量≥7m l/kg,逐步增加CPAP至3~5cm H2O;其余24例有創(chuàng)插管通氣患者,4例出現人機對抗的患者給予鎮(zhèn)靜劑對自主呼吸進行抑制,采用A/C模式,待患者狀態(tài)平穩(wěn)后改為壓力支持(PSV)加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模式;呼吸機參數設置:吸呼比>1∶2,VT6-8ml/kg,呼吸頻率10~20次/min,吸氣時間0.7-1.0s,吸氣壓<25cm H2O,呼氣末正壓0~3cm H2O,PSV12-20cm H2O[2]。
1.3 機械通氣撤離指征 患者自主呼吸平穩(wěn),雙肺羅音消失,心律基本正常,血氣分析指標明顯改善,胸部檢查肺炎消失,氧合指數大于300,符合以上指征可以停止機械通氣轉為常規(guī)治療。
1.4 觀察指標 觀察本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的改變情況,包括PH、PaO2、PaCO2、SpO2等血氣指標,并對患者血壓、心率、心律、治療轉歸等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本組治療前后對比采用t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情況 本組30例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經過我院機械通氣技術治療,痊愈28例,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和血氣分析指標恢復正常,有2例患者應多器官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2.2 治療前后指標變化 經過機械通氣技術治療后,患者在心率、呼吸、PH、PaO2、PaCO2、SpO2指標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s)
表1 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對比,*P<0.05。
/%治療前158±20 36±6 7.2±0.3 50.7±13.6 68.7±7.9 81.4±時間心率次/min呼吸次/min PH PaO2/mmHg PaCO2/mmHg SpO27.5治療后85±15*17±6*7.4±0.2*92.5±14.6*36.5±6.5*97.2±8.6*
近年來,重癥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采用平喘、解痙、吸氧和抗炎等常規(guī)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嚴重哮喘患者仍需要機械通氣治療,以降低病死率。本文所選取的30例患者采用機械通氣治療,心率、呼吸頻率明顯降低,降低了呼吸機做功,緩解呼吸機疲勞;PH、PaO2、PaCO2、SpO2指標均明顯改善,降低堿中毒和低碳酸血癥等癥狀的發(fā)生率。研究表明,在重癥哮喘早期使用無創(chuàng)面罩正壓通氣,可緩解病情,且避免插管;對病情惡化患者應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加強監(jiān)護和護理,待病情改善后改用無創(chuàng)通氣,符合撤離指標后改用常規(guī)治療,以降低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采用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掌握正確的適應證,做好參數設置,加強監(jiān)護和盡早撤機,可以取得滿意效果。
[1]錢源,魯保龍.正壓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35-36.
[2]羅倩.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2):42-43.
R562.2+5
A
1007-8517(2013)21-0091-01
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