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飄逸
朋友發(fā)給我一張名為《幸?!返恼掌?,打開一看,只見在一座古老的青磚窯洞前,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小院內,兩把小木椅子上對坐著兩個身穿粗布衣服的娃娃。一個娃娃四五歲,表情寧靜,左手端著一只海碗,右手舉著筷子,筷子上挑著兩根長長的面條,正在送往對面弟弟的口中;弟弟兩三歲,天真無邪,坐在椅子上仰著脖子,張著嘴巴,身體前傾,去接哥哥送過來的面條。不看其它,只是看到這個場景,就足以將人引入濃濃的幸福之中。
順著畫面繼續(xù)向下看,一只半大的小雞,翅膀還未長全,只見它雙腳交錯,穩(wěn)穩(wěn)地站立在面條的斜下方,長長的脖子向上伸著,頭努力地昂著,嘴巴微微張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哥哥筷子上的面條。叫人忍俊不禁??稍谛^之余,我不覺被這只小雞震驚了,同時對攝影者的構思連連稱妙。
我趕忙打電話和朋友說:“那只小雞絕對是這張圖片的點睛之筆?!彼残χB連稱是,他說:“在那只小雞看來,面條就是它的幸福,而對我們來說,成天追求幸福,卻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p>
是啊,如果只是一碗面條,小哥哥舍不得吃而喂給弟弟這種設計,常常會把我們帶入一種天真無邪的親情被傳遞的幸福中去,而這樣的口味也未免太過于平淡化和大眾化。可是攝影者將等待面條的小雞捕捉到了鏡頭里,立刻把人拉回到了對生物最原始的幸福的思考之中。
面對目前紛繁復雜的社會,人類無限膨脹著深井般的欲望,使得人們在物質生活不斷攀升的基礎上,幸福指數(shù)卻明顯下降?!澳阈腋幔俊币欢瘸蔀榘傩找娒嬲務摰臒衢T話題。更多的人紛紛詢問:我們的幸福哪里去了?
小雞的動作給了人類最好的回答。
不是我們不幸福,而是我們在不斷追逐幸福的過程中,不停變換幸福的參照物,不停拔高幸福的指數(shù),以致我們逐漸忘卻了最初為幸福設定的含義,從而使我們的心逐漸遠離了幸福,甚至失去幸福。
對于那只小雞而言,能有一頓美餐,哪怕只是撿到主人掉下來的一根面條吃,那便是它最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