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旭
公元前362年,宋桓侯繼位,成為宋國國君。
有一天,太監(jiān)來報,有一位游方的和尚拿著圣上的信物前來求見。宋桓侯一聽,忙吩咐太監(jiān)速速請和尚入書房。
在書房內接見之人,可見與宋桓侯感情非同一般。這個游方的和尚三年前曾經施救過宋桓侯。
那時宋桓侯剛出宮,就被一群不明真相的人劫持到深山密林里,讓他交出宮中出行的信物。這是一群膽大妄為的盜賊,竟然把偷盜的目光投到了宮中。就在眾盜賊千般施展酷刑逼供之際,有一和尚現(xiàn)身,盜賊丟下宋桓侯,逃之夭夭?;貙m后,為了答謝和尚的救命之恩,宋桓侯特贈給對方一件信物。
和尚被太監(jiān)帶來,宋桓侯歡喜迎接到門外。
賓主落座后,和尚從懷里掏出一扇木雕窗,說:“陛下,請收下本僧的這扇木雕窗吧!”宋桓侯聽后很詫異,忙問:“恩人,為何你要贈送我一扇木窗呢?”“陛下,你只是站在室內隔著窗戶望著外面的世界,目光范圍只有窗口那么大。因為室內安全,可以遮風擋雨。你應該走出去,站在外面的世界隔著窗子看室內?!甭犕旰蜕幸幌?,宋桓侯一頭霧水,疑惑道:“還請恩人明示!”和尚說:“本僧近日得知,陛下提拔重用子罕,拜為相。大臣子罕向陛下諫言:‘國君新繼位,急需得民心臣意,受到擁戴。如果您在人們心中是和善仁慈的形象,賢臣會擁,子民會戴,人們就會忠心相隨,否則的話,是背道而馳。陛下當時一定很高興遇到這樣體憐的忠臣。于是采納了他的建議,褒揚之事,賜予名利,由陛下完成,這是眾人都喜歡的,讓陛下唱紅臉戲。而子罕主動請纓代辦懲處壞人等這些得罪人的事,是眾人都怨恨的,他唱黑臉戲。這樣表面看來,子罕把‘壞事拉到自己頭上來替您承擔,不久后您就會以仁義揚名天下!陛下當時肯定心中大喜驚呼:‘真是好主意,從今往后我只做好人,必將贏得人心!其實不然,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陷阱,我不能看著陛下站在‘室內推開‘窗子看世界,長久勢必會釀成大禍,那將是你我都不愿意看到的凄慘風景!”說完,將木窗放下,就起身告辭了。宋桓侯聽后一愣,半天沒有緩過神。
就在宋桓侯發(fā)愣之際,有位太監(jiān)匆匆跑來稟報:“陛下,好險啊,剛才進宮來的和尚是別國派來的說客,專門挑撥離間,使君主不和,自相殘殺,他們可以隔山觀虎斗,坐收漁利……”宋桓侯聽后大吃一驚,忙命令:“那還不派人把說客抓回來!”
太監(jiān)應諾一聲匆匆出去,接著全城開始大搜查,尋找那位和尚。折騰幾日,結果是連和尚的影子都沒有看見。
和尚消失之后,開始,宋桓侯還將信將疑和尚的話,沒事的時候會拿起和尚贈給的木雕窗子看一看,后來就放松警惕,宋桓侯把懲罰大臣的重權全部交給子罕處理,從不過問,他只管賞賜功臣。此后,宋桓侯不需接納大臣們仇恨的目光,笑臉迎來相送,好不舒心愜意。
細水之流匯成浪濤,朝里朝外就知道刑罰大權掌握在子罕手里,而宋桓侯對此不聞不問,不再懼怕這位皇帝,而懼怕的是那個操縱大權的子罕,大家心知肚明,哪天得罪了這個人,會落得個莫須有的罪名,這一項就會吃不消。大家都擔心有天會犯事,于是私底下都向子罕靠攏,感情投資。子罕說話的威力凌駕于皇帝的金口玉言,漸漸群臣疏遠了宋桓侯,這樣無形之中形成一股巨浪,沖向宋桓侯的金鑾殿。
7年后,子罕的勢力越來越大,聯(lián)合眾臣廢除了宋桓侯,自己當了國君。宋桓侯灰頭土臉地離開了王宮。
半路中,衣不蔽體的宋桓侯再次遇到了和尚。和尚又送給他一扇木雕的窗子,說:“陛下當初若肯聽我的忠言勸告,今天怎能會落到如此落魄的下場呢!當初我進宮見你,那個太監(jiān)居然是子罕的心腹,你尚執(zhí)迷不悟,我送你的窗子算白送了。今天送這扇窗子,讓你明白,為何自己只做好人卻敗給了專做‘惡人的子罕。道理很淺顯:‘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就是說,開明的國君以賞罰兩種手腕駕馭群臣。要將賞罰兩種權力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不然定有亡國的危險。因此,失去了公正分明、明辨是非的能力,結果不存在好人與壞人……”說完哈哈大笑離去。
宋桓侯從懷里掏出另一扇窗子,放在一起,看了一眼,已經淚水滂沱,他再也推不開窗子,站在外面世界看室內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