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你們年輕人天天在外面跑,信息比較靈通。我問你,你認為中國和日本,會不會因為釣魚島打起來?”在上海虹口區(qū)某海軍干休所,九旬老人薩本茂見到登門拜訪的記者,第一句話就提起了中日釣魚島爭端。人老心不老,薩本茂心中仍時時刻刻關注著祖國的國防大業(yè)。
薩本茂,我國海軍著名的應用化學家,她從事艦船應用化學研究,完成了67項重大科研成果和技術革新,其中2項填補我國空白;因乙炔清凈劑、快速涂鍍銦溶液、艦船尾軸防腐涂料等發(fā)明,她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一人榮獲三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特別是艦船尾軸包覆玻璃鋼技術創(chuàng)造出世界先進水平,至今為中國海軍所用。她還是“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學家”評選活動中入選的唯一女性,薩本茂告訴《新民周刊》 :“我們家是1949年以后,改回蒙古族的。1949年以前,你自稱蒙古族會被人瞧不起?!?/p>
提起自己親歷的往事,與家族的悲欣,薩本茂說:“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教訓,大恥辱,需要我們后人記取。勿忘國恥,一定要提高全民國防意識,提升國防實力,只有這樣,歷史才不會重演。” 國防夢一直是薩家人的雄心壯志。
詩人之后,海軍世家
1924年,薩本茂出生在福建的一個鐵路職工家庭。追溯過往,入閩薩家是元代大詩人薩都剌之后,薩本茂是薩都剌的第十八世后人。薩都剌一生留下了八百多首詩詞作品,人稱燕門才子,他的繪畫作品《嚴陵釣臺圖》、《梅雀》等,現(xiàn)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薩家在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人物,則要數(shù)薩本茂的叔公——海軍名將薩鎮(zhèn)冰。甲午戰(zhàn)爭時,薩鎮(zhèn)冰奉命守衛(wèi)渤海灣口的日島。1895年1月底,日島保衛(wèi)戰(zhàn)爆發(fā)。日軍以18艘艦艇分四批輪番進攻,并從已被日軍占領的威海衛(wèi)南北炮臺以猛烈的炮火狂轟日島,在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薩鎮(zhèn)冰始終沉著指揮反擊,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彈盡臺毀,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后才撤回劉公島。
之后,薩鎮(zhèn)冰親歷重建清朝海軍,又曾任民國海軍總長。1946年,薩鎮(zhèn)冰被授為海軍上將并退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等職。
提及薩鎮(zhèn)冰對自己的影響,薩本茂老人告訴記者:“叔公官做得很大,但一生清廉,愛國、愛民,并且能做到救死扶傷,忠于職守。比如甲午戰(zhàn)敗,很大程度是由于清廷挪用海軍軍費。作為軍人,叔公責無旁貸堅持抗戰(zhàn),在日島炮臺堅守。戰(zhàn)后他回到福建,由于沒有積蓄,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只能以賣字為生?!?994年,薩本茂在紀念甲午戰(zhàn)爭一百年的回憶文章中如此寫道:“叔公九十壽辰時,賀客盈門,有人向他請教長壽之道,他答:‘不貪。我想,這‘不貪兩字正是薩鎮(zhèn)冰先生人品與性格的真實寫照?!彼_本茂進而解釋,不貪,就是不貪杯、不貪色、不貪財。
另一個令薩本茂老人動容的,則是薩鎮(zhèn)冰的堅貞。薩本茂告訴記者:“在守衛(wèi)日島炮臺期間,叔祖父一度生了很重的病,不得不回到‘康濟號艦上。他的夫人陳氏從福建趕來看他,他不讓看,下令把舷梯撤掉,還說,‘這是什么地方?今天是什么日子?告訴她就當我死了,叫她速回!夫人沒見著夫君,垂淚而歸,當年回到福建,就去世了。為此,當時三十多歲的薩鎮(zhèn)冰終身未再娶,直到94歲離世?!?/p>
漂泊歲月,親歷國恥
中國近代許多著名的艦船,都與薩家有關。比如中山艦,就是薩鎮(zhèn)冰買回來的。最近,薩本茂老人來到位于浦東臨港的上海航海博物館,當坐在輪椅上的她看到中山艦模型,看到老照片——抗戰(zhàn)時期武漢會戰(zhàn)陣亡的族兄、中山艦艦長薩師俊,薩本茂一下子潸然淚下,站了起來。在過往的歲月里,這些買來的艦艇,并不能保證國土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康,甚至連薩鎮(zhèn)冰自己的家人親戚都很難獲得庇佑。薩本茂的少年時代,也是在抗戰(zhàn)的艱苦歲月中一路走來,許多往事,歷歷在目。
“日本人進青島,原本的鐵路局解散,我就隨著家人往外逃。一路逃到上海,再準備從上海逃到福建老家?!彼_本茂說,“我們連夜從上海出發(fā),坐著木船,逃到舟山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大風大浪,實在過不去,這時候我弟弟生病,肺部積水,路費又花完了。無奈只能坐木船回上海。那時候,我們七個兄弟姐妹,就指望父親從成渝鐵路和后來的湘桂鐵路工作單位寄來錢,根本不夠用,只能靠舅舅接濟。”
抗戰(zhàn)期間,薩本茂一度住在上海中山公園附近?!澳菚r候,中山公園以西就是郊區(qū)了,日軍用鐵絲網(wǎng)隔離市區(qū)與郊區(qū)。市區(qū)的人只能吃戶口米,根本不夠吃,于是就有人偷偷從鐵絲網(wǎng)外邊販運一些米進來,藏在身上衣服里褲兜里帶進來。我親眼看到日本兵用刺刀,一刀刺死偷運米的小販,太慘了?!?/p>
上世紀40年代,她跟隨父母弟妹遷居福州。1944年,福州淪陷。那一段歲月,薩本茂甚至女扮男裝,以躲避日本人。
不過,沒想到的是,薩家祖輩的國防夢想,卻由這個小女孩繼承了下來。
居里夫人式女杰
在舅舅的接濟下,1950年,薩本茂完成了在福州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化學系的本科學業(yè),先后任福建省科學館化學實驗室指導員和福州一中教師。1952年她再一次來到上海,到天原化工廠工作。1955年她調(diào)往海軍航標工廠,1959年再調(diào)解放軍4805工廠,從事海軍裝備維修工作,先后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被譽為“人民海軍居里夫人式女杰”。時任海軍政委李耀文上將曾題詞稱贊她:“嘔心瀝血四十年,碩果累累獻海防”。
說到薩本茂的科研成果,最早的一個就是乙炔氣。薩本茂在《愛我中華 愛我艦船》一文中就如此寫道:“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沿海和長江下游的航標燈主要用乙炔氣,由屬于軍管的上海天原化工廠的乙炔車間生產(chǎn),其主要原料是美國進口的電石和法國進口的清凈劑——黃粉。由于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遏制、禁運,這兩種原料都斷檔了。1952年,我在該廠當技術員,海軍司令部海道測量部蒲錫文副部長幾次來廠講重要性、迫切性。我懷著絕不能讓外國人看笑話的心情,意識到這是一場反封鎖的斗爭,于是沒日沒夜地干。”
回首當年,年輕的她把鋪蓋搬到廠里,白天從郊區(qū)跑到市區(qū)圖書館查文獻找資料;晚上一頭栽進實驗室做實驗。為了找到準確的配方數(shù)據(jù),經(jīng)常通宵達旦。經(jīng)過鍥而不舍的努力,她在一百多個配方實驗中,找到了一種,終于研制成功。這種國產(chǎn)的乙炔清凈劑其性能、質量,可與法國生產(chǎn)的乙炔清凈劑相媲美,但美中不足的是,容易糊住燈嘴。針對缺陷,薩本茂用3個月時間,最終從3種全新配方中篩選出一種不沾燈嘴且耐用值高過法國同類產(chǎn)品12.5倍的乙炔清凈劑。薩本茂的科研成果,填補了我國這一產(chǎn)品的空白,并一舉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1959年,世界上第一根艦船尾軸包覆玻璃鋼新技術在中國誕生,它大大節(jié)約維修成本,這項新技術迅即也被國內(nèi)外民用船舶廣泛采用。這也是薩本茂的科研成果。
“文革”期間,整整九年,薩本茂在參加體力勞動之外,還給工友們上技術課,與此同時,在僅有1平方米的、由工友幫助壘起來的“實驗室”里,愣是搞出了20多項工藝改革。
聽到有人說,我們國防科研花那么多錢,沒搞出什么像樣的東西。薩本茂反駁說:“我們還是看看事實吧。事實是,50年代,我們造出了飛機、軍艦、坦克火炮;60年代我們造出了原子彈、氫彈、中近程導彈、中遠程導彈;70年代我們造出了科學實驗衛(wèi)星、照相偵察衛(wèi)星;80年代我們造出了洲際導彈、潛射導彈,巨型計算機,地球同步衛(wèi)星,太陽同步衛(wèi)星?!?/p>
如今,看到中國的航母馳騁萬里海疆,薩本茂感到欣慰。而說到她本人對海軍艦船做出過的重大貢獻,薩本茂只是說:“我能從一個普通的蒙古族女大學生,成長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級高工,這完全是時代的造就,我個人是微不足道的。工作中,我個人的體會是要有信心,不畏難,只要全力撲在工作上,沒有搞不好的事?!?/p>
(圖片提供:梁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