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淺
秘笈一:“貴人”
案例:新年后,林翔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外地一家知名雜志想請他去做執(zhí)行主編。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職位和薪酬都比現(xiàn)在高。但是,天上為什么會掉餡餅呢?
他打聽情況后,當機立斷飛去進行面試,經(jīng)過一番溝通,發(fā)現(xiàn)雙方的理念接近,一拍即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完成了地域上的跨越,更完成了從小編輯到執(zhí)行主編的跨越。只是,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有這么好的運氣。
直到有一天,林翔現(xiàn)在的老板聊起這件事,林翔才知道是他的同行秦朗推薦的。他和秦朗經(jīng)常切磋業(yè)務,他的謙虛、好學和敬業(yè),給秦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其實這本雜志的老板最初是想邀請秦朗坐鎮(zhèn),但無奈秦朗不愿意離開原來的城市,想著“肥水不留外人田”,便舉薦了林翔。
點評:真誠相待交下來的朋友,不論是同行還是圈外人,都可能成為你的“貴人”,將你的事業(yè)推上一層樓。
秘笈二:增值
案例:同一批進公司的應屆畢業(yè)生大都愿意選擇去研發(fā)部門,因為在這家以研發(fā)為中心的公司,研發(fā)部的待遇和地位都是最高的。而齊峰卻服從安排,來到了工程部。在別人看來,工程部的工作都是最基本最辛苦的,每天和各種服務器打交道,屬于公司里最不起眼的服務部門。
然而齊峰有自己的打算。他對軟件開發(fā)沒有太大興趣,反而愿意鉆研這些機器。他所在的部門,很多同事要不轉去做研發(fā),要不就是安于現(xiàn)狀,所以當他提出要去參加培訓時,老板很支持,反正部門培訓預算其他人都不怎么用。
所以,齊峰在職場發(fā)展的初期,除了學到扎實的技術,還拿到了好幾個重量級的證書。幾年后,和齊峰一起進公司的同事還在研發(fā)部的高手林立中,為爭一個小小的主管位置費盡心思,而齊峰已脫穎而出,成為工程部的部門經(jīng)理。
點評:想升職,必須要進行自我升值,即使在不起眼的部門,也不能放松學習,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秘笈三:人脈
案例:依傳統(tǒng)的眼光來看,張娜算不上是個好員工。因為,她居然不加班,同事總覺得她不求上進。那么,她把加班的時間都拿去做什么了呢?原來她去參加了各種有趣的活動,比如繪畫、讀書會、心理學培訓和各種講座。通過這些活動,她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而這些人,來自于各行各業(yè),在和他們的溝通中,張娜拓寬了職場的視界,突破了自己辦公室的方寸之地。
沒過多久,老板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不愛加班的女孩,對很多行業(yè)都有很深刻的認識,常常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而事實上,張娜自己也有意識地在與這些朋友的交談中,尋找可能的商機,最后還真的促成了公司的幾單生意。
兩年后,張娜升任客戶經(jīng)理。有些人對于工作才不到兩年的張娜頗有微詞,但老板說:“如果你們也認識那么多朋友并拉到生意,別說兩年,就是你剛畢業(yè),我也升你?!?/p>
點評:人脈就像儲蓄一樣,雖然每次存入一點并不能一夜暴富,但是久而久之,它會帶給你豐厚的回報。
(責任編校 田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