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黃建新說他既然決定要幫兒子一把,就要讓兒子的畢業(yè)作業(yè)進入院線。黃雷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黃建新刻意沒有讓兒子在本科選擇上“星二代”的電影專業(yè),沒想到擋不住“子承父業(yè)”,黃雷在研究生的方向上還是選擇了電影創(chuàng)作,微妙的是他選擇了拍一部帶著“父子關系”的兒童喜劇片,在黃建新的電影中從未涉及過喜劇,他也承認自己為了拍電影,和兒子呆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從以上導演前史看《憤怒的小孩》,這部以兒童為主角,大牌云集當綠葉的家庭式喜劇,看起來并沒有那么大的野心,情懷倒是不少,小孩在其中看到同齡人的勇敢和創(chuàng)新,準爸爸媽媽在其中看到生養(yǎng)小孩的某種樂趣和無奈,爸爸媽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哭笑不得,總之,看童年,總是一件輕松事。
我們?yōu)槭裁匆x家出走?
在一個人的童年里,如果沒有出現(xiàn)過離家出走的念頭,應該也算是一種遺憾?!稇嵟男『ⅰ窙]有將小孩的出走簡單弱智化,“小孩很可憐,小孩很無辜”是以往中國式兒童劇所主力表現(xiàn)的形象,《憤怒的小孩》恰恰相反,將小孩成熟化、智能化處理,化身成為一個鬼靈精怪的時髦小帥哥,非常有當年《旋風小子》里小諧星郝邵文的魅力感。而離家出走的理由,也變得十分具有兒童視野的趣味性。在小孩的視野里,他看清楚了媽媽離開他是因為要盯著出國工作的爸爸,防止爸爸找小三,他清楚地歸納出了單身爺爺每天對待自己只會用同一個句式“起床、吃飯、寫作業(yè)”,最終導致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更為單純,爺爺請的保姆又丑又粗魯,做飯還很難吃。這一切的講述,都通過小孩世界的獨白串出,童趣溫馨又直戳成人世界的笑點,比如媽媽擔心小三,退休爺爺三點一線的生活,保姆的粗俗,從一個小孩的眼光看到大人們?nèi)椎氖澜?,大人所在意的事都成了小孩眼中的無聊事,這樣的離家出走,酷!
每個壞男孩
心里都有一個乖女孩
出走路上有妞相伴,這也是以往國產(chǎn)片兒童片中不會出現(xiàn)的片段,況且還是懵懂的趕時髦的“姐弟戀”。同為離家出走的小孩,妞的出走卻是一樁“來自山村的被父母賣出事件”,善良、淳樸、楚楚動人是妞的形象,惡作劇、古靈精怪是小孩形象,這兩個形象碰撞在一起,沒點情愫不好看,所以什么英雄救美啦必不可少,打情罵俏也必不可少,從一開始的妞的堅強獨立,到最后妞接受小孩的保護,這是一條完整的“摳女”線索,誰的童年里沒有一種保護欲和被保護欲?也許正是《憤怒的小孩》里沒有弱智化中國兒童,把單純的男孩女孩之間異性相吸之情放在孩童的世界中,讓人感受到那種低齡男女間美好情感的光彩。當然啦,影片的情感建立里沒有把“摳女”這條線寫得很清晰,只是片尾那句“爺爺每天都在看報紙給我找新的奶奶,而我長大了要把妞姐姐娶了當我老婆”,這句臺詞好熟吧,童年的你,有講過類似的話嗎?“我長大了要娶你”or“我長大了就嫁給你!”
大人很愚蠢,總是不懂得生活
在小孩的事件里,大人很愚蠢,因為大人總有大人的焦慮,這在小孩看來都是很簡單的事。《憤怒的小孩》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成功進入合家歡式市場。在小孩的視野里,他搞不懂以前看著沒什么魅力的爸爸,卻多了一個頭銜的原因,身邊突然美女如云,搞不懂爺爺這么大年紀了,不好好享受自由,還要很麻煩地再找一個奶奶。小孩搞不懂的事有很多,小孩卻用他的情趣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他自己樂意生活的世界,讓大人們只能在屏幕上意淫自己已經(jīng)回不來的童年,同時再想想自己究竟該如何鋪設下一代的世界?又如何從小孩的世界中學會放下?《憤怒的小孩》也并沒有像同是兒童題材的《看上去很美》那樣,去抨擊成人的世界、成人的制度,質疑成人的思維,反而是講小孩的焦慮和成人的焦慮如何碰撞出喜感,用兩個世界的差異來營造喜劇的橋段,形成小孩無罪,大人又很無辜的現(xiàn)代式家庭生活現(xiàn)狀。
十幾年前,有一部改編自很熱的同名小說的名為《男生賈里》的電影,曾經(jīng)在青少年中很具有吸引力,翻翻網(wǎng)絡上的相關影評,最經(jīng)典的是“主要是小說寫得好,給我們的想象太多了”,言語之間充滿著對電影呈現(xiàn)效果的抱怨,在網(wǎng)絡上敲入“國產(chǎn)兒童電影”幾個字,出現(xiàn)的片名有《別碰我的童年》(2011)、《小亮的夏天》(2011)等,都是很陌生的主創(chuàng),哪些進入了院線一日游,哪些只能在電影頻道亮亮相,或者直接做成DVD放進了資料館,這些甚至都很難引起寫作者的興趣去考證。關于國產(chǎn)兒童片的創(chuàng)作,再早可以追溯《三毛流浪記》,《閃閃的紅星》等,只是,近幾年的國產(chǎn)兒童電影中,始終出現(xiàn)不了如《菊次郎的夏天》、《冬冬的假期》這般被譽為大師創(chuàng)作的兒童世界的成人片。是國內(nèi)的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者低估了中國孩子的思辨能力,還是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的起點本身就起錯了點?2006年第六代導演張元導演的《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充滿了來自小孩的憤怒,雖充滿爭議但看得大快人心,這次黃雷的《憤怒的小孩》沖進院線,并用了一個很棒的綠葉陣容,《憤怒的小孩》帶著一種沖破國產(chǎn)兒童電影弱智的憤怒,至少讓電影院里有了真正來自成熟觀眾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