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璞
舞蹈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它不僅要求人民具備良好的外形條件和運動素質,還要求人民具備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而且對人的智力要求標準也比較高。新一輪教學改革,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設置中,把《音樂與舞蹈》作為選修模塊列入了音樂課程。這對于愛好舞蹈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既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還能親身體驗和感受到舞蹈給人帶來的無限美好。
舞蹈教學 教學改革 興趣
舞蹈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它不僅要求人民具備良好的外形條件和運動素質,還要求人民具備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而且對人的智力要求標準也比較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舞蹈開始慢慢融入生活、走進校園。新一輪教學改革,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設置中,把《音樂與舞蹈》作為選修模塊列入了音樂課程。這對于愛好舞蹈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既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還能親身體驗和感受到舞蹈給人帶來的無限美好。不過,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并非培養(yǎng)專門的舞蹈人才,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在愉快中成長。
一、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動力,樹立其終身喜愛舞蹈的愿望為目標
什么是興趣呢?興趣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所表現(xiàn)出來得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參與及認識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是推動人們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從而形成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的精神力量。對學生學習來說,學習興趣就首先成為學生能否積極、主動、自主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
學生初次接觸舞蹈時,不能讓學生覺得很難,高強度的訓練、高難度的技巧會使學生覺得遙不可及、望而卻步。記得今年我所執(zhí)教的班級的學生都不是學舞蹈的,甚至沒有接觸過舞蹈,所以剛開始大家都非常緊張。那么,我們的第一個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通過拍手、拍腿、拍肩來變換簡單的手上動作,然后改變音樂節(jié)奏,由慢至快的節(jié)奏讓動作也隨之加快,而難度慢慢增大。當所有的學生都整齊的跟著音樂做動作時,那種統(tǒng)一的美、整齊的美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所在。那一刻,整個教室都充滿著學生的笑聲,每個人都在想:“原來我也可以跳舞。”興趣由此而生,信心由此而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中,“一切從興趣出發(f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能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二、淡化專業(yè)技術難度,豐富舞蹈學習方式
普通高校里喜歡跳舞的學生甚多,但絕大多數(shù)同學只是對舞蹈有興趣,卻沒有基礎。對學習舞蹈有不同的心理障礙,教學對象有教大的差異性,對舞蹈的認識、態(tài)度持不同的見解,這些勢必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舞蹈教學課堂要排除學生不同的心理障礙,引起不同層次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認識舞蹈、了解舞蹈和熱愛舞蹈,從而內心里真正的喜歡舞蹈。
我在“奇特的舞蹈世界”一課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套十分簡單的舞步,并選了3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秧歌、維族、蒙族)供大家辨別。首先讓大家把舞步跳熟,在此基礎上讓大家以秧歌舞蹈的基本特征和體態(tài),配合秧歌樂曲來表演舞步,所有同學都感受了秧歌舞蹈的奔放;當大家兩人一組手拉手,配合輕快的音樂,把舞步加快表演的時候,大家體驗了維族的妖嬈;在第三段音樂播放的時候,許多同學已經(jīng)躍躍欲試,所以我給了大家5分鐘時間,自己根據(jù)音樂的風格,結合我們剛才學的舞步,創(chuàng)作一個舞蹈片段,整個教室處在一片沸騰當中,學生們進行了精彩的分組表演,這節(jié)展示課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也廣泛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三、抓住當今青少年的流行文化熱點,將街舞、生活舞蹈融入校園舞蹈活動中
學生的舞蹈興趣和喜好會隨著社會舞蹈發(fā)展潮流而改變。近年來,體育舞、健康舞、街舞、“芭拉芭拉”,還有在香港極為流行的“生活舞”等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跳這些富有動感的舞蹈更具有青少年的特點,學校走廊、操場只要有塊空地就可以動起來,而且舞蹈動作并非是經(jīng)過刻意營造而成的舞蹈形式,所以,我在舞蹈課中加入了課本上沒有涉及的動感舞蹈的內容,以跳為主,使大家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通過舞蹈來達到放松、解壓的目的。特別是許多愛惹麻煩、愛搗亂的學生,他們內心只是需要一種方式來排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接觸這些舞蹈之后,他們自己自發(fā)組成舞蹈社團,利用課外時間來編排學習一些舞蹈,研究一些舞步,大大改進了不良行為的出現(xiàn)。
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課外藝術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學校組建了許多藝術團隊,如舞蹈團、管樂隊、民樂隊等,經(jīng)常舉辦不同規(guī)模、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這就為我們學校的舞蹈教學帶來了十分方便的交流平臺。形體與舞蹈訓練中的體形練習、集體舞等,通過學校的早操、午間活動,根據(jù)季節(jié)、節(jié)日、校園的主題活動進行開展。例如,紅五月活動、九月底的革命歌曲大合唱、十二月中旬的校慶文化周暨元旦匯演活動等,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學校師生群體意識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合力,給校園增添了文化的氣息,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形成了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使師生感受到校園生活的溫暖和幸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真摯感情和友誼,激發(fā)了廣大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課程賦予了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給學校創(chuàng)造特色課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而舞蹈教學,作為一門課程,本著健康第一,以遵循學生身心規(guī)律,滿足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培養(yǎng)健美的體型、良好的姿態(tài)、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激發(fā)學生對美的領悟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喚起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所以我認為,校園舞蹈教育應注重將舞蹈的美育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通過教舞的手段,達到育人的目的,讓廣大學生在美的神韻中,升華一種對優(yōu)秀品德的體驗和憧憬!
參考文獻:
[1]王國賓.舞蹈教育戰(zhàn)略與發(fā)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文暢.高校舞蹈教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