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我有個外甥,天資聰穎,雖然不甚用功,也考進了清華大學。這孩子愛好搖滾音樂,白天上課,晚上彈吉他唱歌,還聚了幾個同好,自稱在“排演”,但使鄰居感到悲憤;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吉他上有一種名為噪聲發(fā)生器的設備,可以彈出砸碎鐵鍋的聲音。要說清華的功課,可不是鬧著玩的,每逢考期臨近,他就要熬夜突擊準備功課;這樣一來就找不著時間睡覺。幾個學期下來,眼見得尖嘴猴腮,兩眼烏青,瘦得可以飄起來。他還想畢業(yè)后以搖滾音樂為生。不要說他父母覺得災禍臨門,連我都覺得玩搖滾很難成為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除非他學會喝風屙煙的本領。
為此長輩們常要說他幾句,但他不肯聽。但不知為什么,他覺得我可以理解他!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都要負起責任,勸我外甥別做搖滾樂手,按他所學的專業(yè)去做電氣工程師。他卻回答:他想這樣做,但辦不到。他熱愛自己的音樂。我說:有愛好,這很好。你先掙些錢來把自己養(yǎng)住,再去愛好不遲。搖滾音樂我也不懂,就聽過一首《一無所有》。歌是蠻好聽的,但就這題目而論,好像不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我外甥馬上接上來道:舅舅,何必要快樂呢?痛苦是靈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說:沒有痛苦,叫什么詩人?——我記得這是萊蒙托夫的詩句。連這話他都知道,事情看來很有點不妙了……
痛苦是藝術的源泉,這似乎無法辯駁:在舞臺上,人們唱的是《黃土高坡》《一無所有》,在銀幕上,看到的是《老井》《菊豆》《秋菊打官司》。不但中國,外國也是如此,就說音樂吧,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絕唱,據(jù)說素材是俄羅斯民歌《小伊萬》,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聲。美國女歌星瑪瑞·凱瑞,以黑人靈歌的風格演唱,這可是當年黑奴們唱的歌……照此看來,我外甥決心選擇一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以此凈化靈魂,達到藝術的高峰,該是正確的了。但我偏說他不正確,因為他是我外甥,我對我姐姐總要有個交代。因此我說:不錯,痛苦是藝術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可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萬;瑪瑞·凱瑞也沒在南方的種植園里收過棉花;唱《黃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寶氣;演秋菊的卸了妝一點都不悲慘,她有的是錢……聽說她還想嫁個大款。這種種事實說明了一個真理:別人的痛苦才是你藝術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會成為別人的藝術源泉。因為我外甥是個聰明孩子,他馬上就想到了,雖然開掘出藝術的源泉,卻不是自己的,這不合算——雖然我自己并不真這么想,但我把外甥說服了。他同意好好念書,畢業(yè)以后不搞搖滾,進公司去掙大錢。
思想工作有各種各樣的做法。本文所示就是其中的一種:把正面說服和黑色幽默結合起來,馬上就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素材分析】兩代人之間,總會有思想上的矛盾沖突。在教育“新新人類”時,要與時俱進,善于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人而異,正面說服不了,還可以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正話反說。幽默的魅力是無窮的,再嚴肅的話題也會因它而有了人情味,大家在與人溝通時不妨一試。
【速用名言】
1.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xiàn)?!鴳騽〖?莎士比亞
2.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yōu)越的表現(xiàn)。
——德國思想家 恩格斯
【適用話題】1.勸說的藝術;2.教育的技巧;3.幽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