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蓮生
梁偉文,這人或許你不熟悉,但是林夕,有幾個人不知呢?梁偉文是林夕的原名,那時他年輕,想做填詞人,取筆名,恰好書案上有本簡體字版《紅樓夢》,“林”下一個“夕”字,合成一個“夢”。林夕不是愛做夢的人,只是覺得樹林下面有夕陽,意境美妙,便叫“林夕”。
人說,林夕之于流行樂壇,如柳三變之于宋代婉約詞。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只要曾歌唱過愛情你就一定會和林夕相遇。王菲、張國榮、陳奕迅、黃耀明、楊千……這些星光閃耀的歌者背后都有一個名字:林夕。
正如他還有一個名字是梁偉文,寫詞的林夕僅是一半林夕。另一半的他,佛珠幾乎須臾不離身。林夕信佛,但并不跳出三界外絕了七情六欲,他的愛不比誰少。項(xiàng)上佛珠,心中癡愛,因?yàn)槎?,所以慈悲,所以寬容,所以釋懷?/p>
林夕年近五旬,孑然一身。他清瘦,面容白凈,一副黑框眼鏡,笑起來淡淡的,又溫暖。
他是父親第三個妻子的第三個兒子,而父親是一個即使在吃飯也隨時可能暴怒的人。于是這個瘦弱的孩子開始學(xué)會逃避,在風(fēng)中飛速騎車享受令人頭暈的快感,嗜煙,離開家,像很多叛逆的香港孩子一樣參加樂隊(duì),后來填詞,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天地。這樣,一個人,也沒有什么不好。
后來,他終于坦然。無論哪種情愛,有當(dāng)然比沒有好,倘若沒有倒也不必強(qiáng)求,隨緣最好。林夕想用自己的歌詞,為那些情路跋涉的人設(shè)一盞明燈。就像神農(nóng)嘗百草,嘗了滋味是怎樣,林夕便把它們寫下來,作為一種解藥。
林夕以佛理寫詞,是從王菲開始的。他用“無名分的夫妻”來比喻自己和王菲的惺惺相惜。的確,所有合作過的歌者,林夕和王菲最默契,默契到簡直接近冷戰(zhàn)。他們很少一起吃飯聊天,從來不溝通。一個隨心所欲地寫,一個拿來就唱。然后是我們聽到《笑忘書》,聽到《只愛陌生人》《紅豆》《守望麥田》……
在王菲之后,林夕給陳奕迅、黃耀明等人填詞,又成功潛詠佛理,以詞載道。這使林夕截然不同于其他填詞人,當(dāng)之無愧為華語詞壇第一人。
林夕是一個好奇心很強(qiáng)的人。因?yàn)楹軓?qiáng)的好奇心,所以他愿意嘗試很多事情。他是填詞人,還是專欄作家,是詩人、房地產(chǎn)投資人,還是香港商業(yè)電臺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梁文道說林夕其實(shí)還是憤青。他每天看七八份報紙,看到生氣處就大罵:“他媽的,太渾蛋了!”
這就是真實(shí)的林夕,率真、豪爽。他不喜歡“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他說,眼淚除了是感情的消耗品,有時也是情緒的炫耀品,有人在場,潛意識會哭得痛快些,連哭都沒有觀眾,那就是“將孤獨(dú)變成了百年的孤寂”。
他每天寫歌詞用4個小時左右,很少睡覺,大多時間在讀書看報。每次進(jìn)書店都恨不得將所有書都買下來,想了解經(jīng)濟(jì)、政治、宇宙、花鳥魚蟲、愛情……包羅萬象的知識,還追看日劇和各類影碟,依靠對整個世界保持好奇,提升著自己的境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边@是林夕最喜歡的一句詞,而他的確已步入這境界。
多年之前,有那么一大段時光他不快樂,后來想開看淡。如他在《觀世音》一歌中所寫:聽心跳放下靜如禪,聽法句經(jīng)釋然,道理深,道理淺,無常道都不可說,靠你解決。
亦如在《再見二丁目》中所寫:“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fā)覺?!?/p>
而今他發(fā)覺了。
(陳之摘自《當(dāng)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