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Celine
自嘲既可化解尷尬,還能彰顯幽默,是人際關(guān)系中的潤滑劑。不過取笑自己可是需要良好的自我認(rèn)知和自我尊重的,來看看你是否掌握了這門棘手的藝術(shù)吧!
1.你說的笑話沒人笑:
●覺得很丟臉,當(dāng)場臉紅
■你安慰自己說,這個笑話確實沒那么好笑
▲你下定決心不會再說了
2.心理教練讓你列出3個主要缺點:
●你說的時候猶豫不決 ■你非常順利地回答了他
▲你說出了5個
3.新來的同事特別能推銷自己:
●你很嫉妒 ■你覺得這有點兒悲哀
▲下次有機會你也這么做
4.伴侶發(fā)現(xiàn)你有一句口頭禪:
●你該用的時候還會用
■你故意整天都說那句口頭禪
▲你讓他/她下次在你說的時候提醒你避開這句話
5.最拿手的甜點沒做好,看起來很不好看,你會對客人說:
●“沒事,你們也可以不吃。”
■“這比我預(yù)計的還糟?!?/p>
▲“我從來都沒失敗過,不知道怎么了?!?/p>
6.失敗的時候你會說什么?
●意料之中 ■真不走運
▲人總會有輸?shù)臅r候吧
7.在你看來,自嘲也是:
●掩飾真正的缺點 ■操控他人
▲秀自己
8.總體來說,你對事物的敏感度:
●很高 ■適中
▲幾乎為零
9.你發(fā)現(xiàn)自己被拍攝得很糟糕,你會:
●把它刪了 ■你加了點搞笑圖說發(fā)出來
▲你和家人、好友對此嘲笑一番
10.朋友們在微博上嘲笑你:
●你刪了最毒蛇的幾句話,以此提醒他們
■你順應(yīng)著他們一起說
▲你評出說得最好的幾句
11.上司幽默地挖苦你,你會:
●以牙還牙 ■問他/她是否真的這么想
▲強裝微笑
12.青少年時期聽見被人說“你太沒用了”,你會如何回應(yīng)?
●如果他們真這么想,也沒什么
■“立馬收回這句話!”
▲“注意啊,這是遺傳的?!?/p>
13.你認(rèn)為下面哪個動詞能概括自信的意義?
●自我接受 ■自我支持
▲自尊自愛
14.面對批評時,清晰的自我認(rèn)識可以幫助你:
●坦然接受 ■更好地還擊
▲從中分析出最中肯的意見
15.你對自嘲的底線是:
●自我貶低 ■沒有
▲沒想過,還沒遇到過
選A最多:你貶低了自己。你的自嘲實際上是自我貶低。你的生理缺點、性格弱點、失敗之處……只要涉及自己最不吸引人的地方,你就毫不隱瞞。起初,這會被認(rèn)為是過度謙虛,或者是一種操控他人的手法,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當(dāng)進入別人視線時,你會感到主動攤牌的需要——強調(diào)自己的缺點,主要原因是自尊心弱,缺乏自信,還缺乏自我認(rèn)知。
如何改變:你應(yīng)該很難消除內(nèi)心一直在自我批評的聲音,不過,你根本不用費力去遏制,而是任由它發(fā)聲:你的價值在哪里?你的首要任務(wù)是什么?列出它們,根據(jù)列出的內(nèi)容來做決定。另外,你應(yīng)該開始嘲笑這個聲音,嘲笑它的自以為是,這能讓你慢慢開始學(xué)會自嘲,和身邊可信任的人一起找到你的“樂觀”,這樣你就能越來越遠離內(nèi)心那個否定的聲音。
選B最多:你拒絕自嘲。對你來說,生活是嚴(yán)肅的,你絕對不允許以輕松的方式來對待諸如性格、錯誤這樣重要的問題。每個人都有缺點,為什么要把它們擺上臺面,以此為樂呢?可能你的生長環(huán)境極度缺乏幽默感,也許因為你的生活經(jīng)歷充滿苦痛(物質(zhì)困難、疾病、親友離世),完全沒有搞笑的興致;也許沉重就是你的家庭標(biāo)記。在遭受他人的譏諷后,你會覺得嘲笑自己的性格或生理的缺陷會極其痛苦。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對自己的才能過于自信,無法忍受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
如何改變:成為伍迪·艾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你可以在日常關(guān)系中加入更多輕松元素讓自己變得平易近人。嘲笑自己的缺點不會影響自信,相反,這恰恰是充滿自信的表現(xiàn)。為什么不列出自己所有的缺點——你不用給別人看這個清單——選出幾個你認(rèn)為身邊人都知道的,然后以此開開玩笑,注意觀察別人的反應(yīng),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驚喜。
選C最多:你懂得自嘲。緊張地顫抖、遭遇挫敗、體重上漲、喋喋不休……你總是有這么多笑料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對此,你并不煩惱也不害羞,你恰好掌握了平衡,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在。如果別人愿意,你也會邀請他們加入嘲笑行列。你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與其等別人發(fā)表荒謬的評論,不如先進行自我批評,成為自己的諷刺家。自嘲關(guān)乎心靈的細(xì)膩和口才的優(yōu)雅,因為沒什么比通過自嘲來緩解氣氛更友愛的了。有可能因為你的父母一直以幽默的態(tài)度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或者相反地,是你自己慢慢摸索出了這種鞏固自信,讓身邊的人更為自在的方法??傊?,你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知道稍微取笑自己的某些不足就能讓對話人頓生好感。不過,遇到極度敏感或是太正經(jīng)的人,都會讓你覺得不快,所以你的靈活和幽默也是有限度的。
(司志政摘自《心理月刊》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