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
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會覺得很懊惱:為什么我還是改不了?為什么我會遭遇這樣的事、這樣的人?你所在的那個層次,不但決定了你會吸引來什么人和事物到你的生命中,而且會決定你對這些東西的反應(yīng),就這么簡單。
那么,我們?nèi)绾翁嵘约旱囊庾R層次呢?
首先,就是要面對自己。
而面對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觀察自己,以培養(yǎng)覺知。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起心動念?你是否時時記得自己,還是任由無意識的思想、情緒、模式牽著你的鼻子走?你是否能夠體察到當下的狀況——你的內(nèi)在此刻發(fā)生了什么事?
最近我對于觀察自己比較有些心得。所以綜合在這里和大家分享。這些都是實際而且在生活中可以應(yīng)用的方法。觀察自己,到底是要觀察什么呢?主要是以下四部分:
1.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任何負面情緒:生氣、不高興、沉悶、煩躁、嫉妒等等,或者說:不舒服),你要在心里認識到這點。一個小小的注意,就像在書上打個鉤一樣,就是告訴自己:哦!我有負面情緒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那個引起你負面情緒的人和事物上。
2.接下來試著去看見你在想什么?就是去觀察自己的思想。如果你能夠傾聽到那個“腦袋中的聲音”,你就是在觀察你的思想。聽到了之后,也許自己會嚇一跳:我怎么可能會有這種思想?這個時候請你帶著知覺和愛去關(guān)照它。它只是一個思想,不代表你,不要去與它認同。不要批判它,只是看著它。
3.你此刻有什么情緒?如何觀察情緒?有些人連自己生氣了都不知道。其實最簡單觀察情緒的方法就是去觀察你的身體。因為情緒其實就是身體對你思想的一個反映,只不過有的時候你還沒覺察到思想,情緒就起來了。感覺你的身體那里緊繃?胃部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覺?心中央是否緊繃或是抽痛?身體是否顫抖?這些都是情緒在你身上作用的結(jié)果。觀照它,允許它存在,全然地去經(jīng)歷它,不要抗拒。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全然接納與經(jīng)歷,會讓它更快地消失,甚至轉(zhuǎn)化成喜悅。
4.覺知到自己此刻的動態(tài)。無論你在做什么,把注意力轉(zhuǎn)到你身體的動作和臉上的表情上,你可以想象自己手拿著一部照相機,把此刻自己外在表現(xiàn)的狀態(tài)照下來。
為什么要做上面的觀察?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生活在一個自動化的人生模式(或說是導(dǎo)航設(shè)備)之下,沒有太多自主意識。而且我們都是認同于自己的情緒和思想,所謂認同,就是任由它們操控我們,擺布我們,而我們對它們言聽計從,甚至以為它們就是我們,而不知道,我們其實是大海,海上有浪花。大海就是我們的意識,而浪花是我們表現(xiàn)在外的次人格。很多時候次人格造成我們的困擾,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它分開,認出它來,知道它不是真正的我們。
以上的練習,是去培養(yǎng)一個慈悲觀照者,這樣你就是在培養(yǎng)內(nèi)在的力量與智慧,因為你的意識在觀察的那一刻,是回到它本然的狀態(tài),而不是與思想、情緒和人生模式認同的。當你持續(xù)這樣操練你的內(nèi)在肌肉,你的意識會提升,因而減少被自動化人生模式操控的時間,慢慢收回自主權(quán),不再被周遭的人事物操控我們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