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以鑫
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口號和目標:“有教無類?!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第十五》)那就是說,不管出身如何,高貴還是貧賤,聰慧還是愚笨,都可以而且應該接受教育,同時會在教育中有所提高、有所改變。后來的人,就把“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稱作孔子的兩大教育思想和方針。對此,繼孔子之后的荀子就說過:“和之璧,井之厥,玉人琢之,為天子寶。子貢、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儀,為天下烈士?!保ā盾髯印ご舐浴罚┮惨驗檫@樣,孔子有聞名天下的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
孔子的巨大影響就在于,中國后來的教育史,基本上走的就是“有教無類”的道路。
但是,現(xiàn)在的事情卻有些麻煩了。有一家教育機構,把有學習問題的學生竟然分為十類:目標缺乏型、不能堅持型、習慣不良型、信心不足型、偏科拉分型、死記硬背型、基礎薄弱型、思維偏慢型、心理叛逆型、厭學放棄型?!疤炷摹保@是別出心裁、一網(wǎng)打盡,還是故弄玄虛、聳人聽聞?
還是幼兒、少兒,或者剛剛豆蔻年華、天真爛漫的中小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如意的,真有這么十種類型?且不說這些分類是否合理,其中,光是一個基礎薄弱,大概就能概括許多,而目標缺乏和不能堅持,究竟又有多少區(qū)別?于是,一個有著“有教無類”光榮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怎么就遭遇到“教而有類”的挑戰(zhàn)?
可不能小覷這么一個教而有類,因為這足以嚇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如意,十種類型放在面前,就會讓人對號入座、驚悚恐懼。是呀是呀,就是呀,終于是請君入甕、自投羅網(wǎng)。世事不懂的孩子,也會被嚇得一愣一愣。是呀,可不是呀,是第五種,還是第九種?這還可以美其名曰“個性化”、“有針對性教育”呢!果然,令人叫絕的是,既然分出了十種類型,那么,就有每一種類型的點穴妙方,什么“體能定力訓導”、“心智成長引導”、“親子關系疏導”等,新名詞一大堆,琳瑯滿目,不一而足。于是,還不乖乖掏錢,趕緊呀!
老實說,教育的一種大失誤,就是用各種名堂給學生分類。一個小孩還在各方面的發(fā)展成長期,很多東西都遠未定型,現(xiàn)在,卻有人這么分那么分,不僅對孩子的現(xiàn)在,還有將來,都是極大的傷害。
我又想起了五百年前捷克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留下的一句名言:“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大教學論》)聯(lián)系實際,我覺得奇怪的是,我們好像很多方面都和這樣的要求和期望完全相反。
麻煩的是,社會上有些人一直緊緊瞄準著教育這個市場,千方百計、冥思苦想地要在學生和家長身上撈錢,以肥自己。瞧,不就有了這么一個“教而有類”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游走四方!
這樣的招生廣告,禍害可不是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