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夙偉
近日,據(jù)媒體報道,杭州一所小學舉辦運動會,入場式時,一個個臉色蒼白的孩子從場內(nèi)被扶出來,一個小時內(nèi),居然有二十來個孩子快暈倒了。
這么多孩子暈倒,一種說法是運動會入場式時間太長,如一位家長所說:“孩子們又是運動員,又是演員,又要走方陣。開幕式上領導講話很長,這個講完那個講,完全沒必要。比賽還沒開始,孩子的體力已經(jīng)消耗殆盡?!贝_實,既然是運動會,應以“運動”為主,入場式盡可簡約。然而,問題的真正原因,恐怕還在于學生的體質(zhì)太差。因為,“昨天早上天氣不算太熱,還有零星小雨。所有孩子都不是中暑”。而且,“昨天暈倒的幾乎都是高年級段孩子,相比低年級學生,他們的運動量少,體質(zhì)反而更差”。這些都說明不可將暈倒歸咎于時間太長。況且,一個小時的入場式都要暈倒,還有什么體力去進行真正的比賽?顯然,這是長期以來忽視學生體育鍛煉的必然后果。
如今的家長,大多寧愿自己含辛茹苦,也“再苦不能苦孩子”,以至于孩子們從小就一直生活在一個被百般呵護的環(huán)境中,而溫室里長大的花朵,不僅經(jīng)不起人生的風浪,連基本的體能也必然成為問題。
從學校方面來看,忽視體育更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應試教育讓學校把所謂“主科”當作重點,體育的課時得不到保證甚至被擠占幾乎是普遍現(xiàn)象;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學生在校受傷家長追究學校責任,有學校取消了一些被認為“危險性很高”的體育項目,甚至還有學校推出“校園限速”令,不允許“跑得過快”。如果連快跑都不允許,男孩子以后哪來的拼搏和冒險精神?當然,又遑論體能。
實際上,如此背景之下,學校舉辦運動會,也未必就是對體育的重視。比如,“為了這次運動會的開幕式,兩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了,臨近幾天每天都訓練。因為要對開幕式評獎,老師都很重視”。入場式的喧賓奪主,折射出的正是體育已經(jīng)淪為用來裝點門面的角色。
顯然,入場式二十人暈倒,并非偶然,近年來,青少年的體能與運動素質(zhì)一直在持續(xù)下降。青少年的體質(zhì),是整體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健康體魄更是今后人生發(fā)展的基礎。孩子如此弱不禁風,今后如何去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我們又有多少“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底氣?重視體育,讓孩子有強健的體魄,實在應該放在重要的位置了。教育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一定別忘記給他們的體能“補補鈣”。
【原載2013年4月19日《工人日報·科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