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玩小游戲成癮的現(xiàn)象,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湯姆·斯塔福德認為,這源于一種心理學現(xiàn)象:蔡加尼克效應。這種效應由俄羅斯心理學家蔡加尼克提出,它指的是對“未完成的任務耿耿于懷”的現(xiàn)象。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一名合格的服務員通常能記住每桌客人所點的各種各樣且數(shù)量可觀的菜品,如此之強的記憶力讓人驚訝,但在菜上完后,這些記憶會瞬間清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疑問時,會急切地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答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得到答案后不久就將其拋之腦后了;人們傾向于對沒有結果的初戀保留長久的記憶,卻經(jīng)常遺忘身旁共度多年的伴侶……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了蔡加尼克效應。
同理,流行小游戲的設計者也利用了這種心理學現(xiàn)象。游戲中每一道關卡負責給玩家設置一個需要時間解決的難題,激發(fā)玩家的通關欲望。每通過一關,還有更加精彩的下一關等著他們?nèi)テ啤?/p>
一些游戲更“壞”,玩家通關失敗后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再玩,例如Candy,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玩家產(chǎn)生“戒斷癥狀”——心癢難耐,就對游戲更加欲罷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