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騰飛
收編東突厥
唐朝的疆域三面都靠著水域,東到大海,西到咸海,南到南海,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極盛的時候面積有1600萬平方公里,可惜只維持了3年。咸海雖叫海,實際上是一個湖,在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外興安嶺今天叫斯塔諾夫山脈,在俄羅斯境內(nèi);庫頁島今天叫薩哈林島,也在俄羅斯境內(nèi)。隋唐時期,中央王朝的統(tǒng)治者,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統(tǒng)治者,比如唐太宗,比較重視民族關(guān)系,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交通的發(fā)達也使得中原與邊疆往來密切。北方有突厥和回紇,西南有吐蕃、南詔先后建立政權(quán),他們開發(fā)了祖國的邊疆。
突厥興起于阿爾泰山。阿爾泰山是今天蒙古國跟新疆交界的地方,它又叫金山,盛產(chǎn)黃金。6世紀中期的時候,生活在阿爾泰山的人建立了突厥汗國。到隋朝初年,分為東突厥、西突厥,其中東突厥特別強大。
貞觀初期,唐朝名將李靖以3000鐵騎,大破東突厥于陰山,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東突厥降眾有幾十萬人,這要怎么處理?有人建議殺盡其酋首,分散其子民于大江南北;有人建議把他們移到內(nèi)地來,好監(jiān)視他們,有人建議“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捍蔽”。這叫“興滅繼絕”。眼看這個國家快滅亡要絕種了,你興滅繼絕是最積德的,在中國古代是最高尚的事兒。唐太宗采納了后者的建議,突厥的可汗、貴族都是在長安居住,讓當?shù)厝巳味级剑茌牣數(shù)刈约旱牟柯?,不改變原有部落的組織和風俗,所以,這些人對朝廷感恩戴德,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東突厥處羅部的可汗阿史那杜爾,為叔父所迫,率部投奔唐太宗。唐太宗把南陽公主嫁給他,授大將軍,歷侍太宗、高宗兩朝,一生戰(zhàn)功卓著,堪與李靖等名將比肩。他橫掃西域,殺得那些突厥同族哭天喊地,滅大小國24個,是唐朝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的創(chuàng)立者。太宗每天晚上讓阿史那杜爾佩刀執(zhí)槊站在寢宮門口,給自己站崗,他不在那兒站崗,唐太宗睡不著。阿史那杜爾拿著長矛,挎著刀戈站著,如果他心中想起國仇家恨,進去只要一刀,唐太宗就完了?;噬咸稍谀莾?,一會兒呼嚕聲響起來了,不是考驗,是真睡著了。對他這么信任,阿史那杜爾對皇上能不感恩戴德嗎?所以,阿史那杜爾為唐朝出生入死,死后陪葬昭陵,也是跟皇上埋在一塊兒了。
唐王朝開闊、宏博、多彩,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人,都能在朝廷當官。所以唐太宗一去世,北方各族君長如喪父母。戳瞎自個兒眼的,拿刀割自個兒臉的,腦袋上點香的,自殺殉葬的什么樣的都有,無法形容自己心中有多悲痛。由此可見,唐太宗處理民族關(guān)系是非常開明的、成功的。
打敗西突厥
東突厥滅了以后還有西突厥,當時他們在新疆地區(qū),控制著天山以南各國,影響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公元657年,唐高宗派蘇定方等征討西域,俘獲賀魯,滅了西突厥。
那個時候朝廷對西域特別重視,因為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唯一通道。
朝廷在西邊設(shè)立的管轄機構(gòu)一般叫都護府,這個機構(gòu)就是維護絲綢之路的,任命漢族官員擔任都護。東邊設(shè)立的管轄機構(gòu)一般叫都督府,任用當?shù)孛褡宓娜藫味级剑瑢嶋H上是一種懷柔政策。武則天時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都護府是有品級的,朝廷正式命官?!昂彀嗽录达w雪……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在燕然?!倍紝憽岸甲o”,表示那個地方受都護府管轄。北庭都護府,顧名思義,肯定是管天山北邊了。安西都護府管天山南邊,主要是今天的新疆地區(qū)。安西都護府下轄四鎮(zhèn),疏勒、龜茲、于闐、碎葉。
突厥人被打敗之后,就往西遷了,其中的一支遷到了今天的安納托利亞高原,皈依了伊斯蘭教。在首領(lǐng)奧斯曼的率領(lǐng)下建立了國家,就是奧斯曼突厥帝國,又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和突厥發(fā)音很相似,其實是一回事,“土耳其”是英語發(fā)音,“突厥”是突厥語發(fā)音,就跟“China”和“中國”指的都是一個國家似的。
土耳其建國,地跨歐亞非,縱橫三大洲,盛極一時,但從17至18世紀起開始走下坡路。
回紇人很聰明
唐朝時期,蒙古高原的民族先是突厥,然后就是回紇,后來改為回鶻?;丶v原居色楞格河一帶,色楞格河在今天的蒙古國境內(nèi)。唐太宗的時候,設(shè)立瀚海都督府,冊封回紇首領(lǐng)為瀚海都督府的都督。瀚海一般指沙漠,如“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8世紀中期,骨力裴羅統(tǒng)一回紇各部,唐玄宗冊封他為懷仁可汗,懷仁這個詞明顯是漢語,表示回紇可汗是受唐朝的冊命。安史之亂時,回紇還出兵助唐平叛過。當然回紇助唐平叛是有條件的,不是白幫你,破賊之日,土地城郭歸大唐,金帛子女歸回紇。回紇連人口都拿走的話,唐朝收回來的都是一座座空城,那有什么用?這就是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原因之一。
唐肅宗時期,開始同回紇的可汗和親。肅宗是玄宗的兒子,玄宗安史之亂逃往蜀地的時候,肅宗于靈武登基,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的晚年是很凄涼的,因為肅宗怕他復辟,一直看著他。
回紇比較聰明,總結(jié)了從匈奴到突厥滅亡的教訓,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不能與中原王朝為敵,因為中原王朝國力強盛。就是說,除非少數(shù)民族的武力強大到一戰(zhàn)能把中原王朝給滅掉,如果滅不了,只要中原王朝緩過勁來,他就可以弄死你,因為他經(jīng)濟強大。打仗就是打的經(jīng)濟,北方游牧民族是畜牧經(jīng)濟。大雪災一來,你的草全被蓋住了,牲畜沒得吃,全凍死了;人住的帳篷是用畜皮搭的,衣服是獸皮做的,喝的奶也好,吃的肉也好,都是靠畜牧,如此說來,一場雪災或者一陣龍卷風,就能要一個政權(quán)的命,就能造成政權(quán)滅亡。
唐朝和回紇的關(guān)系,大概是歷朝歷代中原王朝跟北方民族關(guān)系最好的,雙方在邊境都不設(shè)防,不以對方為假想敵?;丶v的統(tǒng)治延續(xù)了100多年,一共傳了12位可汗,這12位可汗里面,有10位娶的是唐朝公主,等于說回紇的可汗都有漢族的血統(tǒng)。
公元8世紀的時候,回紇改為回鶻。
9世紀,回鶻遭到了外族的進攻,又遇到了嚴重的天災,所以回鶻汗國瓦解。部分西遷新疆的回鶻人,就是今天維吾爾族人的祖先;西遷甘肅的回鶻人,就成為今天裕固族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