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讀者·校園版》介紹過嚴凌君老師和他的“青春讀書課”。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他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的語文教師,在努力地還原語文教育的初衷。除了課堂上的努力,嚴凌君老師還主編了一套內容豐富的《青春讀書課》叢書,作為語文課堂的補充。從今年開始,《讀者·校園版》增設“講堂”欄目,請嚴凌君老師開講他的“青春讀書課”,希望更多的人能與我們共享“青春讀書課”的魅力,也希望通過這個欄目能找到更多有想法、有個性的老師,讓志同道合者相互交流,為語文教育多保留一些生機。
人與人為什么會互相吸引
一個人為什么會對另一個人產生愛的感情?人類學家的結論是,愛是為了繁衍后代。然而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動物有一個發(fā)情期,人沒有。人的很多的愛和性的活動,與繁衍后代完全沒有關系,基本上是一種娛樂。科學家從氣味的角度做了一個實驗:讓幾個女孩子把自己穿了一周以上的內衣分別放在幾個瓶子里,然后讓幾個男人去嗅它,看他們喜歡哪一種味道。結果顯示:喜歡的味道與自己的基因相差最大,討厭的味道與自己的基因相似的最多。這意味著跟自己很不相同的人結合在一起,產生的后代是優(yōu)良的;跟自己的基因完全相似的人結合,后代可能會變成弱智。
少年歌德愛上了表姐,但表姐告訴他,他們不能相愛。歌德為了宣泄愛而不得的情感,寫了一本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出版以后立即成為暢銷書。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
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
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從此中會有慘痛飛迸?
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
請從非毀之前救起他的名聞,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語:
請做個堂堂男子喲,不要步我后塵。
——歌德《維特與綠蒂》
“鐘情”與“懷春”是一個意思,歌德給了它一個崇高的定義:這種懷春,這種愛戀,實際上是人性中的至圣至神,是我們人性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東西。一個男生愛上一個女生,或一個女生暗戀上一個男生,都是十分健康的情感,若你一生中從未愛過任何一個人,那你是不健康的。“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就是這個意思。
古羅馬留下來的一首詩《對維納斯的夜禱》,發(fā)出偉大的呼喚:“愿未愛過者明天就愛,愿愛過者明天也愛!”詩人希望人間充滿愛,人也要對世界充滿愛與希望:讓世界充滿愛是從愛一個具體的人開始的,對正處于青春年華的人來說,沒有固定的愛人也很正常,大家只要心中充滿愛就可以了。
制造一個愛人
一個人到了青春期對異性的渴念,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如果找不到具體的思念對象,你可能還會假設一個人來愛戀,比如說追星、做某人的粉絲,這其中就暗含著愛與寄托。俄國詩人葉賽寧,為了表達自己青春期莫名的愛戀,就假設了一個波斯姑娘,虛擬抒情:“莎嘉奈啊,莎嘉奈,我的姑娘!也許是因為我來自北方,我想要談談那田野的寬廣,談談那月光下起伏的麥浪?!蹦憧梢韵胂?,一個詩人滿懷愛意卻沒有對象可抒發(fā)時,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愛人,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它可以滋養(yǎng)你的生命。伊薩科夫斯基的《紅莓花兒開》:“田野小河邊紅莓花兒開,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愛,可是我不能對他表白,滿懷的心腹話兒沒法講出來!”這首詩很能表達一個少女的愛慕之情,她把它藏得像一則謎語,雖然說咳嗽與愛情一樣,是無法隱瞞的,但不說破有時比說破更美好。藏起來比較符合女性的特點,藏起來就會有許多美的東西沉淀。
快餐文化帶來了快餐愛情,碰到愛慕的人馬上表白,牽手再說,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今天擁有。這種消費主義的態(tài)度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一種生存觀。這種快餐愛情失去了許多美好,因為暗戀也是一種美。
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
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樹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
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來。
大起來了,你的名字。
亮起來了,你的名字。
于是,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
——紀弦《你的名字》
這個男孩顯然是愛得發(fā)“高燒”了:晚上睡不著覺,神叨叨地念著那個女孩的名字,念著念著,他的心里變得明亮起來;念著念著,他的詩情畫意產生了;念著念著,他就感覺到他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起來。當你愛上一個人時,輕念他的名字會產生一種魔力。大聲喊叫似乎不妥,暗戀之時,滿懷愛意卻無法說破,于是把它刻在樹上,讓愛與樹一起成長。這種羞澀的戀情,可以使你的青春變得美好。處在青春期的你,審美觀還沒有穩(wěn)定,你會邂逅許許多多你愛慕的對象。他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足以讓你春心蕩漾,對象之多,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花癡。青春期的愛就像是天上的云,飄過一山又一山,它不知道會在哪里停下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形狀。所以你不用著急,心中有愛本身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