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璽
清康熙年間,青州府顏神鎮(zhèn)上有個小孩,叫趙執(zhí)信,四歲就能文,九歲已名揚鄉(xiāng)里,常常和當?shù)氐奈娜嗣恳黄鹨髟娮魑?。當時康熙的老師孫閣老恰巧也是顏神鎮(zhèn)人,回鄉(xiāng)探親的時候聽說附近有個文采過人的九齡小童,便輕視地說:“區(qū)區(qū)一個孺子,能有何大作為?言過其實了吧?”于是,他便讓人把趙執(zhí)信叫到了家中。
孫閣老連出幾題,趙執(zhí)信對答如流,周圍的人都嘖嘖稱奇。這時,有侍從過來給孫閣老斟茶,閣老看到桌子上飄著香氣的清茶,心中頓時有了主意,他品了一口茶,隨后慢慢地念道:“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p>
眾人聽后,連聲稱好:“妙句,妙句!”一杯清茶為解元解解渴,一個“解”字,看似簡單,卻用得十分巧妙。孫閣老得意地想:此妙句即便大人也難以應對,更別說這個乳臭未干的小童了!
只見趙執(zhí)信左思右想,皺著眉頭遲遲答不上話來。這時,眾人之中有個青州府將校,耐不住性子,開始擺開棋盤與閣老對弈起來。閣老棋藝高超,尤其那連環(huán)炮用得出神入化。趙執(zhí)信見此情景,馬上靈光一現(xiàn),脫口而出:“二枚紅炮,將將將校之軍。”
眾人一聽,一齊拍手叫好,孫閣老更是樂得“哈哈”大笑,起身走到趙執(zhí)信身旁,親昵地拍拍他的腦袋,說:“九歲便有如此奇才,此兒日后必成大器?!北粚O閣老這么一夸,趙執(zhí)信名聲大噪,僅僅過了兩年,就被舉薦為秀才,開始了他的應考之路。
到了十七歲時,趙執(zhí)信準備去濟南參加三年一次的山東鄉(xiāng)試,恰巧當?shù)赜幸粋€地主家的秀才,叫錢廣進,也要應考,于是兩人結伴而行。同行路上,錢廣進看到趙執(zhí)信文采非凡,想到多這么個競爭對手心里總不是滋味,而且這個對手偏偏又是自己的同鄉(xiāng)!于是,錢廣進打起歪主意來,他打聽到鄉(xiāng)試的考官也姓錢,便以探親的名義,帶著銀兩悄悄登門拜訪,讓錢考官找個理由,把趙執(zhí)信擋在考場之外。
這姓錢的考官,也是個見錢眼開的貪官,看到白花花的銀子,趕緊應下了這事,他拍著胸口說:“此事好辦,我保證讓他進不了考場,還讓他心服口服、無話可說?!?/p>
說到這里,要作個交代:古時候為了防止替考,科考時對考生身份是要查驗的,不過這種查驗僅是通過文字來描述。這一天,錢考官守在考場門口,捧著個考生名冊,通過冊子上的文字描述來核對考生身份。當時趙執(zhí)信正值十七歲,已經長了很稀疏的胡須,名冊上面注明的是“微須”。錢考官看完名冊后,故意把脖子伸長,仔仔細細地盯著趙執(zhí)信的臉看了又看,隨后大喝一聲:“此人與名冊上所述不符,來人呀,給我趕出去!”
趙執(zhí)信據(jù)理力爭,錢考官怒斥道:“理學大家朱熹注釋說—‘微,無也,‘微須就是沒有胡須,你一者有胡須,與名冊中不符,是替考無疑;二者你連‘微字的含義都不懂,可見腹中沒有點滴之墨,你還有臉進考場考試?還不快滾!”
趙執(zhí)信聽后不卑不亢地說:“按照大人的意思,晚生倒有一事請教?!?/p>
“你要問什么?”
“請問—當今圣上時?!⒎皆L,如你所說,那豈不是成了一絲不掛下訪民間了嗎?”
此話一出,嚇得錢考官兩腿發(fā)軟,要是“微”字真按“無”來解讀,這就相當于說康熙皇帝光著屁股到處跑,這還了得?若是讓朝廷知道了,自己腦袋還要不要?于是,錢考官賠著笑,親自把趙執(zhí)信送進了考場。趙執(zhí)信也很爭氣,考中了山東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獲得了去京城會試的資格。
再說那個錢廣進,在鄉(xiāng)試中名落孫山,他想到自己賠了銀子還落了榜,心中十分惱怒,看到趙執(zhí)信回到家鄉(xiāng)神氣活現(xiàn)的樣子,心里嫉恨得牙癢癢。他暗中花錢找了黑山一帶的匪賊,埋伏在趙執(zhí)信進京的路上,準備綁架他,讓他無法進京趕考。
到了進京會試的時間,趙執(zhí)信帶好行囊,騎著一頭小驢,匆匆踏上了趕考的行程。一路到了章丘,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條僻靜的小山路,兩旁樹木郁郁蔥蔥,加上天色已晚,更是陰森可怕。趙執(zhí)信加快了腳步,正在這時,突然,一前一后躥出兩個山匪,堵住了趙執(zhí)信的去路,隨即把他來了個五花大綁。
趙執(zhí)信知道,要脫險一定得回到人多的地方,他想到自己的叔父在濟南開客棧,于是心生一計,謊稱自己身上帶了五十兩銀子。土匪聽了大喜,可是翻遍行李卻只找到十兩,趙執(zhí)信佯裝叫起苦來,說:“肯定是把銀子落在昨晚住的客棧里面了,倒是不遠,就在濟南,你們要是肯放了我,我就帶你們去客棧,要來的銀子全給你們?!?/p>
土匪心想:先答應你,等拿到銀子,我們再把你給綁了,兩頭通吃。于是,土匪就給趙執(zhí)信松開繩子,然后拿著刀,頂著趙執(zhí)信的腰,惡狠狠地說:“你要是敢嚷嚷,我們就把你捅了!”
土匪押著趙執(zhí)信,來到濟南叔父的客棧里,未等叔父開口,趙執(zhí)信就搶著說:“老板,昨天我住在你們店里,落下了一個包裹,里面有四十兩銀子,不知你看到了嗎?”
叔父也是個聰明人,看到趙執(zhí)信身邊的兩個人身上帶著刀,滿臉殺氣,而且侄兒叫自己“老板”,內中必有蹊蹺,于是叔父就試探著問道:“客官的銀兩在我這里,四十兩一點不差,不知客官年紀輕輕帶這么多銀兩出來干啥?”
趙執(zhí)信機智地回答道:“家父是做屠戶生意的,我這次帶這些銀兩是去章丘買羊的。”
叔父知道趙執(zhí)信家并不做屠戶生意,此番回答定有難言之隱,十有八九是被土匪綁架了。于是叔父佯裝不認識他,拿出四十兩銀子遞過去,待他們走遠了,便趕忙跑到濟南府報案。
兩個土匪拿到銀子后十分歡喜,但也沒有放了趙執(zhí)信,他們又把趙執(zhí)信綁了起來,趕回賊窩。不料沒走多遠,官兵就追了上來,兩個土匪束手就擒,到頭來也不知道是如何被人識破的。
趙執(zhí)信機智地逃過一劫,來到了北京,在會試中取得了佳績,終于贏得了殿試資格。
當天,天還沒亮,趙執(zhí)信早早就起身了。在去殿試的路上,他遇見幾個在路邊哭泣的小孩,一問,才知道這幾個孩子昨天在廟會上跟大人走散了,一路貪玩,走到了這里。說來也巧,此處扎了個大彩燈,里面堆放著五顏六色的布條,幾個小孩又累又餓,便鉆進彩燈里面,躺在軟綿綿的布條上睡著了。小孩們一覺醒來,已經是半夜,看到四周無人,心中十分害怕,于是哭了起來。
趙執(zhí)信也顧不上自己的事了,帶著小孩走街串巷,最終在廣渠門附近遇到了尋找小孩的人群,只見他們打著王府的燈籠,正焦急地一路找著。他們看到趙執(zhí)信把小孩帶了過來,頓時喜出望外,眾人問明情由,便要帶他回府重謝。
趙執(zhí)信看到太陽已經東升,殿試馬上就要開始,于是婉言辭別,向著紫禁城趕去。唉,他畢竟耽擱太久,最終晚了一步,被人擋在了殿外。
這時,主考官走來,瞪了趙執(zhí)信一眼,出口數(shù)落道:“一介書生兩條腿,便三四更起,并五六步趕七八里路,也晚不了許久(九),實(十)不可原諒?!?/p>
趙執(zhí)信聽后,暗想:我來晚全因為中途辦了件有道義的事,不如讓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主考官吧。既然主考官用“一”至“十”這幾個數(shù)字作了一聯(lián)數(shù)落我,我不妨也用同樣法子回答他,于是就朗聲念道:“一心趕考,路遇二三個小童,聞知四分五散,攜其六尋七找,走遍八弄九巷,可嘆十分來遲?!?/p>
這個主考官,正是吏部尚書王士禎,他也是愛才之人,聽了趙執(zhí)信這番話,正在暗中歡喜,不料家人騎馬奔來稟報。原來,剛才趙執(zhí)信救助的這幾個小孩中,有一個竟是王士禎的孫兒,王士禎這才知道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的恩人,于是連忙進殿為趙執(zhí)信求情。
康熙一聽,有意想再難為一下這個遲到的考生,于是命趙執(zhí)信再倒著從“十”至“一”作一聯(lián)。
面對皇帝,趙執(zhí)信想把這些年自己讀書、應考的艱辛表述一番,他稍作沉吟,便成一聯(lián):“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方才一騎進京?!?/p>
康熙聽后心中暗暗稱贊,于是心生憐惜之情,讓趙執(zhí)信入殿考試。這一場考試中,趙執(zhí)信一舉奪魁,進京入仕,最終成為了朝廷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