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南在南方
鐵桿兒莊稼
文 _ 南在南方
栗子長好,如果不上樹打,它自個兒會落,松鼠要撿些過冬,大多還是讓人撿了回來。如果上樹拿竹竿打,得戴一頂好草帽,不然會喊“哎喲”。
為啥要喊“哎喲”?因為栗子外頭裹著刺,比刺猬更多鋒芒,刺猬還能捧在手上,帶刺的栗子卻不能碰,得用火鉗夾住它。它落在頭上不喊“哎喲”喊什么?
老家多山林,栗子大多是野生的,我們管它叫毛栗,指頭蛋兒大小,醬紫油光。深秋,大人總是忙著種麥或者整地,遲遲不肯去打,讓小孩兒自己去撿。小孩兒自然歡喜,常常把幾個衣袋撿得鼓鼓囊囊的,大人觍著臉討要幾顆香了嘴,待還要時,小孩子嘟囔說:“上樹打呀!”
這般,大人抽了時間,扛了竹竿去山里打栗子。山高,栗子還未炸開。連著刺殼的栗子能保鮮,一般來說,留著過年方才褪出來,剝了煨一罐肉,肉是五花,切成方塊,裝在瓦罐里放在爐邊,煨到筷子能穿肉皮時,放紅糖,放栗子。將罐子從火邊后撤,半煨半燜,待到上桌時肉已無棱,看著晶亮;栗子呢,散成小瓣兒。這道菜用不成筷子,夾不起來,得用調(diào)羹。祖父每吃這菜,必感嘆說:“過年!”
也不是沒有板栗,板栗都是嫁接的。我們不吃板栗,舍不得吃,賣錢。我忍不住要吃幾顆,祖父說板栗跟毛栗比,不香。怎么不香?“有點柴,像是有渣?!辈恢先思沂窍肓糁鴵Q錢,故意敗壞我的食欲,還是實話實說。自從他這樣一說,我真覺得板栗不香。
雖說板栗能換錢,每年打板栗時,祖父卻總要留幾個在樹上,柿子也不例外。我不理解,他說是“看樹”。不留樹會跑?他說:“不是,是個禮節(jié)。樹也苦命,結一樹果子,打它個殘枝敗葉,一個不留給它,過意不去。”
祖父會嫁接,柿子樹、核桃樹、桃樹、蘋果樹,當然還有栗子樹,村里好多果樹都是他的手藝。有一回,他指著一棵合抱的板栗樹說,那是他20多歲時嫁接的。那時他已經(jīng)60多歲,他說,他活不過那棵樹。為啥呢?“因為它是鐵桿兒莊稼!不像麥子得年年種,它種一回就行,年年收?!?/p>
祖父活到86歲去世,如他所說,那棵樹依然結栗子。他剛剛?cè)ナ罆r我時常呆坐著想念他,后來,這樣的時候慢慢就少了。只是每年新栗上市時,聞著滿街糖的甜味,偶爾也有焦味,會想起他和他對栗子樹的禮節(jié)。
在我老家,沒人用糖來炒栗子,倒是有人用鹽來炒。那時的鹽顆粒大,顏色偏青,鍋燒干,放二三斤青鹽,將用剪刀剪開了口的油栗倒進鍋里,上下翻炒。過不了一會兒,鍋里冒出濕氣,然后就噼啪響起來,用不了多久就炒好了,個個露了金黃,殼里常常藏了細鹽,奇怪的是,微微的咸讓栗子更香甜。
除此之外,冬天坐在火爐邊,伸手從衣袋掏幾個栗子出來,咬破,丟進紅火灰里,片刻,一顆栗子從火灰里蹦出來,接著,又蹦出來一顆,拾起來吹吹灰,放進嘴里,香。如果再有一杯熱茶,這香就圓潤起來,回甘,又是小驚喜。
許多東西在李時珍看來都能治病,栗子也不例外。宋代蘇轍腰膝酸軟,有人讓他吃栗子。怎么吃?他有首詩的后四句這樣寫:“入口鏘鳴初未熟,低頭咀噍不容忙??蛠頌檎f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這是生吃,開始咬時脆而有聲,別咽了,慢慢咬,吞吞吐吐,直到成了“白玉漿”的樣子。他用此法治病,腰不酸腿不疼了。后來,李時珍說,此為吃栗秘訣,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他信了。
生吃栗子,得半風干時才好,是清甜味。新栗生吃,也有甜味,只是甜得不堅定。不過,都不能多吃,會脹氣、腸鳴。
周作人喜歡吃糖炒栗子,他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一個從陸游書里看來的故事:故都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出使虜庭,至燕山,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獻,三節(jié)人亦各得一裹,自贊曰:“李和兒也?!睋]涕而去。這個故事有各種解讀,但糖炒栗子是真切的,家國情懷也是真切的。
我不喜歡糖炒栗子,但一街的糖風,總是讓人有點兒沉醉。我吃過最好的栗子,還不是過年那罐栗子煨肉,而是有一年春天,父親挖到一個土鼠倉,土鼠住在巷道里,糧倉卻有幾個,其中竟然藏了一小筐栗子,個個新鮮。
母親剝好,放在石磨里磨成漿,再和些面粉,烙了餅子,那滋味難以描述,做個夢都要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