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對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控制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包括施工材料方面的問題以及施工技術方面的問題;并研究了控制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技術的方法,包括控制結構強度的方法,控制澆筑質量的方法,控制振搗質量以及養(yǎng)護結構的方法。
關鍵詞:施工技術 混凝土 建筑工程 可控制性
中圖分類號:TU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b)-0032-01
建筑工程是保證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在建的建筑工程數量呈不斷上升趨勢,而建筑質量問題也在不斷出現,對此應控制好施工質量。在各種施工技術當中,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術會對建筑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只有保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混凝土建筑結構進行施工,才能保證結構質量達到建筑設計要求。對此,該文綜合了筆者在實踐中所得到的相關經驗,研究了建筑工程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可控制問題,以便使混凝土能夠在建筑結構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提高當前的建筑質量。
1.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控制面I臨的問題
1.1施工材料方面的問題
在建設建筑工程時,商業(yè)性質的混凝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此類混凝土需要經過長距離以及長時間的運輸才能到達施工現場,在運輸的過程中,施工材料變稀以及水灰比增大的情況常有發(fā)生,在正式施工時,材料質量就難以滿足要求,導致施工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另外,當采用現場拌和的方法配置施工材料時,如沒有控制好含泥量、細集料含量以及粗集料含量,也會引起材料強度達不到標準的問題;當混凝土當中各組成成分的比例存在較大偏差時,在施工中蜂窩麻面現象出現的概率就非常高,極不利于控制結構質量。
1.2施工技術方面的問題
在對混凝土建筑結構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將模板安裝好;如在安裝模板的過程中,沒有按照安裝以及拆卸設計標準進行施工,則容易在澆筑施工材料的過程中發(fā)生漏漿以及變形現象,致使結構強度無法達到設計標準。此外,在澆筑以及振搗施工時,沒有控制好澆筑時間、方法,也沒有對振搗質量進行控制,導致振搗深度以及部位與施工要求不符,給施工質量的控制工作帶來許多困難。
2.控制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方法
2.1控制結構強度的方法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其使用性能、安全性能以及整體強度都將受到混凝土結構強度的影響,所以控制好結構強度,以保證建筑質量。在施工之前,要進行質量實驗,以便找出施工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保證原材料可以達到相關技術指標。在配置材料的過程中,作業(yè)人員要嚴格遵守地方或者是國家所規(guī)定的施工標準,按照要求重新配置漏配材料、少配材料以及錯配材料;預先測定砂石當中水的含量,以保證得到最佳配合比。此外,要強化控制材料質量以及強度,一旦施工材料出現不良狀況,則要及時對其進行調整,以保證施工材料質量以及強度得到有效控制。
2.2控制澆筑質量的方法
在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工作當中,澆筑施工為一項重要施工工序,要控制好結構質量,則應重點控制好澆筑質量。一般而言,建筑結構澆筑步驟為流淌施工、封層施工、推移施工以及分段施工;要充分攪勻施工材料之后,才可以進行澆筑。在進行澆筑時,避免將水分加入到現澆結構當中。如將分層澆筑作為施工方法,則應保證上層初凝之前完成下層的澆筑施工,如果還沒有進行正式澆筑,材料就已經發(fā)生了初凝,那么就要強力攪拌施工材料,保證其流動性達到施工要求。為了避免施工中現澆結構發(fā)生離析現象,則應使傾落材料時的高度低于兩米;要控制好每一澆筑層的厚度,以免結構出現裂縫;此外,因為天氣變化因素以及溫度因素會影響到結構澆筑時的質量,所以應盡量避免在溫差較大的季節(jié)進行澆筑。
2.3控制振搗質量以及養(yǎng)護結構的方法
筆者認為可以在結構坡角、坡中以及坡頂同時進行振搗,以保證安全振搗以及全面振搗;在振搗時,要均勻分布振搗機械的插入點;為了預防出現漏振現象,則應均勻移動振搗機械。在施工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垂直振搗形式或者是斜向振搗形式,以保證振搗質量實現最優(yōu)化。在結構表面插入振搗棒時,應將快插慢拔作為施工的基本原則;同時對振搗間距以及振搗深度進行控制。就一般情況而言,振搗間距約為400mm以及振搗深度約為50mm時,能有效控制振搗質量。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完成振搗作業(yè)之后,要抹平結構表面,避免表面產生裂縫。養(yǎng)護技術是影響建筑結構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此要控制好養(yǎng)護技術,以改善建筑結構質量?;炷辆哂胁煌谝话闶┕げ牧系男再|,主要表現為水與水泥融合在一起時,會出現水化反應,水化反應可以使結構出現硬化以及凝結現象,但是也可能導致裂縫。為了使結構硬化時所需的時間得以減少,則應對結構進行養(yǎng)護,從而保證水泥得以實現充分的水化。在養(yǎng)護結構時,一般會采用以下手段。為了避免結構表面受到寒冷、干燥與曝曬以及風干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裂縫,則應在其表面定期灑水,從而使之處于濕潤狀態(tài)。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趕進度,而不對結構表面進行養(yǎng)護,以免對建筑的整體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筆者認為只要控制好養(yǎng)護技術,可以在不影響進度的同時,保證建筑結構質量。一般情況下,開始養(yǎng)護的時間由施工現場氣候溫度所決定;當最高溫度在25℃以上時,則應保證養(yǎng)護時間開始于澆筑之后的6小時以內;當最高溫度在25℃以下時,則應保證養(yǎng)護時間開始于澆筑之后的12個小時以內。根據水泥材料決定灑水時間,以保證結構表面得到合理養(yǎng)護。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建筑結構質量造成影響的各項因素當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是一個關鍵因素;在對混凝土類型的結構進行施工時,是否采用了正確技術以及合理技術,將會對建筑整體結構質量與安全造成直接影響。所以,要選擇好施工材料,控制好振搗技術、澆筑技術以及養(yǎng)護技術,從而保證建筑結構質量達到較高的水平,使施工單位能夠獲得更多社會與經濟效益,促進建筑建設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