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青年小歐已在北京留守7年。最早他的設(shè)想是:僅待半年,學(xué)學(xué)語言??杀本┻@牛逼地方讓文藝青年小歐迅速找到了另一種好生活的可能性:跟一大幫來自世界各地的廢柴哥們兒飆演出、討論世界;吃涮羊肉、新疆拉條子、宮保雞丁蓋飯;啃大腰子和大棒骨;喝北冰洋、燕京,泡妞兒,在鼓樓胡同里串來串去,在北長街72號的老what酒吧門口臺階上喝酒到凌晨2點半……生活如此多嬌,于是他義無反顧做了個“京漂”。主業(yè)曾就職在挪威大使館,副業(yè)就搞搞音樂。積累到差不多時,今年,小歐很嚴肅地制作出自己第1盤說唱專輯—《那個那個老外》。中文版,除了有點“外地口音”,其他如假包換。
小歐是一個外來的觀察者,所以視角獨特。同時他也是一個Underground擁躉,唱的都是他所看到、理解的實實在在的本地生活:簡單、真實、有生命力、接地氣,小鏗鏘、小有力,同時值得玩味?!赌莻€那個老外》收錄11首歌,每首歌都是一個故事,小歐就是那個唱“發(fā)生在中國本土的故事”的老外。封面出自一個朋友之手,極惹眼:畫了小歐老家著名的挪威山妖摧毀北京著名地標性建筑大褲衩的那一幕。惡趣味,正合小歐品位。
平實為基底,加小幽默、惡趣味,構(gòu)成了小歐的品位。從《那個那個老外》當中每首歌的歌名或許就能窺到小歐骨子里的平實:“開始”、“那個那個老外”、“生活的現(xiàn)實”、“不認識你了”、“就是”、“命運”、“從小到現(xiàn)在”、“老百姓”、“歐Yeah”、“北京故事”,“結(jié)束”—連起來幾乎就可以串成一句信息量很大的話了,有種安于此地的小老百姓在親親熱熱地表達生活的意味。小歐的音色很英倫,某些句子的說唱腔凸顯得“很有力”,令人印象深刻。雖然調(diào)調(diào)略拐,但吐字清晰,絕不嗚嚕嗚嚕,很耐聽。接著你要做的就是跟著音樂搖擺,每聽一首歌就是聽了一故事,還是“中國民間故事”。那感覺就是混搭。
2011年小歐就已拍了“那個那個老外”的MV,點擊率超5萬次。養(yǎng)精蓄銳兩年,又隨第1張個人專輯《那個那個老外》同步推出MV“命運”:發(fā)布兩天內(nèi)的點擊量已經(jīng)超過了前一個MV,講兩個生活階層完全不同的年輕人,一個修鞋匠胡寶,一個富二代陳龍,這倆倒霉蛋兒最終殊途同歸都去見了上帝的故事。歌詞很有意思:“我們生來有個純潔的靈魂,但慢慢地自然和個性要離婚,本來是一個簡單的理論,他怎么飽受那么悲慘的命運?!薄白匀缓蛡€性要離婚”這種表達方法,還真挺文藝,挺“葛”的,總之不控訴,不“左”,你能看到他想跟你聊一聊的那種現(xiàn)實和平等。在MV里,小歐就著北京的陽光安安靜靜坐在四合院里,做一個講述者,特和諧。
說唱這種音樂形式,北京玩得挺多,最有名是“陰三兒”和小老虎,小歐最喜歡的是個叫Fifty Fifty的組合。玩說唱的老外,北京常駐的很少,尤其是唱北京的,幾乎沒有—從此小歐算是一個。當年還是個小學(xué)生時,小歐就跟同學(xué)躍躍欲試地組了樂隊,來了中國又用新掌握的語言繼續(xù)做接地氣的音樂,這就是所謂的玩得開的真正音樂人吧。
■《那個那個老外》將于9月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