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們一貫的思路:大城市、大市場、紙醉金迷,于是球市興旺。按照大多數(shù)球隊成功的邏輯,這簡直是一定的。洛杉磯、波士頓、芝加哥、休斯敦、邁阿密……但總還會是有很“不合”常理存在的球隊,印第安納步行者就這么重新占據(jù)了我們的視野,距離他們上次進軍總決賽,已經(jīng)過去了13年。開季9連勝,沒有任何一支球隊能夠企及,雖然輸給了公牛,但依然有機會橫掃整個11月的其他對手,如果說是底蘊,間隔時間也確實長了些,15年前的東部決賽應該是那支步行者最大的提升機會。
15年前經(jīng)過和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的公牛激戰(zhàn)淬火,步行者的斗志之旺盛尤甚于過往任何一年,如果不是被一個叫拉里·約翰遜的壯漢以一個神奇的壓哨“3+1”擊敗,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戰(zhàn)士應該提前一年站在總決賽舞臺上,不過一年之后他們更為驍勇,雷吉·米勒所領銜的群體是OK組合三連冠期間手下勝場最多的,也是給湖人當時的組合帶來麻煩最大的。
如今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可以用自己名姓來命名時刻的超級巨星,沒有了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帥,沒有了那一群赫赫有名的明星球員,但新賽季他們傲視整個東部,目前的優(yōu)勢幾乎無人企及,印第安納波利斯不算大城市,也不算是有吸引力的市場,為何竟能聚集如此席卷東部的戰(zhàn)力?
換句話說,總冠軍熱門球隊,為什么會是印第安納步行者呢?
先把目光對準總經(jīng)理,我一直以來最為尊敬的球員拉里·伯德。這是我覺得NBA史上最為成功的典范,是的,超過邁克爾·喬丹。當球員時,他用毫無天賦的身體加上極高的籃球智商,為凱爾特人爭取到了80年代最多的榮耀,也和“魔術師”約翰遜一起挽救了即將衰敗的NBA;當教練時,他率領曾經(jīng)一直為他驕傲的城市印第安納波利斯,以及那支步行者殺進了總決賽,并且保持多年的東部強隊行列;當總經(jīng)理,他兩上兩下,為印第安納步行者的復興立下汗馬功勞。伯德受紅衣主教奧爾巴赫提攜多年,深諳與球員相處之道,張弛相宜,年輕一代的保羅·喬治和蘭斯·史蒂文森,都在他的訓練和教育之下成為球隊必須倚重的基石型的球員。特別是保羅·喬治,開季9連勝,場場20+,平了當年北斗大帥張伯倫的紀錄,要知道張大帥是何等人物,一個外線球員能與他比肩,實在不易。此外選到希伯特,換來韋斯特,一套陣容搭建完成后,休賽期又補充了輪換陣容。伯德眼光獨到,要求平實,而且威名赫赫,手下無論隊員還是教練自然能夠保證態(tài)度。
其次再看球員狀態(tài),步行者不是當初那支步行者,沒有米勒這樣在球隊一言九鼎的明星,喬治雖
好,目前只是有核心潛質(zhì)的明星。關鍵這群球員沒有心態(tài)極端之人,只有戮力死戰(zhàn)的戰(zhàn)士,無論是史蒂文森還是沃森,無論是還未回歸的格蘭杰還是希爾,都沒有任何動搖這支球隊風骨的傾向。球隊經(jīng)過上賽季東部決賽與熱火大戰(zhàn)七場,自信心提升極為明顯,主教練沃格爾甚至一直公開宣稱,“我們是向著總冠軍進發(fā)的,我們的眼里只有熱火?!边@才是以往不可想象的,對于傳統(tǒng)低調(diào)的步行者來說,這樣高調(diào)未必是壞事。在如今聯(lián)盟當中,一般球隊只有7-8人能夠進入輪換陣容,但步行者有10個人可行,這為他們的體能儲備、球場表現(xiàn)和團隊協(xié)作提供了充分的保證,如果再能調(diào)整一個出色的控衛(wèi)進入球隊,真的有機會扳倒熱火。
最后就是這座城市,印第安納波利斯雖小,卻是美國職業(yè)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庫——NCAA體育聯(lián)盟的大本營,美國競技運動的繁榮昌盛,與體育依舊屬于教育的一部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座城市對于運動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而且大多數(shù)體育愛好者都是狂熱分子,城市發(fā)展歷史的諸多事件都與體育有關,體育名人也會在這座城市得到最高禮遇和尊重。試想一旦這座城市迎來他們歷史上第一個NBA總冠軍,會有多么瘋狂?
所以,為什么不是印第安納步行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