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源縣江灣鎮(zhèn)有個名叫上曉起的村莊。這是該縣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旅游景點,可就是這樣一個村莊,卻讓游客流連忘返,那里出產(chǎn)的曉起皇菊,每斤賣到5000元,被稱為史上“最貴的黃菊花”。是什么讓該村的黃菊花賣到“黃金價”?
教授下鄉(xiāng)當農(nóng)民
凈干“傻事”
婺源縣上曉起村,進村的路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青石板路,長約兩公里,不足一米寬,是古代的通商要道,至今還有獨輪車留下的深深的車轍印。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山村,因為具有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產(chǎn)出了貴如“黃金”的黃菊花。
汽車開不進去,上曉起村的村民生活極為不便,人們都不愿意留在這里。但是,一個叫陳文華的教授卻偏偏愛上這個小山村,一呆就是七年。
陳文華畢業(yè)于廈門大學的,被分配至江西省博物館開始考古工作,后擔任過江西省社科院的副院長。1981年創(chuàng)辦了《農(nóng)業(yè)考古》雜志,每期都被哈佛大學訂閱參考,他也被國際學術界稱為“中國農(nóng)業(yè)考古第一人”。
陳文華在上曉起村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東西——上曉起村原生態(tài)的古村落風貌被完整地保存下來。陳文華決定搬到上曉起村生活。住下來之后,陳文華改頭換面當農(nóng)民,因為盡干“傻事”,被村民稱為“傻教授”。
2004年春天,陳文華剛到上曉起村不久,就向村民宣布了一件事,“我就規(guī)定,每年保底600斤稻谷的收入,你就坐在家啥也不干?!贝迕襁^去都是自己種地自己收,畝產(chǎn)800斤左右,陳文華給600斤保底,如果幫著干活,每天還能領20多元工錢。這樣的好事對于村民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很多村民不信,等到稻子收割完,陳文華全部兌現(xiàn)的承諾,村民這才紛紛把地交給他種。開始是30戶,后來變60戶,最后70多戶,整個村也不過80多戶人家。人們奔走相告,這個教授有點傻乎乎的,他一定虧。
2006年,陳文華又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花5萬多塊錢去買村里一棟破破爛爛的老房子。外頭是黑不溜秋的,背后殘破,里頭就是幾間木頭房子,泥巴地。買下房子后,陳文華花了比房價高很多的錢來改造,但外面看上去沒一點效果,還是破破爛爛的。
陳文華和村民在村里明清古道拆與不拆的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村民們希望修水泥路,交通方便;陳文華卻耐心地告訴村民,明清古道是個歷史文物,村里要開發(fā)旅游一定要保持原生態(tài),要保存古村落、古道、高山流水、古樹參天……他觸犯了眾怒。
在村民們看來,陳文華凈干“傻事”,可陳文華心里有桿秤——“傻事”都是日后賺大錢的“殺手锏”。
古村“盡帶黃金甲”
眾人爭搶黃菊花
陳文華看上上曉起村是在2004年春天。他應邀到婺源縣參加一個茶文化論壇,在上曉起村村口的一座老房子,陳文華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讓他激動不已的寶貝?!拔腋憧脊懦錾?,根據(jù)古農(nóng)書記載,元朝的時候江西山區(qū)曾經(jīng)有過用木頭做的一種九轉(zhuǎn)連磨來加工茶葉,沒想到600年以后,這山區(qū)里頭還有這個東西。”這就是個活化石。興奮勁兒還沒過去,眼前又呈現(xiàn)出一派古樸幽靜的景色——四百多年的古樟樹彎到水面上,碧綠塘水潺潺流,青山古樹,加上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美極了。
陳文華突然心里一動:干脆自己來保護這個有特殊價值的寶貝。這里離黃山很近,景色和歷史如夢如幻,將來肯定大有前途。
朋友是茶商,每年都要收白菊花,光在黃山就要銷售兩萬斤,全國銷幾十萬斤,銷路很好。上曉起離黃山很近,陳文華買來白菊花苗種到地里,但五月中下旬江西是雨季,連下20多天的雨,菊花全淹死了。
幸運的是,當時陳文華還買了一些黃菊花苗,長得特別好。陳文華烘干了黃菊,沒想到口感非常好,不僅清香金黃,而且被水泡開后竟能如原花一樣綻放在茶杯里,極具觀賞性。陳文華把黃菊花都送給了開茶樓的朋友,幾天過后,朋友就打來電話,“有多少要多少?!?/p>
朋友的話給了陳文華極大的鼓舞,把白菊花的地里全部改種黃菊花,而且總結(jié)了在種植管理上的經(jīng)驗教訓,到了秋天,陳文華真正品嘗到了豐收的喜悅。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常用中藥材,有很高的藥效,長期飲用能增強人體品質(zhì)。
干“傻事”換來了村民的信任,村里人對陳文華承諾的東西都毫不懷疑。整地、采花、烘干等工序,都做得井井有條。他請來烘焙師,組織村里留守老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閑時一天發(fā)40塊錢工資,忙時一天發(fā)60-80塊錢工資,村里的殘疾人也可以在他這里找到工作。
黃菊花出名后,陳文華利用他在社會各界的影響極力推廣上曉起村,很多人慕名而來,陳文華買下的那棟老房子,是200多年前的民宅,白墻灰瓦,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這樣的房子在陳文華眼里同樣是寶貝,他保留了房子古老的韻味,增添了一些設施,改造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客棧。
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旅游,村民們的家庭旅館一年也能掙到2萬多塊錢。大家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當初陳文華反對修路。盡管建筑材料還得用板車拉進來,但村民們都開始翻修房子準備發(fā)展農(nóng)家樂。
在上曉起村,人們一個個在家門口就業(yè),茶客棧生意紅紅火火,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石桌石凳上時時飄來陣陣皇菊茶香……看到這些,陳文華總是淡淡地會心一笑。而今,鄉(xiāng)親們看見陳文華總會大老遠就向他打招呼,親切地道一聲“教授好”。
如今,陳文華的黃菊花已注冊了“傻教授”商標,取名曉起皇茶,曉起皇菊闖出了響當當?shù)拿枴K焉蠒云鸫宓拇迕窠M織起來,成立了合作社。這個八年前在地圖上找不到、無人知曉的村子,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婺源的熱門景區(qū)。陳文華說,其實他干的“傻事”就是為了保護好生態(tài),因為有良好的生態(tài),才有這5000元一斤的皇茶。